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们听闻此言,脸上皆露出兴奋与期待的神情,然而也夹杂着一丝紧张与不安。我站在队伍中,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掌握这一要诀。
马钰道长微微抬起右手,轻轻比划着说道:“当我们行走之时,需步伐沉稳,每一步落下都似与大地相连,感受气息从脚底涌泉穴升起,顺着腿部经络缓缓上行,与此同时,心中默念心法口诀,将意念与气息融为一体,不可有丝毫杂念。”
说着,他亲自示范起来,脚步看似缓慢却又极为沉稳,每一步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律,仿佛与天地自然的节奏相契合。
弟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纷纷模仿道长的动作,但一开始却显得有些笨拙,不是气息紊乱,就是步伐不稳。马钰道长见状,耐心地一一纠正,不断提醒他们要放松身心,专注于气息的运行和脚步的节奏。
“至于坐时,你们如今已能在静坐中运转心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达到更高境界,需在任何坐姿下都能自然而然地进入修炼状态。无论是在课堂听讲,还是在房内休息,皆要时刻保持警觉,一旦坐下,便迅速调整呼吸,让气息在体内循环不息。”
马钰道长的声音平和而舒缓,如春风拂面,让弟子们原本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更加专注地聆听他的教诲。
接着,马钰道长又讲解了卧时和立时如何运行心法的要点和诀窍,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极为详细,生怕弟子们有所遗漏。然而,弟子们深知这境界极难达到,尽管他们努力尝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困难重重。
傅斯年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并未休息,而是立刻坐在床边,闭上眼睛,试图在这日常的坐姿中运转心法。
起初,他发现很难迅速进入状态,外界的一点细微声响都会让他分心,气息也难以顺畅地流转。但傅斯年没有放弃,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心态,回忆着马钰道长的教导,一遍又一遍地尝试。
经过多次的失败与重新开始,是终于渐渐找到了感觉。是能感觉到气息在体内缓缓流动,虽然还不够稳定,但这小小的进步已经让是欣喜不已。果然内功博大精深,得要多练练才行,这可是根本!
第二日,晨晖洒落在全真教的练武场上,泛起一片金黄。微风轻拂,吹动着场边的垂柳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展开的武学传承。
马钰道长一袭灰袍,衣袂飘飘,身姿挺拔如苍松翠柏,神色庄严肃穆,静静伫立在练武场的前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宁静,犹如幽潭之水,蕴含着无尽的武学智慧与岁月沉淀,令人心生敬畏。
徒弟们早已整齐列队,个个身姿矫健,精神抖擞,但此刻在道长面前,又都收敛了少年人的活泼,眼神中满是对新武学的热切渴望与敬畏期待。
傅斯年身姿笔挺地站在其中,目光紧紧锁住马钰道长,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节泛白,心中暗自激动不已。
马钰道长微微抬手,轻轻握住腰间的长剑剑柄,缓缓抽出。长剑出鞘,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鸣响,仿佛是沉睡的蛟龙苏醒时的吟啸,划破了练武场的宁静,又似是这堂武学课程庄严的开场号角,瞬间吸引了所有徒弟的目光。
“徒儿们” 马钰道长的声音沉稳如山,在练武场上空悠悠回荡,“今日便教授你们我全真剑法。此剑法乃我教先辈心血所凝,凌厉精妙,蕴含着道家至理。与内功心法相辅相成,二者合一,其威力更是惊人,足以在江湖中立足扬名。”
言罢,他手中长剑一抖,挽出一个繁复而漂亮的剑花。剑花闪烁,恰似银蛇乱舞,剑气四溢,丝丝缕缕的剑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引得徒弟们一阵惊叹,眼中满是对这高深剑法的向往与艳羡。
接着,马钰道长开始详细讲解剑法的招式与要诀。“全真剑法共计七七四十九式,每一式皆蕴含着道家的阴阳变化之理,刚柔并济,虚实相生。
看这第一式,名为‘白云出岫’,起剑时需气沉丹田,将内力贯注于剑身,剑从腰间缓缓抽出,如同白云从山谷中悠然升起,看似轻柔缓慢,毫无锋芒,实则暗藏玄机,绵里藏针。” 他一边说着,一边缓慢而精准地演示着剑招。
只见他身姿如行云流水,动作舒缓却又精准有力。长剑在他手中,似有生命一般,随着他的心意舞动。内力在剑身流转,隐隐有光芒闪烁,仿佛剑身被一层淡淡的光晕所笼罩。
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从手腕的翻转到剑身的走势,再到脚步的挪移,都恰到好处,无不体现着这一剑招的精妙所在。
丘处机见状,上前一步,手中长剑一抖,发出嗡嗡剑鸣。他的眼神锐利如鹰,补充道:“在使剑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呼吸的配合。出剑时呼气,将体内真气随剑势吐出,增强剑招的威力;收剑时吸气,吸纳天地灵气入体,补充自身内力的消耗,使内力与剑招的节奏紧密契合,宛如琴瑟和鸣,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说罢,他手持长剑,快速地演示了一遍 “白云出岫”。
丘处机与马钰道长的演示有所不同,他的剑招刚猛凌厉,剑风呼啸,如猛虎下山,气势磅礴。每一剑刺出,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剑气纵横交错,仿佛能撕裂空气。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身上的白色道袍随风猎猎作响,整个人宛如战神下凡,让徒弟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剑招在不同风格下的多样表现,也明白了剑法的刚柔变化之道。
王处一则在一旁轻声说道:“徒儿们,还要注意剑招的变化与衔接。比如这‘白云出岫’之后,可迅速接上‘追星赶月’,剑势一转,由慢变快,如流星赶月般直刺对手要害,不给对手丝毫喘息之机,让其防不胜防。”
他手中长剑轻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展示着剑招之间的巧妙转换。
王处一的动作轻盈而灵活,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优雅而致命。他的剑法看似随意,却又暗藏玄机,每一次剑招的变化都恰到好处,仿佛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精心雕琢。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从容与淡定,仿佛对这剑法的奥秘早已了然于心,只是通过手中的剑,将其缓缓道来,让徒弟们沉浸其中,感受着剑法的精妙与魅力。
郝大通双手抱胸,微微点头,沉声道:“剑法的精髓在于灵活运用,随机应变。在实战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要根据对手的招式和破绽,迅速调整自己的剑招,做到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用智慧驾驭剑法,方能在江湖中行走自如,克敌制胜。”
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掷地有声,让徒弟们明白了剑法的实战要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在武学之路上前行的方向,使他们不再迷茫,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徒弟们依照道长们的教导,纷纷拔出腰间的长剑,开始练习 “白云出岫” 这一式。我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按照口诀和道长们的示范,缓缓抽出长剑。
起初,傅斯年的剑招有些生硬,内力的贯注也不够顺畅,剑身微微颤抖,仿佛在抗拒着他的掌控。但他并不气馁,心中默念着口诀,不断调整呼吸和剑招的力度与角度。
傅斯年回想着马钰道长的动作,模仿着其身姿的起伏和手腕的翻转,试图让他的剑招更加流畅自然。每一次出剑,他都专注于感受内力在剑身的流动,努力将其与剑招融合在一起。
汗水顺着傅斯年的额头滑落,滴在练武场的土地上,但他浑然不觉,眼中只有手中的长剑和心中的剑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修炼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练武场上的剑影越来越密集,徒弟们的吆喝声和剑鸣声响成一片。有的徒弟已经逐渐掌握了剑招的要领,剑招使得有模有样,剑气隐隐而现;而有的徒弟则仍在苦苦摸索,汗水湿透了衣衫,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但他们依然咬牙坚持,不肯放弃。
马钰道长和其他三子在徒弟们中间穿梭巡视,不时给予个别指导和纠正。当他们走到傅斯年身边时,看到他专注的神情和逐渐熟练的剑招,相互对视一眼,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马钰道长轻轻拍了拍傅斯年的肩膀,低声说道:“斯年,剑招需与内力紧密结合,方能发挥出最大威力。你的悟性不错,继续努力,定能有所成就。” 这轻轻的一拍和简短的鼓励,让傅斯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他修炼的决心。这是当世高手的肯定啊。
在道长们的悉心教导下,徒弟们沉浸在全真剑法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阳光逐渐变得炽热,洒在他们身上,但他们浑然不觉,依旧全神贯注地练习着剑招,一招一式都力求完美。
整个练武场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氛围,仿佛一幅生动的武学画卷,描绘着这些少年弟子们在武学之路上的辛勤耕耘与不懈追求。
当大家还沉浸在练习剑法的时候,马钰道长说道,“徒儿们,时间差不多了,去吃饭吧,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咱们学习金雁功,江湖人士,赶路得快啊,明天要好好学习啊!”
大家喊了声“是”,“哗”的一声,跑光了,毕竟还都是8、9岁的小朋友,听到吃饭跑的贼快。
在休息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在道观的庭院里玩耍,捉迷藏、踢毽子,这些简单的游戏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有时候,他们也会围坐在一起,听师兄们讲述江湖上的故事,那些大侠们的英勇事迹让他们心驰神往,更加坚定了他们成为大侠的决心。
第二天,在全真教的的山脚下,山风轻轻拂过,带来山间草木的清新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此时,马钰道长、丘处机、王处一和郝大通随风而立。
马钰道长目光扫过众徒弟,微微点头,神色庄重地说道:“徒儿们,接下来,为师要教授你们我全真教的轻功 —— 金雁功。这门轻功乃是我教的基本轻功,看似简单,实则内藏玄机。若能将其练至高深境界,不仅能让你们身轻如燕,在战斗中抢占先机,更能助你们在江湖中潇洒纵横,逃脱险境。”
言罢,他微微侧身,面向那蜿蜒而上的山路,双脚微微分开,脚尖轻点地面,整个人如同一根紧绷的弓弦,蓄势待发。
刹那间,马钰道长身形一闪,如同一道灰色的闪电般向山上掠去。他的动作快如疾风,却又轻盈无比,仿佛是在空中翩翩起舞。每一步踏出,都精准地落在山路的石块或凸起之处,借力使力,身体随之向上腾跃而起。
他的身影在山间的树木和岩石间穿梭自如,犹如一只灵动的金雁,转瞬间便消失在了徒弟们的视线中,只留下一阵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是他远去的脚步在轻轻诉说着金雁功的奇妙。
丘处机看着目瞪口呆的徒弟们,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手持拂尘轻轻一挥,说道:“金雁功的修炼,需从这上山下山开始。你们要注意步伐的节奏和呼吸的配合,利用山上的地形和植被,巧妙地借力使力,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灵活轻便。
上山时,脚步要轻快而有力,每一步都要借助腿部的力量和身体的前倾,将自己向上推送;下山时,则要控制好速度和重心,利用身体的平衡和脚部的缓冲,稳稳地落地。切不可急躁冒进,否则极易受伤。”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徒弟们耳边回响,让他们深刻地记住了这些修炼的要点。
徒弟们闻言,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向着山上跑去。傅斯年也不甘落后,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心态,迈出了第一步。
起初,他觉得山路崎岖不平,脚下的石块和树根不时地阻碍着他的步伐,让他有些踉跄。但他很快想起了丘处机道长的教导,开始留意脚下的地形,寻找可以借力的地方。他的脚步逐渐变得轻快起来,每一步落下,都能感受到腿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将身体向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