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砚的强势压制下,吕后心中干预朝政的火焰逐渐熄灭。她深知苏砚手段强硬且智谋过人,再强行插手朝政,只会让自己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于是,她开始收敛锋芒,每日深居后宫,过起了看似平静的颐养天年生活。苏砚见吕后不再干政也逐渐退出朝廷,若非紧急军国大事则不会出面。
汉惠帝刘盈本就心地仁善,看到吕后不再干预朝政,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愈发频繁地与苏昭临商议处理朝政之事。苏昭临在苏砚培养下才学渊博,对治国之道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总是耐心地为刘盈讲解各种政务的处理方法和利弊得失。
刘盈虽然努力学习,用心处理政务,但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劳累让他本就孱弱的身体不堪重负。他的脸色愈发苍白,时常感到头晕目眩,咳嗽也越来越频繁。每到深夜,处理完一天的政务后,他都会疲惫地靠在龙椅上,眼中满是憔悴。
一日早朝结束后,刘盈将苏昭临留在了御书房。御书房内,炭火正旺,但刘盈仍觉得身上发冷,他裹了裹身上的龙袍,说道:“苏弟,如今国库虽有盈余,但百姓之中仍有不少生活困苦之人,朕想推行一些惠民政策,不知爱卿有何良策?”
苏昭临微微躬身,说道:“陛下心系百姓,实乃万民之福。依臣之见,可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如今正值春耕时节,可拨出专款修缮水利设施,以保农田灌溉。”
刘盈听后,连连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即刻下诏,推行此策。”说着,他便拿起笔准备书写诏书,但手却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毛笔掉落在了桌上,墨汁溅在了诏书上。
苏昭临见状,心中一惊,连忙上前说道:“陛下龙体欠安,还是先休息吧。这诏书之事,臣可代劳。”
刘盈摆了摆手,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说道:“朕没事。只是近日有些劳累罢了。”但他的声音却十分虚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苏昭临心中担忧不已,但也不敢强行劝阻。他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刘盈,希望他能尽快康复。
然而,刘盈的身体并没有如众人所愿好转。相反,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正常上朝处理政务。苏昭临心急如焚,他四处寻访名医,为刘盈诊治。但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摇头叹息,称刘盈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
在刘盈病重期间,吕后虽然身处后宫,但也时常派人打听他的病情。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儿子身体的担忧,也有对未来局势的迷茫。曾经的她野心勃勃,渴望掌控朝政大权,但如今在苏昭临的压制下,她只能安分守己。
这一日,吕后在后宫的花园中散步。花园里的梅花正开得娇艳,但她却无心欣赏。她的贴身宫女走上前来,轻声说道:“太后,陛下的病情似乎愈发严重了。”
吕后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说道:“唉,盈儿这孩子,从小就心地善良,却生在这帝王家,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如今他身体如此,叫我如何不心疼。”
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后,如今朝中大权都掌握在苏砚手中,陛下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这大汉的江山可怎么办?”
吕后皱了皱眉头,说道:“苏砚虽是个厉害人物,但他也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着想。如今局势已稳,不会有什么大乱子。再说他也是我妹夫,如今盈儿当皇帝处理朝政也仅仅有条,以后不得再提这些事了。”
然而,朝中的局势并非如吕后所想的那样平静。一些大臣看到刘盈病重,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暗中勾结,企图在刘盈驾崩后,扶持自己的势力上位。苏砚察觉到了这些人的动向,他决定采取措施,稳定朝廷局势。
苏砚召集了朝中的忠臣良将,在云王府中商议对策。他说道:“如今陛下病重,朝廷内外人心惶惶。一些小人妄图趁机作乱,我们必须要团结一致,守护好大汉的江山。”
萧何站了出来,说道:“云王所言极是。我们应该加强宫廷守卫,防止有人发动政变。同时,也要密切监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动向。”
曹参也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我们还应该尽快确定皇位继承人,以安民心。”
苏砚听了众人的建议,说道:“诸位所言甚是。皇位继承人之事,还需与陛下商议。在此之前,我们要做好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