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堡的村支书带着本村的十几个村民,进入苏家村后,就向着村食堂走去。
在快到村食堂时,他们就被苏家村的村民拦了下来。
此时,包括张家堡的村支书在内,十几人都闻到红薯的味道了。
这让本就肚子饿的咕咕叫的张家堡村民们,更是忍不住咽口水。
“支书,我闻到了,真的是红薯的味道!”
一名张家堡的村民小声说道,张支书(张家堡村支书)点了点头,向拦着他们的村民问道:
“你们的村支书呢?我是隔壁张家堡的村支书,我找他有事儿!”
“你等一下,我去喊我们的支书!”
有认识张家堡支书的村民跑回去通知去了。
不多时,被苏阳称为六哥的村支书赶了过来。
他看向张支书,大概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十有八九是来借粮的。
只是他们村里的粮食也不多,若是给了张家堡一些,他们村就要饿肚子。
身为苏家村的村支书,他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村里的利益。
想到这些,村支书先是问道:“老张,你来我们村有什么事?”
张支书先给村支书递了一根经济烟,和苏阳的大前门不同,经济烟是六十年代面向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廉价香烟品牌。
价格为8分钱一包,因此也被形象的称为一毛找。
它因其低廉的价格和相对较好的吸烟体验,而广受大家的欢迎?。
等到给村支书点上香烟后,张支书叹了一口气道:
“这两天,我们村里又饿死了两个人,听说你们村弄到了一批粮食。
我过来就是想问问你,粮食在哪儿买的?
若是不方便透露,我能不能从你们村里买点儿粮食?”
虽然买卖粮食属于倒买倒卖,但现在人都快饿死了,谁还顾得了这些。
再说了,村里也没人这么傻,会举报这些,除非大家都不想活了........
........
村支书听张支书说,他们村里也饿死了人,又想到昨天苏阳说的那番话。
打到猎物相当于给他送业绩,而自己村里的粮食目前勉强能熬的下去,不想再进山冒险了。
于是,他向张支书吐露了实情。
“我们村里有人是轧钢厂的采购员,他帮我们从厂里换到了红薯和土豆。
不过他不收钱,是用我们打的野猪和他交换的!”
听到这个消息,张支书喜出望外,再次确认道:“你说的都是真的?”
“我骗你干嘛,人家厂里的职工都好几万人,随便扒拉一点儿粮食,就够我们吃的了。
像他们这样的大厂,真正缺的是什么?当然是肉,是营养了!”
听了村支书的话,张支书也觉得有道理。
这下他明白了,若是他们也能进山里打几头野猪,那他们村就有活路了。
虽然山里的野猪厉害,进山一次说不定会出现受伤的情况,甚至有可能死人。
但这些和换救命的粮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思及此,张支书问道:“具体怎么换?”
村支书没有把苏阳和他们村交换的情况说出来。
毕竟,当初用200斤净肉换7000斤粮食的事。
村支书始终认为是苏阳看在同村的份儿上,给予的特殊照顾。
现在他若是和别的村交易,应该不可能换那么多。
于是,他对着一村民说道:“大壮,去把你九爷爷喊过来一下!”
接着,村支书对张支书交待道:“老张,这件事你可不要说出去?”
张支书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轧钢厂需要的肉食数量有限。
这件事知道的村庄越多,他们能换到的粮食也就越少,人家老张可不傻........
........
不久,得到消息的苏阳就赶了过来。
村支书给苏阳介绍道:“苏阳,这位是张家堡的村支书!”
苏阳点了点头,给村支书和张支书一人递了一根大前门,至于其他人都是站的远远的。
张支书看到大前门,眼睛一亮,毕竟能抽的起大前门的都不简单。
在他们农村人的眼中,这可是属于干部烟,一般人谁抽的起?
就算他这样的村支书,能拿得出的最好香烟也就是经济烟了。
“苏阳同志,听说可以找你换粮食,今天过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的。
说来实在惭愧,这两天我们村又饿死了两个人,现在我们村食堂不要说粮食了,连野菜都快没了!”
张支书知道苏阳的不简单后,开始了卖惨,不过说的也不算夸张,他们村里现在确实很困难。
闻言,苏阳想了想:“一百斤野猪肉,能换1800斤红薯和1200斤土豆,当然,我说的是净重。”
一旁的村支书听到这番话,暗自庆幸自己明智,没有告诉老张,自己村用一百斤净肉换3500斤粮食的事。
同时,他也在心中感激苏阳,多为他们村里争取了500斤粮食。
张支书听说一百斤净重的野猪肉,居然能换3000斤粮食,自然是喜出望外。
若他们村有3000斤粮食,那饿死人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
若是能多弄一点野猪肉或其它猎物,说不定他们村就不会饿死人了。
“好,苏阳同志,我代表张家堡的村民感谢你,实在太感谢了!”
几乎没有犹豫,张支书就答应了下来,不要说3000斤粮食,就算砍下一半,只换1500斤粮食他也会答应。
现在黑市的粮食有多难搞,他太清楚不过了,他前几天才去过一趟黑市。
在那里,如果谁能用一天的吃的,换到三天的口粮,就算运气好了。
100斤野猪肉换3000斤粮食,这何止是用一天吃的换三天吃的?这要是放在黑市,还不被人疯抢?
难怪老苏让他不要声张,他不但不会声张,就是村里人也不会吐露半个字。
张支书也不再逗留,他要赶紧回去组织村民进山打猎,换取救命的粮食才行。
回去的路上,张支书还在叮嘱这些跟来的村民,回去后不能胡说八道,不然就把他们逐出张家堡........
........
看到张支书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苏阳嘴角露出了笑容。
在这样的困难年份,能为这些村民们尽一些绵薄之力,自己也很开心。
这样既能帮到这些村民,还能给自己冲业绩,关键是还能赚到钱。
此时,苏阳看到他的情绪值再次上涨了40点,知道其中必然有张支书的功劳。
估计等到粮食真正到手,他的情绪值还能上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