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轻咳一声,下方瞬间雅雀无声,大家都在等朱元璋一个说法,但是心里都有些不满!
只见朱元璋说道:“各位臣工已经看到了,吴沉大学士昨天送来了这样一本书,是集历代句读之妙,加以改进而成,可用于文章断句!咱有意将其用于国家公文,奏章之中以加快行政效率,减少歧义!诸位意下如何啊!”
只见文臣一列,站出来一位老臣,此人须发皆白,皮肤干枯,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只见他拄着拐杖,上前说道:“陛下!”
朱元璋定睛一看,原来是国子监博士刘三吾,此人年过七十,此人历经元明两朝,是明初文化体系的主要建设者,比如《洪武正韵》就是他主持修订的,此人门生可以说是遍布朝野!于是朱元璋说道:“刘博士,请将!”
刘三吾上前行了一礼,举起那本《洪武句读》说道:“陛下,此法不可推广啊!前元时期,蛮夷毁我衣冠,焚我典籍,幸得陛下,复我华夏。古往今来,文字浑然天成,有其自然之美,句读者,在心不在形,若强以符号束之,恐天下文章皆有匠气!臣恳请陛下,莫有此念!”
朱元璋的脸一下阴沉了起来,有些不太好看,离他最近的朱标看的清楚,于是就说道:“刘博士,非是要动摇文字根基,只是为规范我朝公文。洪武十四年时,当时正值大赦天下。有一案件,就是因断句不明,而产生了错判!”
“登州有一人罪犯,其案件判决为‘赦后,追责’,其意为,罪孽深重,大赦后仍要追究!而执行官员将其断句为‘赦,后追责’,其意为大赦前罪行无效,应该不予惩罚!”
“此案件反复六次,方才结案!像是此类因为歧义引发的问题比比皆是,每月必出几次,况且更正的都有如此之多,将错就错者,何其多也!所以,此举实是优化行政,避免疏漏!”
但只见刘三吾摇头道:“此为官员愚笨所至,并非是句读能解决的,于此相比,当然是文脉重要了!夫圣人之书,浑然天成,文气贯通。断句之能乃读书之本。若强加以圈点,割裂文义,犹如以刀斧斫琴瑟,虽成曲调,而天籁尽失。”
“自先秦诸子百家,千年传至如今,未有以画符为文者。韩愈《师说》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可见断句乃治学之基,非符号所能代也。今若骤改千年之制,恐坏天下读书种子。”
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迂腐不堪,还有很多人是可以接受新事物的,比如现在出来的这位,这是一位老头,也是须发都白了,但这位眼睛已经浑浊,看起来没有刘三吾身体好。这人正是朱善!
这人对于《诗经》见解独到,其所学虽然也是经学,但是他并不反对其他的注释。其撰写的《诗经解颐》中,已经有用一些自创的符号,比如用三角形,标明此处为疑难!用正方形,表示阙文!
只见朱善上前说道:“刘博士此言谬矣!”
刘三吾自然不服,讽刺道:“朱学士有何高见!”
只见朱善上前对朱元璋和朱标行礼,说道:“刘博士所言,不书句读是千年之制,岂不闻,宋代朱熹注《四书》已用‘句读圈点’,表明断句,使其明显停顿,反而凸显文辞韵律!刘博士口口声声说,其会毁了文脉,那你所修订的《大明日历》,使用此符号,表示分句。如今又反对句读,岂不是欺君罔上吗!”
只见朱善指着一个圆圈,对着满朝文武,对着刘三吾,刘三吾看了,顿时哑口无言,他自己确实在《大明日历》中用了一些符号(后世称为刘氏圈点法)!
“这...这...”刘三吾手指着朱善,半天没有说出来一句话,最终说道:“这岂可混为一谈!”
“这怎么不能混为一谈,只许你刘学士用,那当今天子、满朝文武就用不得了,刘博士可还知道忠君乎?”朱善一句话,犹如利剑穿心,让刘三吾冒冷汗。这话无疑会挑动皇帝的神经,而坐在上方龙椅上的老朱听到朱善的话,对刘三吾的目光也变得不善起来。
怎么,你刘大博士能用,咱朱皇帝还用不得了?嗯?欺负咱是个老农民?
看着朱元璋的眼神,刘三吾知道自己已经败下阵来,不能在出面阻止了,他已经这一把年纪了,不能在顶在前面了,否则不会得到善终的,于是慢吞吞的跪下,这朱元璋说道:“陛下,臣愚昧,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说道:“刘爱卿,也是为国着想,起来吧!”
刘三吾慢悠悠的起身,挪动着身体回到了队列,他败下阵来了,但是还有无数人想要反对。
都察院佥都御史茹太素进言,这人就是历史上奏章太长被打板子的官员,他说道:“陛下,殿下,句读既定,学者必弃‘离经辨志’之功。古代经生需通过断句理解经典微言大义,比如《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的‘克’字,句读就无法表达其隐含的‘弑君’之意!”
随后此人引经据典,从音律、字形、传播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句读的危害,自他之后,左春坊大学士董伦也上前进言,他从字体传承、美感、士子接受度等多个方面痛斥了句读之害,甚至将进献《洪武句读》的吴沉给痛骂了一顿!
随后,翰林院、都察院、六部及宝司官员,除了少数的文臣没有反对,不反对的有吴沉、朱善、宋讷等殿阁大学士、左都御史詹徽(升官了)、吏部侍郎王钝、宝司尚书程昭等无脑服从老朱的臣子。但这些人在反对的汪洋大海之中,犹如一张小船,时隐时现!
反对派中又分为利益派和护文派,利益派顾名思义,是来自于世家大族和翰林院等,对经典解读有权威的这些人,这些人通过解读经义,获得了很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这为他们带来了很大利益!
而护文派则是觉得汉字行文不能更改,应该一脉相承,否则这一代改一点,那一代改一点儿,久而久之,就会面目全非,让后世儿孙有文化断层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