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那位大臣注意到风一鸣面色苍白,于是关切地问道:“秦公子,看您脸色如此之差,可是身体不适?”
风一鸣赶忙强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回应道:“多谢大人关心,我并无大碍。”
然而未等他话音落下,一旁的倪御霄却毫不留情地讥讽起来:“哼,瞧他那副样子,恐怕根本就是个胸无点墨的草包,连这第一道题都不知该如何下笔吧!”
风一鸣瞥了他一眼,随后假装漫不经心地拿起桌上的笔。
然而,当他的笔尖触碰到纸面时,却迟迟无法落下。望着眼前那张白纸,风一鸣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仅仅是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字,就让他感到如此艰难。
即便是这一关难以胜过他们,但总不至于交一张空空如也的白卷吧!
“快想!快写啊!”
他在心底焦急地催促着自己,可是随着内心的紧张情绪不断攀升,脑海中的思绪反而变得愈发混乱。
此时此刻,他甚至觉得撰写这样一篇文章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远不如杀敌来得痛快淋漓。
就在这时,那位负责巡视考场的大臣缓缓踱步而来,目光扫视全场之后,最终停留在了风一鸣身上。
只见他微皱眉头,开口问道:“秦公子为何至今仍未动笔?”
听到这话,坐在不远处的倪御霄不禁冷哼一声,而其身旁的欧阳寻也带着几分好奇向这边投来了几眼。
面对众人的注视,风一鸣强装镇定,故作从容地回应道:“不急,不急,本公子正在仔细思考,稍后自会落笔成章。”
正当他绞尽脑汁想要打破僵局之时,突然,一个陌生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他的脑海中直接响起:“小子,按照我说的写……”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风一鸣大吃了一惊,还未来得及反应,那个神秘的声音已然自顾自地开始念叨起来。
“陛下圣鉴:
驸马之位,肩负辅佐皇室、助力国政之重任。今国家面临北方边患频仍、部分地区民生凋敝、经济发展受阻之困境,臣以驸马视角,深思熟虑,呈此治国方略,望能为陛下排忧解难,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绵薄之力。
首先在于军事防御之上,应当强边固防,御敌于外。
其一优化边防布局,增设前沿哨所:在北方边境线,依据地形地势,于关键隘口、交通要道增设前沿哨所。哨所规模不宜过大,但需配备精锐士兵。以五里为间距,确保对敌方动态的实时掌握。例如,在阴山山脉南麓的山谷出口,增设哨所,可有效监视敌军骑兵从山间小道的突袭。
其二加固关隘城防,对现有重要关隘,如雁门关、居庸关等,进行全面加固。加厚城墙厚度,增高城墙高度,增设城垛、箭楼与瓮城。同时,在关隘周边挖掘宽阔且深的护城河,引入活水,并设置吊桥。在城墙顶部铺设防滑石板,便于士兵巡逻与作战。如对雁门关的修缮,可使其防御能力提升数倍,成为抵御北方边患的坚固堡垒。
......
陛下,国家之兴衰,系于民生与国政。臣所呈治国方略,旨在强边固防以保国家安全,休养生息以促民生改善,多元发展以兴经济繁荣。然实施此方略,需陛下之英明决策,各级官员之齐心协力,以及百姓之积极配合。臣愿为陛下之臂膀,为国家之昌盛,竭尽所能,奋勇前行。
望陛下审慎考虑,采纳可行之策,使我朝早日摆脱困境,迈向繁荣昌盛之路。”
终于依照那个神秘声音的指引,他缓缓地写下了最后一个字。不知不觉间,他全身的冷汗早已浸湿了他的衣衫。
就在他完成答题的那一刻,那个一直引导着他的声音便消失无踪,这似乎是灵属性神通。
但究竟是何方高人在暗中相助呢?会不会是秦昭特意安排的人手?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可他却无法找到答案。
“秦公子,您答完了吗?”这时,那位大臣恭恭敬敬地躬身问道。
“答……答完了!”风一鸣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急忙回应道。他有些尴尬地看了看四周,发现自己竟是最后一个完成作答的人。
很快,他们三人的试卷便被收了上去,并呈到了燕王的面前。燕王面色凝重,认真地逐一查阅着每一份答卷。
一旁的欧阳寻显得气定神闲、一脸沉稳,看起来对自己的表现颇具信心;而倪御霄则斜睨着风一鸣,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得意之色,显然认为风一鸣这次必输无疑。
毕竟,之前他所得到的情报显示,风一鸣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出色的发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燕王最终的评判结果。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只见大臣快步走上前,向众人禀报:“陛下已经审阅完毕。三位公子皆才华横溢,所答之题各有千秋。
不过,秦公子的答案尤其出众,其中许多思路竟与陛下本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这一轮比试,当属秦公子胜出。”
“什么?这怎么可能呢!”倪御霄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大声喊道。
“会不会是你们弄错了?”倪御霄皱起眉头,紧盯着面前的大臣,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怀疑。
那位大臣听后,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不悦地说道:“殿下此言差矣!您这是在质疑我们王上的判断吗?”
倪御霄心中一慌,连忙摆手解释道:“不不不,我绝无此意。只是此事太过出乎意料,所以才会有所疑问。”
这时,只见那大臣微微颔首,接着说道:“第一题,秦公子胜出。接下来是第二题——武试。”
听到这里,欧阳寻开口问道:“不知此次武试该如何比试呢?我们在场共有三人,又该怎样分配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