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十年,未央宫金銮殿
景帝高踞龙椅,扫视着殿下群臣,缓缓开言:“朕近日反复思量,储君之立,实乃社稷兴衰之关键,不可不早作决断。今观皇子刘彻,品性端方,聪慧过人,颇具帝王之资,朕意册立其为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寂静无声,落针可闻。众臣心中皆明,此前梁王刘武、皇长子刘荣先后在储君之争中出局,刘彻成为太子的呼声本就颇高,但并非板上钉钉之事。如若景帝执意选其他皇子继任,朝臣也只能同意。
然而,自宣平侯与平阳公主喜结连理之后,局势已然明朗。如果太子没有苏家支持,朝堂必然动荡。
少顷,丞相窦婴率先出列,跪地叩首道:“陛下圣明,立贤储君,实乃社稷之福,臣等恭贺陛下。”其余大臣见状,纷纷附和,高呼万岁。
一场关乎储君之位的风云,就此尘埃落定,刘彻正式踏上了通向皇位的征程。
......
御书房内,静谧而压抑。景帝斜靠在榻上,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自从苏昭均递上辞呈,朝中大臣纷纷罢工,让景帝心神劳累;
接着处死馆陶长公主与栗姬,也压得他心力交瘁,身体也自此一落千丈。虽然后面苏昭均重新担任相国,朝局也迅速稳定,但身体却再难恢复,因为他没有再多考验,便迅速册立刘彻为太子。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一旁侍立的太子刘彻身上,声音虚弱却不失威严地问道:“成了太子有何感受?”
刘彻恭敬地向前迈出一步,跪地叩首,沉稳答道:“回父皇,儿臣初登太子之位,诚惶诚恐。深感这不仅是无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今后不敢有丝毫懈怠。”
景帝微微点头,闭上眼,似在回忆往昔,缓缓说道:“嗯,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暗流涌动,你可知有那些势力”
刘彻再次叩首,而后起身肃立,言辞恳切道:“父皇,儿臣以为,当下朝堂诸势力中,苏家首当其冲。云王苏昭临、相国苏昭均身为朝中肱骨,于文武百官间威望甚高。况且苏家乃开国功臣,苏昭均更是功勋集团之领袖,势力不容小觑。
其次便是窦氏一族,自窦太皇太后以来,根基深厚,盘桓朝堂多年,势力庞大。窦婴也位居丞相,且窦氏子弟中仍有不少人在朝为官,他们相互扶持,于朝中颇具影响力。
再者是功臣集团,当年随高祖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之后,如今在朝堂之上亦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凭借先辈之功,占据着诸多重要职位,在军政事务中有着自己的话语权。
还有那新兴的儒士群体,自父皇推行尊崇儒术之策以来,儒生们纷纷进入仕途。他们以儒家学说为准则,渴望以自己的理念来治理国家,在朝堂上逐渐形成了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
景帝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说道:“你能有如此清晰的认识,朕心甚慰。苏家如今一王一侯,宣平侯更是你的姐夫,你有何看法?”
刘彻微微躬身,神色镇定地回道:“父皇,苏家一门,既有云王显贵,又有宣平侯与儿臣结为姻亲。其家族荣耀显赫非常,儿臣心中早有全盘考量。苏家为大汉兴盛立下不世之功,且满门忠君爱国,实乃儿臣稳定朝堂、匡扶社稷的重要臂助。
但其太过显贵,也要在朝堂上逐步培养其他势力,以形成制衡。可以选拔一些出身寒门但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将他们安排到重要职位上,让他们在朝堂上发声,与苏家势力相互牵制。”
景帝静静地听完刘彻的一番话,微微点头,说道:“你能如此深思熟虑,实乃我汉室之幸。只是其中仍有不妥之处。自高祖皇帝开国,历经惠帝、文帝,三代帝王皆对苏家权势未加抑制,反倒予以充分信任。这不仅仅是因为苏家子弟个个才具卓绝、能力出众,更因苏家颇为神异。”
刘彻听闻景帝之言,恭敬地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曾听闻,往昔先云王在世,于战火纷纭、硝烟弥漫之际,有诸多神异之事流传。
至于今云王,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上,亦多有非凡之迹为世人称道。然而儿臣想来,这些事迹或许多有夸大之嫌。毕竟,战场局势复杂多变,人心也易受战事影响,添油加醋、以讹传讹在所难免。”
景帝轻咳两声,眼神却依旧深邃沉稳,缓缓说道:“此事你不知晓也在情理之中,这是只有皇帝才知晓的秘密。先云王很可能已然成神了。在云梧之地,百姓自发地为其立祠供奉,香火不断。他们传颂着先云王的神异,可并非空穴来风。”
刘彻微微睁大双眼,脸上满是惊讶与敬畏:“父皇,如此神异之事,儿臣竟从未听闻。只是,这般神异之事,为何此前未曾宣扬?”
景帝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世间之事,过犹不及。神异之事若过度宣扬,恐引起人心惶惶。至于苏家,他们世世代代对我汉室忠心耿耿。从高祖皇帝起,历经惠帝、文帝,苏家子弟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今云王亦是如此,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我大汉开疆拓土。他们的忠心,不必怀疑。等朕百年之后,他们也定会辅佐你,保我汉室江山稳固。
待苏昭均去世后,相国之位便废除了。如此既不损苏家往日功劳情义,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朝堂各方势力。这等容易招致怨怼之事,朕已然承担,日后你只需安心治理天下便是。”
刘彻郑重地点头:“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在岁月的流转中,汉景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一个秋风萧瑟、寒鸦悲啼的日子里,这位统治大汉多年的帝王驾崩于未央宫。一时间,宫廷内外缟素一片,哭声震天,大汉臣民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按照遗诏,刘彻顺利登基,成为大汉王朝新的君主,是为汉武帝。登基大典那日,长安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然而这表面的喜庆背后,却暗藏着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