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快,又有人来买菜了,你爸和建业已经去地里了,我们也去称重。”蕙兰的婆婆在门口喊。
“妈,我来了,刚刚在洗碗。”蕙兰擦干手上的水走出来。
“那咱们快走吧,今天有好几个老板来批发,他们爷俩怕是忙不过来。”
蕙兰和婆婆走到了大棚,这周围都是大棚,还都是秋天才建起来了,村里人自从看到她家赚钱后,也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大棚蔬菜,不过蕙兰家是做得最久,口碑最好,而且还有李秀兰帮忙介绍的货源,所以生意是最好的。
付建业和他爸已经在地里割菜了,听说来了几个老板,所以其他几兄弟也都来帮忙,蕙兰她们负责把割好的菜分门别类捆好称重打包。
等到一家子做完这些,已经是下午了,忙了一早上,饭都还没来得及吃。
“生意好是好事啊,现在村里好多人家都做了这个大棚,我这心里都悬着呐,要是人人都做,生意不会被抢了吧?”付建业他爸抽着旱烟,有些担忧地说道。
“是啊,村里人见着你们赚了钱,全都在学做大棚,咱们整个县也就这点人,收了我们的就不会收别人家的,这生意这么做,怕是要被弄黄了。”付建业他妈也担心这个问题。
“爸妈,你们别担心,这事我们之前也担心过,所以前两天去找秀兰说了,她不仅说让我们继续做,还说让我哥他们都种上。
大棚种植的技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的,而且以后我们也能薄利多销,县里卖不完,还有省里,省里卖不完,还有其他地方,但是这就需要货车来运输了。
秀兰说他们准备成立一个运输队,以后专门负责送货的,要是我们几弟兄家里都种了,他们能帮我们找货源,还能帮忙送货。
就是看二哥、三哥你们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意跟着我们做,反正大家都有那么多土地,种庄稼也赚不了多少,只能够温饱,孩子读个书,学费都难得凑上,要是搏一搏,不成,那也就是亏了一年,要是赚了,以后这就是咱们家赚钱的手段了。”
“这是真的?蕙兰,你这堂妹是真的厉害人啊,我们大伙担心不已,生怕生意被抢了,她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扩建大棚,你们听她的赚了钱,我看老二,老三你们可以一起试一试。”付建业他爸早就信任李秀兰的能力了。
能够首都、广城都打一圈回来,还能赚到钱的人物,他们这种普通的小老百姓很少有机会遇到的,所以在看到这样的贵人时,一定要抓住机会。
“可是之前老四建大棚,听说也花了不少钱,我们拿不出那么多,家里没钱啊。”两兄弟听到这话,当然也想一起做大棚,可是囊中羞涩,家里的钱就连一个大棚的钱都买不起。
“二哥、三哥,我们这里还有点,可以借给你们,或者你们就学我们的方法,让秀兰给你们投资,她出钱,你们出技术,不过这种方式赚的就没有自己单独做赚得多,不过背靠她,以后运输这一块运费就能便宜很多。”
付建业说的也是李秀兰当初给他们说的,他们可以自己做,不过运输方面该花多少都要自己出,要是让她投资,那运输方面肯定要便宜些,不过赚的钱就要分七成给她,他们自己只能赚个三成。
“我们啥也不懂,要是出人出地就能跟着赚钱,那我们还挑什么,就让她投资,少赚点就少赚点,亏也亏不了多少。”兄弟俩没有犹豫,直接决定了。
“行,那我这就打个电话给她,她会带着合同来,签了合同,大棚的所有材料和种子都由她安排人送过来。”蕙兰到村里去打电话。
李秀兰整理了合同后,带着合同到了蕙兰家所在的村子。
“李厂长,我们家老四媳妇得您的帮助,改善了生活,我们也没什么能报答的,只要李厂长有吩咐,我们一定尽力,这次我们也都听李厂长的,你说要怎么投资,要怎么做,我们都跟着做。”
付建业他爸站出来说着,原本他还想开口喊李秀兰的名字,不过想到即便是小辈,人家已经今时不同往日,该注意的分寸还是要注意,既然家里的孩子们要和她合伙,那就公事公办。
“伯父,几位大哥放心,我这人最喜欢的就是公事公办,合同都在这,你们先看看,要是有不明白或者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再给你们解释,我来这一路,也看到了你们村不少人都搭起了大棚,可见大家对赚钱的热情,你们愿意信任我,跟着我做事,我也不会亏待你们。”
“行行行,我们一定看清楚,现在讲清楚了,以后才不会有矛盾,这是好事,我们都是庄稼人,好多东西也不太明白,看得会慢一些。”
他们都没有意见,最后将合同仔仔细细看完,上面的条款也都逐一问清楚意思,明确后也都放下了心。
“跟着李厂长,我们一定会好好干,争取赚大钱,让家里过上更好的日子。”签字按手印后,他们都松了一口气。
“大伙放心,既然我投资了,一定会对你们负责。”
“李厂长,上次你让蕙兰教我家做生意,现在我们两口子在镇上摆摊,也赚了点钱,今天我们请客,你一定要在家里吃一顿,不然我们心里过不去。”
蕙兰的大嫂石艳见他们说完了正事,这才站出来拉着李秀兰,她刚刚一直在做饭做菜,又是杀了鸡,又是买了肉,一定要让李厂长吃一顿。
“行行行,那我也就不客气了,今天就在付大嫂家吃一顿,付大嫂,你们那摊子的生意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可以说来听听,我看看有没有解决办法。”
李秀兰见付家这一家子都是勤快人,而且也热情好客,这样的人她也愿意教。
石艳还真有些事情想请教,听到李秀兰这么说,她赶紧说了最近生意上的事,无非都是只要有一家摆摊成功,就有更多人来学,竞争大了,生意也都不太好做,镇上人口就这么多。
“要是你们孩子大些了,我建议你们最好到县里去做生意,在镇上也可以暂时维持,以后有了自己的店,就能省事多了,正好我奶奶最近刚刚建了个厂做红酸汤,你们其实可以做砂锅粉,酸汤的,清汤的,再搭配上好吃的蘸水,有了一定的口碑,也能赚到钱。”
“砂锅粉?我们还真没有听过这个做法,李厂长,我,我能不能跟你买下这个方子?”石艳知道自己也不能一直占便宜,但是她说的是一种新的做法,自己愿意出钱买下配方。
“改天你到我那里,我在家教你做,方子的话,你等到赚了钱后,再给我两百块,要是愿意的话,我就教,要是不愿意的话,其实你自己琢磨一下,也能做出来差不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