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很快抵达酆都。
钟藏锋这个名字,最近在阴间很是响亮。
十殿阎罗都有耳闻,知道这是茅山推出的一颗新星,以杀伐果断,敢打敢拼着名。
目前,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就算他现在死了,成就也绝对不低,更何况,他还没死,而且还很年轻。
这段时间,南区大兴茅山道统,洋教的教堂里都必须挂上三清画像才能营业,可见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而最近各地土地,灶王,阴吏,还有茅山先下来的道士们,各大派弟子们,都在为了争夺那新多出的城隍、土地的位置而四处走动。
各种打击异己的闻风奏报,如同纸片一般飞来,哪里的土地不干人事,哪里的使者吓唬小孩,哪里的灶王喜好观摩人家夫妻行房……
整个阴府,都因为钟藏锋而暗流涌动。
而前段时间,茅山石坚更是行掌门谕令,从阴间抽调了不少人手上去帮钟藏锋拉声量。
综合以上原因,阴间的风向也就变了。
毕竟钟明虽然只是三代弟子,可地位却在哪摆着呢,多的是鬼,想要抱大腿。
但出兵这事,实在是一件大事,没人乐意担这责任,而十殿阎罗中,唯有阎罗王包拯声望最高,所以这折子转了一圈,就到了他手上。
阎罗王也是老手,见推脱不下,就批了个“阅”字。
那崔府君虽说是判官,可实际上,早就成为阎罗王秘书长了,这折子一下来,他也拿不准。
只是,他怎么也是钟明的上级,亲自跑上去问钟明,脸上无光。
思来想去,只能装糊涂,不表态,只啪啪啪盖上一溜大印,传抄诸司。
崔府君手下有赏善、罚恶、查察、阴律四个部门,下辖十大阴帅鬼差。
城隍爷虽然有权调动六科八将,但那些将军什么的都是身兼多职,因此,想要调兵,就必须要阴司点头。
各个部门接到命令,望着那个“阅”字都面面相觑,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只能不断的开会,深入研判。
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慢慢的,就有很多人听说这事儿了。
这里面最积极的,当然是各地掌兵大将了,这么多年没打仗,日子是越来越难过,账面上眼看就要爆雷了。
因此纷纷请命出兵。
各部门老大仍旧不敢松口,阎罗王批个“阅”字,很明显是为了让下面人担责任,这些人都鬼精鬼精的,谁也不敢先开口。
各大将一看这情形,就开始四处奔走找人,想要促成这件事。
这些都是混军职的,所以东找西找,就找到了邵元帅身上。
邵元帅一听,自家后辈做点事,自己作为叔公,肯定要支持啊,当即亲自往泰山阴府走了一趟,然后搞了个镇南元帅的名号,全权督理此事。
有人肯担责任,上上下下就愿意配合了。
六科八将和各地兵马迅速响应,正在恶狗岭练兵的彭浦也接到了命令。
只是他接到的命令没那么全面,上边只让他带兵响应,前去集合。
彭浦出于谨慎,特意问了下钟明。
这时候的钟明,刚走到南区边界,正要跨省,听说是酆都的旨意,还是自己叔公的事,就让彭浦尽力配合。
彭浦接到通知,也就没了疑虑,欣然带兵前往。
各地军马调动,导致阴兵过境的传闻层出不穷,民间一阵鸡飞狗跳。
茅山三代弟子们,本就被钟明投放到各地军队中帮助维护治安,见大批的阴兵过境,肯定得上去打个招呼。
这一问就得知了是城隍爷在调集重兵,于是照常上报。
负责这些事的,是阿东阿西。
这二人听说此事后,自然要去问问城隍。
于是城隍就顺势把南洋间谍的事讲了。
阿东阿西闻言,都是心中一动。
他们跟钟明不一样,他们在阴曹是武官,麾下有大量的阴兵要养,平常日子可难过了,什么东西都需要向上面申请。
可一旦打仗,阴府的武库可就打开了,粮草、马匹、装备、饷银就会源源不断的供应。
而且,真正的战场,才是最好的练兵地点。
二人一合计,就想参与这事儿。
直愣愣说肯定不行,这种好事,多少人都盯着呢,干巴巴一说,肯定让人为难。
得找人。
说到找人,石少坚的能量肯定是最大的,二人很自然的就找到了石少坚。
石少坚一听,也挺为难。
所谓知子莫若父,他是什么德行,他爹门儿清,所以在受箓时,就想办法给他搞了个文职工作。
那意思就是让他安安生生的稳坐后方,有爹在,不需要战场上搏命也能官运亨通。
所以,他手上只有两位数的阴兵,而他又不像钟明那么能搞事,手下有个恶狗岭,一动员就能拉出上万鬼马。
但两位师弟好不容易有事求到自己身上了,做师哥的肯定得把事办漂亮了。
石少坚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个办法来。
当即利用职权之便,呼应从军的师弟们,积极响应酆都的行动,提出酆都茅山一家亲的指导方针。
这意思就是告诉师弟们,不管是想要练兵的,还是想要捞一笔的,都来帮帮场子。
在石少坚想来,既然自己没兵,捞不着什么实质的好处,那就在茅山拉拉声量,这样一来,拿了好处的师弟们肯定得承这人情。
事情的发展,也很符合他的预期。
茅山三代弟子中,除了钟明和石少坚这俩,其他都是武官,听说竟然有这种好事,当然是积极参加。
听说这是酆都策划主持的大行动,阵仗很大,很多人生怕自己那几千阴兵显得量小,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于是便自发开始呼朋引伴,从师父啊、道友啊手中拆借阴兵。
那些师父们手里的兵都是真正的正规军,没有酆都调令,谁敢乱动?但师父们也是真爱徒弟,不辞辛苦,去找寻派外道友的帮助。
三山本就同气连枝,而且师父们开出的价码也挺合适,于是很多天师府弟子、灵宝派弟子们便闻风而动。
符箓派皆以三山为首,眼下这种紧张的时局中,三山弟子一动,很多其他门派的人就坐不住了,东奔西跑的打听。
结果听说整件事是由酆都策划,三山响应,准备要伐山破庙,搞什么甲子荡魔旧事。
这些人当即就眼红了。
道兄啊,小弟也有二分力气,兵马虽然不多,但至少是个心意,肉是不敢想,能喝点汤,就心满意足了。
如此这般下去,声势是越来越大。
任家镇的秋生都听说了。
前段时间,他刚刚受箓归来,虽然履历有黑点,但九叔的名头在那儿摆着呢,品级太低不好看,所以授了个八品官。
九叔眼见这倒霉徒弟终于出师,连夜收拾东西出游去了,秋生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义庄。
听说了这事之后,就寻思自己也出把子力气,但这几年磨砺下来,秋生多了些稳重,于是先派阴兵去问师父的意思。
“师父,我听说酆都要动兵,许多师兄弟都出兵帮忙去了,我也想去看看……”
九叔听说这事的时候,正在荔湾调教新收的徒弟,阿宝和阿海呢。
经历了秋生、文才和阿方这几个,他积攒了不少教徒弟的经验。
加上他现在有钱,在罗浮山买了不少丹药和法器,把二人当成药罐子一样猛灌,短期效果十分喜人。
收到信后,九叔也没在意,只以为是酆都又要讨伐哪个鬼王,只回信让秋生自己决定。
秋生得知后,十分开心,便写信联系阿东和阿西。
又想到当初家乐与他一同受箓,一路上关系处的不错,于是便写多了一封信。
很快,远在桂省的家乐就收到了信。
家乐这孩子,没啥雄心大志,略一琢磨,就婉拒了。
当初四目带他来投奔千鹤,也带他离开了菁菁。
刚刚过来时,他们跟着千鹤道长天天住在省城,来往都是军阀富商。
四目道长清静惯了,不喜欢这么多人,所以照例找了个山沟沟猫着,重操旧业,继续赶尸。
家乐没了念想,这才发愤图强,一举功成,结果刚刚受箓回来,一休大师就搬了过来,依旧在四目道场旁边搭了个小屋子,每日敲经念佛。
于是一个很怪的东西就形成了。
四目每天赶尸,阴气+1,功德+1。
一休每天念经,阴气-1,功德+1。
家乐帮师父赶尸,阴气+1,功德+1。
菁菁替师父念经,阴气-1,功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