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好些天过去了,公社小学如火如荼,萧承也在弄他们自己的房屋。
萧承自己通过砖厂买了一些砖头,再买了其他的东西,终于在天气转凉之前把那间房间给建好了,还把屋顶给加盖了,就是怕下雪。
这段时间沈雨棠也写了好几篇文章,她又投稿给报刊,现在她心态好些了,能够被选上就被选上,不能就不能,已经释然了。
萧承还给黄耳也盖了个小房间,鸡舍也重新修整了下,就怕冬天给冻死,如今黄色这只狗已经过了明路,大家都喜欢他们养了一只狗。
黄耳经过萧承的训练,比普通的狗更凶狠,不过在萧承跟沈雨棠面前就老老实实,而且很听话,也不会随便伤人。
村里的知青院也在盖了,萧承也帮忙去拖了一些砖头回来,不过基本上大部分都用的土砖跟黄泥,与萧承他们现在这个房子还是不一样的。
沈雨棠也去看了看,不由得感叹:“哥,幸好我们来得早,不然的话就要住那样的屋子了。”
萧承却不是这么想的,他想着就算是他们住这个房子,萧承也会想办法让他们搬出来住。
于是萧承就没有说话了,两个人现在还要去买一些炭火,这个他已经跟大队长说好了,直接去公社那里买,价格也公道。
萧承买了几百斤的炭,公社有人烧炭卖,这个公社批准了,价格也比外面便宜,但是绝对不能倒卖去县里,要是被抓住了可是要去蹲监狱的。
碳一毛钱一斤,价格倒是实惠,烧炕用木柴挺好的,有时候其他烤火还是烧碳没有烟味。
当然萧承也搞了一个壁炉,这个建在新建的房间里,冬天也可以去那里烤火,做事情,很暖和。
萧承买炭这个事情倒是大家都能够理解,尤其是这里冬天太冷了。
现在已经开始降温了,萧承都穿上了沈雨棠给他织的毛衣还穿了两条裤子非常暖和。
沈雨棠这段时间没闲着,做了好多件衣服,等准备下一次再给沈爷爷寄回去,只是可惜还没收到沈父沈母的消息,沈雨棠说不急是假的。
所以今天萧承准备再去看看有没有沈父沈母的信,萧承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去了县里。
县里邮局那里依然没有沈父沈母的信,但是有一件让人惊喜的事情那就是沈雨棠的稿子被黑省日报给收录了,之前就已经刊发了,这次寄过来五块钱稿费,还有一份报纸。
如今这位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萧承了,这三天两头的来,而且做人也很好,有时候还会给他们一些烟呀还有其他的东西,自然而然就熟悉起来了。
“萧同志你要帮沈同志把这封信拿走吗?”这位邮递员问道。
萧承一下子就想了一个主意,于是拜托这个邮递员,让他下午去他们公社去送一次信,最好好好宣扬一下,他还格外给了邮递员两毛钱。
刚好邮递员下午也要去下乡送信件,这也是顺路的事情,他也没什么不答应的。
“好,萧同志,你放心这个事情我一定给你好好的办。”邮递员也猜到了,对方肯定是要好好宣扬一下这件事情,不过这也无可厚非。
“谢谢同志。”萧承道谢,然后离开了邮局,又去给沈雨棠买了一些毛线,上次萧承卖野猪肉换的票也有毛线票刚好把它用掉。
还买了一些牙膏之类的生活消耗品,马上就要入冬了,哈喇油也买了一些。
萧承想着空间里种了那么多的药材等他到时候研究一些东西出来,给沈雨棠用。
买完东西他就回家了,回家之后跟沈雨棠说起了她的稿件被录取了,沈雨棠听到这个消息后,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真的吗?太好了!”她再反复问了几句仿佛要确认一样。
萧承说道:“这个事情我还能骗你呀,当然是真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拿到。
萧承把自己的计划跟沈雨棠说了下,“等下午的时候邮递员就会过来,到时候你跟王婶出去聊聊天,这样邮递员找到你的时候,别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要知道村里这些妇人传消息那叫一个快,基本估计到了晚上整个大队的人都知道了。
“哥,你这是为我造势呢?”沈雨棠笑着说道,她当然知道萧承的意思,这样赵家村大队里的人都知道她文采不错,后面她当公社小学的老师,至少明面上是有过得去的理由。
萧承没想到沈雨棠这么快就明白了,“真是知我者莫过于雨棠了!”说完这句话,萧承忍不住把人又亲了亲。
下午,沈雨棠根据计划就去找王婶跟一些妇人边织毛衣边唠嗑,当然还有个熟悉人桂花婶。
如今大家都开桂花婶的玩笑:“桂花婶,你家英子怎么样了,啥时候办酒?”
毕竟如今大家都知道英子与一个城里有工作的人处对象了,马上就要谈婚论嫁了。
桂花婶也不瞒着,“快了,到时候请你们喝喜酒。”然后又说了下时间,他们想过段时间选个好日子办了,不然过冬了太冷了不适合办。
说了这话的时候,桂花婶还看了一眼沈雨棠,估计是想提醒她一下衣服的事情,沈雨棠对视一笑表明自己还记得。
其实桂花婶直接让她未来女婿去给赵英子买好的布料,毕竟对方纺织厂的更有门路。
正当她们在闲聊的时候,邮递员就来了,她们闲聊的地方就在村口的老树下,只要进赵家村就会经过这个地方,这个也是萧承算好了的。
邮递员老远就喊道:“不知道沈雨棠同志的家在哪里,这儿有你的信呢,还有稿费!”
众人目光齐刷刷看向沈雨棠,“沈知青,这是什么呀?”
沈雨棠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不清楚,我之前投了一次稿,我现在去看看。”于是沈雨棠就上去领取东西,看着上面的地址,沈雨棠忍不住打开看了看,手都在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