林羽与蒙恬、牛二等人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全新的训练计划。
为了实现军校学员与大营士兵的深度融合,提升整体实战能力,他们决定将两者混合编成6支队伍。
每支队伍都由军校学员担任将领,大营士兵作为普通士兵,以此促进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提升士兵们的战术执行水平。
在大秦黄埔军校,经过层层选拔,60位最优秀的学员脱颖而出,他们将分别担任6支队伍的将领。
每支队伍配备一名主将和5名副将,各自统领1万大营士兵。
而其余未被选拔为将领的军校学员,也将以十夫长、百夫长等基层指挥职位加入到各支队伍之中,确保队伍指挥体系的完整性与灵活性。
消息在军校和大营传开后,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在军校里,入选将领的学员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了斗志。
张大力作为“锐风队”的主将,与他的5名副将围坐在沙盘前,神情专注。
“兄弟们,咱们肩负重任,一定要好好谋划。这1万士兵交到咱们手上,必须带出个样子来。”张大力目光坚定地说道。
“队长,我觉得咱们先分析下这几次模拟战的地形特点,根据不同地形制定几套灵活的战术。”副将领李三指着沙盘说道。
“没错,而且咱们得了解清楚士兵们的特长,合理安排兵种布局。”另一位副将赵四补充道。
他们从白天到晚上,反复研究战术,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战场情况,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未入选将领的学员们也没有气馁,他们深知作为基层指挥官同样重要。
王虎被分配到“锐风队”担任百夫长,他和同批担任基层指挥的学员们聚在一起讨论:“咱们虽然不是主将,但在战场上,咱们带领的小队也是关键一环,一定要把士兵们带好,执行好将领们的战术。”
“对,咱们要多和士兵沟通,让他们信任咱们,这样才能上下一心。”孙二赞同道。
大营这边,被编入各队伍的士兵们同样热情高涨。
李二蛋兴奋地对战友们说:“跟着军校的精英们,肯定能学到不少真本事,这次演习,咱们可不能拖后腿!”
“那必须的,好好训练,到时候让其他队伍瞧瞧咱们的厉害!”王麻子挥舞着拳头说道。
为了即将到来的对抗演习,士兵们在日常训练中更加刻苦。
体能训练时,他们咬着牙挑战自己的极限;战术训练中,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各种动作,力求精准无误。
终于,第一个月的红蓝对抗演习拉开帷幕。
此次参演的两支队伍,分别是“锐风队”和“磐岩队”。
“锐风队”的主将张大力年轻气盛,战术风格灵活多变;“磐岩队”的主将赵刚则沉稳老练,擅长稳扎稳打。
演习场地是一片丘陵地带,地势起伏,树木丛生。
“锐风队”作为红军率先行动。
张大力站在高处,观察着地形,迅速制定作战计划。
他让副将领李三带领2000名轻装步兵,沿着丘陵间的小道悄悄迂回,目标是绕到“磐岩队”后方,突袭其粮草辎重。
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在正面佯装进攻,吸引“磐岩队”的注意力。
“磐岩队”主将赵刚通过侦查兵得知“锐风队”的动向,他微微一笑:“想玩迂回包抄?看我怎么破你。”
赵刚一面加强正面防线,抵御“锐风队”的佯攻,一面派出3000名弓箭手和2000名枪兵,埋伏在李三带领的轻装步兵必经之路。
李三带领的部队小心翼翼地前进,然而,当他们进入山谷时,突然喊杀声四起,“磐岩队”的伏兵从两侧杀出。
箭如雨下,“锐风队”的轻装步兵顿时陷入混乱。李三一边指挥士兵们寻找掩体抵抗,一边派人向张大力求援。
张大力得知消息后,眉头紧皱,但他没有慌乱。
他迅速改变战术,命令正面佯攻的部队转为强攻,试图突破“磐岩队”的防线,缓解后方压力。
同时,让副将赵四带领1000名骑兵,从侧翼杀出,袭击“磐岩队”的伏兵。
“磐岩队”没想到“锐风队”会有如此迅速的应对,一时间阵脚大乱。
正面防线在“锐风队”的强攻之下,逐渐出现松动。
而赵四带领的骑兵如猛虎下山,冲击着“磐岩队”的伏兵。
李三抓住机会,带领轻装步兵反击。在前后夹击之下,“磐岩队”的伏兵被击退。
“锐风队”士气大振,乘胜追击,一举突破了“磐岩队”的防线。
“锐风队”赢得了这场对抗演习的胜利。
首战结束后,“锐风队”的队员们欢呼雀跃,士气高昂。
他们的努力和团队协作得到了回报。而“磐岩队”的队员们虽然有些沮丧,但也从这场对抗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灵活应对。
随着首月对抗演习的结束,其他几支队伍更加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他们明白,接下来的对抗会更加激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战术,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