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萧承说道:“那些皮毛我已经鞣制好了,不过要想做衣服还得等几天。”
“没事的,我等得起。哥我先去写文章了,我要把这几天的经历选取一些写下来。”沈雨棠说道,眼睛亮亮的。
萧承也支持她,“那我先去大队长家去看看,你在家里写作。”他还给沈雨棠拿了一些水果出来,让她想吃就自己吃。
“嗯嗯,哥我知道了,你赶紧去吧!”沈雨棠催促道。
萧承只好无奈地准备出发,他用一个小袋子装了几斤板栗跟榛子,这些给大队长家。
等萧承过去的时候,王婶见到他说道:“我听村里人说你们回来了,果然,平平安安就好,好巧那个棉花已经给你弹好了。”
王婶让他过去看了看棉花,萧承看了看的确弹得很结实,这个活萧承是真的不会。
“婶子,这个棉花需要多少手工费?”萧承问道。
一听萧承说这话,王婶就不开心了,“我们这个还说这些做什么,要是真给钱。以后就不要来找我们帮忙了。”
这时候赵兰兰也出来了,“是呀,萧知青这个就是费了点时间而已,而且你还给我弟弟家弄来了棉花,这个有多少有票都买不到的。”
听她们都这样说了,萧承只好作罢,然后拿出自己的板栗跟榛子说道:“婶子,这是我在山上摘的板栗跟榛子,给你们尝尝。”
王婶看到板栗和榛子,脸上笑开了花,“哎呀,这可是稀罕物呢。”赵兰兰也凑过来瞧,“萧知青可真是能干。”
萧承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山上多着呢,就是不好找。”
“是呀,一些山脚的早就被人给摘走了,深山里面往常都是很多人组队去,就跟上次打猎一样。”王婶说道。
萧承有些感慨,这山是天然的宝库。可惜也是比较危险,不是那么容易的。
后面萧承借了下王婶的板车,就把棉花给拖回去了。当然外面放了一些东西掩盖住了,后面又回来还车。
还完车后,萧承又问了下王婶关于木炭的事情,王婶也说道:“这个我们公社有,还可以按照工分来换。”
这山上最多的就是木头,乡下木炭还是够用,就是城里可能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王婶还关心地问道:“萧知青,你们家柴火存好了吗?”
萧承连忙说道:“存好了,我这几天再去砍一些柴火。”
听萧承这样说,王婶就放心了,等人走后,赵兰兰说道:“娘,我们怎么感觉萧知青他们上山应该有其他的收获?”
王婶说道:“别人不愿意说我们呢就不去问,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王婶也不是占便宜的那种人。
赵兰兰只是八卦一下,听婆婆这样说,也没继续这个话题,然后继续给未来孩子缝衣服了。
另一边沈雨棠已经给棉花被套上了被套,这个可是她自己亲自缝的被套,布料也是亲自选的很漂亮。
萧承回来之后看到被子已经叠好了,很惊喜,“这么重的被子怎么不等我一起来套。”
沈雨棠笑了笑:“我力气可大着呢!”为了证明,沈雨棠还直接单手把两床被子拿起来了。
萧承被她这副样子给逗笑了,真是太可爱了,萧承直接就亲了上去,沈雨棠一下子愣住了,萧承自从开了荤,虽然不能再进一步,但是这些情不自禁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两个人又缠绵了好一会儿才散开,萧承去把被子给放在空间里,沈雨棠则是借口去写文章。
萧承笑笑也不说话,然后又把沈雨棠的一些衣服也放在空间里,可不能又出现之前在空间里没有衣服换洗的事情了。
把这些弄好了,萧承又去空间里去捣鼓东西了。把这几天从山上弄得东西重新划分了种植区域,然后人参种下去,又收了一些粮食,准备继续酿酒,这么多的药材呢,反正有得忙活。
等到了晚上,好久没吃鱼了,萧承直接从鱼塘里捞了一条鱼出来,准备做一个红烧鱼,再来个玉米排骨汤,一个炒青菜,晚餐就做好了。
吃饭的时候萧承说道:“雨棠,估摸着明天赵建国就要来找我了,我如果要出门,你就待在家里,还有没有稿子要投的,我也顺便去投稿,然后看看爷爷有没有来信。”
沈雨棠点头道:“好,不过我这文章还没有写好,我再慢慢构思。”
萧承也就不继续问了,吃完饭萧承继续研究那一本机械书,他非要啃透他不可。
两个人互不打扰,非常宁静。
第二天果不其然,赵建国就来找他了。
“萧知青其实昨天我想要来找你了!”赵建国说道,只不过听说他们刚从山上下来,想着就今天才来。
萧承道:“是不是蜂窝煤有消息了?”
赵建国说道:“对,今天就可以去拖了,这蜂窝煤已经到了。”赵建国还是很靠谱,一有消息就来了。
然后他又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公社的小学准备建了,都已经开始采购建筑的材料了。”赵建国的亲戚在砖厂,他得到的消息准没有错。
萧承想着要是走关系也要开始准备了,如今这建学校人手多,说不定入冬前就建好了呢。
“是吗。建到哪里?”萧承这样问道。
赵建国遗憾地说道:“我们村比较偏建不到我们这里,好像是建在公社那里,这样无论哪个大队的人去都方便。”
萧承听了也说道:“这建学校是好事情。”
赵建国又说了几句:“的确,我从小就没有识字这就很遗憾了,如今孩子们能认字真好。”他还是后面上了夜校认识了一些字,不过也没有上很久就没有继续上下去了。
萧承也不好继续戳他的痛处,把话题又引到了蜂窝煤。
“萧知青要不然你现在就骑着你的三轮自行车我们一起去县城?”赵建国提议道,这红旗公社可是人人都知道他有一辆三轮自行车。
“嗯,也好。”萧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