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谢云棠一直在往窗外看,不专注吃饭,陈之敬立刻叫谢云棠让她回神
“云棠,赶紧先吃饭,要不然菜都凉了,而且这些景色你也不用着急看,我们最近又不上山,会在山脚下玩好几天的。”
“好的”听见陈之敬这么说谢云棠也就抓紧吃饭了
“这里的菜不知道你能不能吃惯,可能和京城那边的口味不一样。”
“嗯,还可以,就是对于我来说还是辣了一些。”
“哈哈,丫头,这样才爽呢,一口辣椒一口酒”
“我都怕你嘴里冒火”谢云棠怼了他一句
“那倒是不会,这个你应该去找戏团子。”
“真是的,就知道和我斗嘴,老头子。”谢云棠小声蛐蛐了他一句
阮南烛当然也听见了,但是没有搭腔,继续喝他的酒了,反正现在他们两个人每天不呛两句就不舒服。
午餐结束之后他们就各自回到了旅馆休息,为晚上的游玩养足精神。
夜幕降临,巴州的街头热闹非凡,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将这座山城装点得如同璀璨的宝石。谢云棠、陈之敬和阮南烛在一天的游玩后,决定体验巴州的夜景和美食。
他们来到了崖洞,这里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壮观。沿着石阶而下,三人被两旁的小吃摊吸引。香气四溢,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谢云棠首先被一家串串香摊位吸引,她眼睛发亮地看着那些浸泡在辣油中的串串,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阮南烛则对隔壁的烤鱼情有独钟,那鱼皮烤得酥脆,鱼肉鲜嫩多汁,让人难以抗拒。
陈之敬则对重庆的小面情有独钟,他找到了一家看起来颇为正宗的小面馆,排队的人络绎不绝。他决定尝试一下这里的招牌小面。
三人各自点了心仪的美食,找了一个临街的位置坐下。谢云棠一边吃着串串,一边辣得直呼过瘾。阮南烛则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烤鱼,吹了吹热气,然后满足地品尝起来。陈之敬端着热腾腾的小面,香气扑鼻,他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只觉得麻辣鲜香,回味无穷。
饭后,他们漫步在巴州的街道上,这里是巴州的小镇中心,夜晚更是繁华。街头艺人表演着各种节目,歌声、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他们经过一家老字号的酸辣粉店,谢云棠提议尝一尝。阮南烛和陈之敬虽然已经吃得差不多,但闻到那酸辣的香味,还是忍不住又坐了下来。一碗碗酸辣粉端上桌,三人吃得额头微微出汗,却直呼爽快。
夜深了,他们的最后一站是巴州的一个高地,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巴州两江交汇的夜景。江风拂面,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游船在江面上穿梭,留下一条条光带。
谢云棠感叹道:“巴州的夜景真是太美了,比画还要美。”
阮南烛点头赞同:“是啊,这里的美食和风景都让人难以忘怀。”
陈之敬则望着远方,若有所思地说:“每一次旅行都能发现不一样的世界,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
三人在湖边上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直到夜色已深,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返回住处,结束了这一天的精彩旅程。
第二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李文远、婉儿和赵云飞的脸上。他们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经过一夜的休整,三人精神焕发,准备迎接新的探险。
早餐是在一家当地特色的小吃店解决的,他们品尝了江州的豆花和油茶,还尝试了地道的“小面”,这是一种以麻辣鲜香着称的面食,是巴州人早餐的首选。餐后,他们决定去手工作坊摊子体验一番老巴州的风情。
在那些手工摊子上,除了欣赏古建筑和购买手工艺品,他们还特意去参观了当地的茶馆。在茶馆里,他们体验了重庆传统的“摆龙门阵”,这是一种闲聊家常的方式,也是巴州人社交的一种特色。茶馆老板亲自为他们泡了一壶地道的沱茶,讲述了关于古镇的许多传说和故事。
婉儿对巴州的民间艺术十分感兴趣,因此在古镇的一家蜡染作坊里,她亲自体验了蜡染的制作过程,制作了几块属于自己的蜡染布料。其中有送给父亲的也有哥哥嫂嫂的,当然还有他的现任合作伙伴——南宫承,每一件布料都倾注了她对于他们的认识和感情。
颜色是可以代表情绪,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官,也会影响人一天的情绪,所以每一个颜色都是在谢云棠眼里他们给人的感觉。
午后,他们来到了古镇的戏台前,正巧赶上了一场川剧表演。除了变脸,他们还有幸观看了川剧的另一个绝活——“吐火”,演员们精湛的技艺让三人惊叹不已。陈之敬还特地和他们说了关于他小时候的一件糗事
小时候他看见这个表演之后觉得非常的酷,非常的厉害于是就让父亲给他找师傅学习,结果最后没学成,反倒是将自己的头发和眉毛给烧焦了,幸亏没有伤害到他这张脸,说完之后,谢云棠直接就是笑得前仰后合,他知道他很虎,没想到竟然这么虎。
一个小插曲也为他们这次的旅行添加不同的风采。
晚餐时,他们不仅品尝了火锅,还尝试了巴州的另一道特色菜肴——“血旺”,这是一种以鸭血、毛肚为主料,配以各种蔬菜和辣椒烹制而成的美食,麻辣鲜香,让人欲罢不能。
之前也说过他们这里饲养动物很多,所以像这种边角料也都不会直接扔掉的,所以这里的人就发挥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原本没人要或者比较难处理的食材都做成了美食。
最后,他们又来到茶馆,晚餐之后喝一点茶水有助于消化,另外他们还遇到了一位擅长讲评书的老人,老人现场为他们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评书,讲述了江州的历史故事。
出了茶馆,他们来到了一棵树观景台,这里也是观赏巴州夜景的最佳地点之一。站在观景台上,整个城市尽收眼底,他们不禁为这座城市的美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赞叹。
最后一天,他们依旧是兴致勃勃地起来,然后在街上闲逛,当然这一次谢云棠她要买一些礼品或者是食物带到山上去,当作礼物送给陈之敬的父母,虽然是当地的东西,但是该传递的心意还是要的。
她还特意问了陈之敬他的父母比较喜欢什么东西,或者写信过程中有没有谈到过缺一些什么东西之类的。
最后整个上午都是在选礼物中度过的
陈之敬也和谢云棠和阮南烛说了,明天他们就在旅馆等着就好了,会有人来接他们,当然也是为了他们方便一些,不然每个人都带着行李,外加上礼品,最后还要爬山,实在是太麻烦了,于是陈之敬还是和父母说好了,等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派一些人下来接他们。
最后的最后他们来到了一家位于江边的酒楼,坐在露台上,点了几杯酒,听着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聊着这几天的所见所感。阮南烛感叹道:“巴州真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谢云棠点头附和:“是啊,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文化,都让人着迷,你以后要不要定居在这里呀老头”谢云棠看他也这么喜欢这个地方,而且美酒也很多,还有很多没喝过的从外面传进来的好酒
“嗯,也可以考虑一下,但是我现在身体还这么好,还要在等好些年才会养老呢,不过这个地方可以列入我的名单里”的确阮南烛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景
谢云棠则望着远处闪烁的灯光,缓缓说道:“这次旅行,我们不仅看到了巴州的美,更感受到巴州人的热情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希望未来我们还能有机会再次来到这里。”
“何出此言呢,只要你想来我永远都在这里欢迎你。”
“好,那下一位来之前我一定给你来信。”
“当然”
小酌几杯之后几人都有一些醉意,伴着外面灯光的照耀,将几人的影子拉的长长的,几人并肩走着,在这一刻他们内心都希望将这一刻永久保留下来。
第二天他们早早的就收拾好行囊,然后在约定好的地方等着他们来接。
不久就看见几个身穿锦衣,腰束玉带的人靠近,显得十分庄重,他向他们几个人行礼,恭敬地说“少爷好,主人派我来接您和几位贵人上山。”
“好,你们将这些东西拿上然后在前面带路吧。”
“是”说完就将谢云棠放在一旁的东西拿起来然后走在了前面开路,说实话,谢云棠也没想到陈之敬他们家竟然是这样的,原本觉得只是一个小门派,小小的有钱人,现在看来好像不是如此,这个架势虽然比不上皇宫,但是在平民老百姓里面还能如此招摇绝对不是一般人家。
谢云棠和阮南烛互相对视了一眼,心里虽然都有疑惑,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跟着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起向上走去。
山路两旁,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山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三人一路上交谈甚欢,使者介绍了山上的情况,以及陈大人的家庭背景。原来,陈之敬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名人,母亲则是出自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两人都是品行高洁之人。
经过半日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山顶的庄园。庄园建筑风格古朴,雕梁画栋,显得十分气派。陈之敬的父母早已在庄园门口等候多时,见到谢云棠和阮南烛时,连忙迎上去,笑容满面地说“一路辛苦了,家中已备好酒菜了,走了半天肚子也饿了吧。”
谢云棠和阮南烛在陈父的引导之下进入了庄园,原本在门外就看出来了它有多么的豪气恢弘,没想到进来之后才是更加的令人瞠目结舌。
庄园坐落在山腰之上,背靠青山,面向碧水,占地数百亩,其规模之恢弘,犹如一座缩小的城池。庄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宫殿的庄严与江南园林的精致,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庄园的正门高大气派,两尊石狮雄踞两侧,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中间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陈氏庄园”四个鎏金大字,阳光下熠熠生辉。
穿过正门,是一条笔直的青石大道,大道两旁是整齐排列的松柏,树龄皆逾百年,树冠如盖,四季常青。大道尽头是一座宽广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喷泉,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
庄园的主体建筑群由数座庭院组成,每座庭院各有特色,或古朴典雅,或富丽堂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殿,殿顶覆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殿前一对汉白玉的阶梯直通殿门,显得庄严而神圣。
庄园内还有一座人工湖,湖面波光粼粼,湖中建有亭台楼阁,曲桥相连,湖畔种满了垂柳和各色花卉,春风拂过,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庄园的园林设计巧妙,假山叠石,奇花异草,小桥流水,一步一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而庄园四周的围墙高耸,墙上雉堞相连,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庄园。
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庄园之上,整个建筑群都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显得更加辉煌壮观,就连一直生活在京城和走南闯北见识不少的阮南烛也是被这座庄园深深的震惊了一番,如此规模,足以想见他们家的家底是多么的雄厚了。
等到了餐桌之后更是让谢云棠大吃一惊,虽然是知道巴州的物资种类比较丰富,现在也知道巴州人还是比较富有的,但是真的看见那么一大桌子美食还是不由得张大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