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百姓食不果腹,陷入绝境时,为了生存,他们便会揭竿而起,聚众反抗朝廷的统治。而朝廷面对这样的叛乱,必然会采取强硬手段进行镇压。”
“可是,镇压叛乱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支撑军队的开支、粮草的供应等等,当国库空虚没有钱财时该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向百姓加征赋税。如此一来,百姓的负担愈发沉重,生活愈发艰难,最终又会导致更多的人走上反抗之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皇爷爷,孙儿觉得您刚才所说的那些政策确实极为精妙。不过,依孙儿之见,土地兼并也是导致王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孙儿认为,所有大明子民都应一视同仁,拥有多少土地便缴纳多少的赋税,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久昌盛、繁荣稳固。”
朱元璋听闻朱雄英的这番言论,心中大为震惊。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见解!朱雄英仅仅用了简短的几句话,便切中了王朝兴衰的关键要害。这可能只是众多原因之一,却从来没有人跟朱元璋说过这方面!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几乎所有参与改革的官员自身本就是特权群体的一员,他们享受着特权带来的种种利益,又怎么会真心实意地去推动损害自身利益的改革呢?毕竟,谁会愿意 “革自己的命” 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王朝末年的那些改革尝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这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反复品味着大孙子的这番话。他越想越觉得朱雄英说得在理,然而,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若要按照朱雄英所说的去做,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旦推行这样的改革,几乎等同于与整个士大夫官员群体为敌,甚至连那些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一同打下大明江山的老兄弟们,也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受损而与自己反目成仇。
但朱元璋是什么人呢?他可是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登上皇位的一代帝王,有着远超常人的胆识和魄力。
他看向朱雄英,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孙,你这番话,切记不要跟其他人说起。你说的有道理,爷爷也听明白了,以后还是少说为好,等你长大了再说这些不晚!”
朱雄英聪慧过人,立刻明白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深知,如果让其他人知晓了自己的这些想法,那些既得利益群体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自己继承皇位,甚至可能会对自己痛下杀手,危及自己的性命。朱元璋这是在关心自己,提醒自己在没有足够自保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能轻易表露这样的想法。
祖孙二人各自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朱元璋心中明白,朱雄英所说的话虽然切中要害,但现在的确还不是进行改革的最佳时机。
当下的大明,对外战争依旧频繁,北方的最大敌人尚未剿灭,周边的一些国家也不时地进行挑衅,国内还时常遭受天灾人祸的侵袭,局势并不稳定。进行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作为支撑,否则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此外,朱雄英目前也只是粗略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治国理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之后再付诸实施,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到那时,说不定自家大孙的想法会更加成熟和完善,考虑得也会更加周全。
还是要好好保护好大孙儿,不行再多给他派几个得力的护卫,确保他的安全。再者,大孙能有这样敏锐的政治觉悟,说明他有着非凡的潜力,应该让他接受更全面的教育。说不定再过个一年半载,大本堂的教育就不太适合大孙了。这样也好,吴王府届时也快修建完成了。
到时候,精心挑选几个懂事且有能力的人,为大孙配一套文武班底,再多聘请一些老师为他授课讲学,好好培养他。对,就这么办!
朱元璋思绪万千,一时间竟有些走神。直到听见朱雄英急切地呼唤他,才回过神来。
“皇爷爷,皇爷爷,您觉得怎么样!” 原来,朱雄英刚刚向朱元璋提出,希望能让姚广孝给自己讲几堂课。但当时朱元璋正陷入沉思,没有留意朱雄英说的话。此时被朱雄英这么一问,朱元璋不由得一愣,脸上露出错愕的神情,问道:“什么怎么样?”
朱雄英无奈,只好耐心地又重复了一遍,说道:“孙儿看刚才那个道衍和尚与常人有些不同,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很想听他讲几堂课,皇爷爷觉得如何?”
朱元璋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他心想,这个道衍和尚确实懂得不少,让他教导自家大孙子,倒也没什么坏处。于是便说道:“那就五天安排一次课吧。你在大本堂学习的时间还不长,还是要多花些时间在大本堂,巩固基础。”
朱雄英听后,心中十分高兴。原本他还担心朱元璋会不同意自己与和尚交往。现在看来,老朱还是很开明的嘛。
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因为他之前所展现出的思想和潜力,打算从多个方面培养他,对于他表现出的好学态度,自然是大力支持。
他兴奋地说道:“那第一堂课就安排在明日下午吧!还请皇爷爷派人告知他一声,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朱雄英已经迫不及待了,若不是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他甚至想今天就去听姚广孝讲课。
“这是自然。至于教学的地点,就在文渊阁西苑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招来一个太监,吩咐他前去传旨。
文渊阁距离大本堂并不算远,作为皇家藏书楼,这里收藏了海量的珍贵典籍,为皇室成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阁内配备了多个房间,既适合讲学,也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朱雄英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