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璟言代理朝政,大臣都会认为皇上定了朱璟言为储君人选,多拖一日,对他们越不利。
“淑贵妃中那药的第三日就昏迷不醒,本宫必须在皇上还未彻底昏迷前拿到玉玺,只有在圣旨上盖上玉玺的印章,本宫才能安心。”皇后语气不容置疑。
“可是,娘娘硬闯出凤仪宫,会不会惹来非议?”方嬷嬷还有顾虑。
“本宫关心皇上的龙体?谁也说不了什么。”皇后轻笑。
怕方嬷嬷顾虑太多,皇后又耳提面命道:“皇上病重,瑞王暂理朝政,明日的早朝定会很热闹,机会只有这一次,嬷嬷可懂?”
“老奴明白了。”方嬷嬷低头应。
开弓没有回头箭,她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成功。
……
瑞王府,凤柒听着外面的雨声有点昏昏欲睡。
偶尔微风从门口吹进来,还带着些冰凉的水气,小桃都觉得今夜都冷了几分。怕凤柒熬久了受凉,心疼得劝道:“王妃,王爷已经传了话回来,说是今晚不回府了,要不您先休息?”
“我不是在等他。”凤柒靠着床榻回。
不是等王爷?为何这么晚都没休息?小桃疑惑问:“那您为何要熬夜?”
“变天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儿。”凤柒漫不经心回,语气中多了些惆怅。
这场春雨下过之后,她的身份可能就变了,不管之前有多少心理准备,凤柒还是觉得前路迷茫。
小桃不明白凤柒话中的深意,只以为她说的是天气,按着自己的想法乐观道:“这春雨淅淅沥沥的,都增加了些凉意。不过老话都说了,春雨细无声,当春乃发生,待天明雨歇,说不定就是一番新的景象。”
小丫头眼中还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好像已经看到春天里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凤柒似乎也被她的话给感误了,道了句,“有道理。”便歇下了。
……
礼郡王府这边,礼郡王收到皇上病重的消息后把府里珍藏的酒都拿了出来,一个人在书房里独饮。
几壶酒,一只在桌案上啄食的七彩鹦鹉,一个人,看着有些沧桑。
礼郡王手上拿着玉佩,认真看着上面的纹路,手指也轻柔的抚摸着,像是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想到什么,好像又释怀了,猛的给自己灌酒。
边喝还边喃喃自语:“朱宏瑞,是不是她在那边太孤独了,所以要把你带走了?老天还真是有眼啊!听说你和她走前的症状一模一样。”嘴角还泛着得意的笑。
他筹谋了这么久,怎么也没想到皇上会是这样的结果,他都没完全出手呢。
听到皇上的病症太医们都束手无策,怕也是会和淑贵妃一样就那样薨逝了,礼郡王很兴奋。但一想到自己做了那么多,都没能如愿,他又不甘心,不甘心皇上这么轻易就要死了。
又猛灌了几口,“她对你就这般痴情,连走了也要带上你。呵呵...可是你...你该死...还有那个她不喜欢的孩子,也...也该死...”
酒盏倒了,礼郡王醉趴在桌案上。
梦中,礼郡王回到了他和淑敏初遇的时候,明明皇上只是命他去搭救她,真正救她的人是他,可她终究是投入了皇上的怀抱。
画面一转,他们一起回到了京城,她毅然带着满怀期待入了皇上的后宫。
画面又一转,礼郡王在见到了挺着大肚子站在梧桐树下的淑贵妃,她轻柔的抚着高高隆起的肚子,一脸柔情。
随着画面的变化,她绝然入了芳华宫,连李嬷嬷抱着刚出生的孩子跪着求她,她都狠心关上了芳华宫的大门。
淑贵妃选择入冷宫,礼郡王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皇上身上,他认为是皇上让淑贵妃心寒了,才会如此决绝。还有朱璟言,淑贵妃不喜欢,那他也不喜欢。
最后一个画面停留在了淑贵妃出殡的队伍中,他只能混在百姓中送她一程。
……
五更天,天齐的皇宫还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金銮殿内却已灯火通明。身着朝服的大臣们分列两侧,鸦雀无声地等待着今日这特殊的早朝。
朱璟言站在龙椅旁观察着殿内群臣。他今日着一身玄色绣金代表王爷身份的蟒袍,显得格外庄重威严。
“王爷,时辰到了。”莫吉低声提醒。
朱璟言眼神示意莫吉,可以开始了。
“拜。”
“参见瑞王。”殿中文武百官齐齐跪拜。
“诸位大人请起。”朱璟言声音清朗,“父皇突然染疾,太医让其静养。父皇让本王暂代朝政,希望诸位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朱璟言话音刚落,二皇子便率先出列,铿锵有力道:“皇上让瑞王暂理朝政,我等定当全力辅佐。”
众大臣纷纷附和:“皇上让王爷暂理朝政,臣等定当全力辅佐。”
朱璟言微微颔首,先是给二皇子投去一个感激的目光,才一一扫向殿中众臣:“今日可有紧急政务要议?”
朱璟言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便站了出来,“启禀王爷!开春了,各个地方都奏请朝廷发粮种。”
朱璟言眉头微皱,还未开口,二皇子已经先他一步:“粮种不都是每年户部按各城镇的需求去发放吗?何必拿到大殿上来议?”
这种按流程办的事,在朱璟言第一天代理朝政就提出,二皇子觉得户部尚书是在给朱璟言找事。
户部尚书也知道,在朱璟言第一天代理朝政就说这事会让人觉得他是对瑞王不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粮种之事再不解决,会误了春耕,他也是没有办法了。
在其位,谋其职,再大的误会,他也得站出来,户部尚书惶恐道:“去年各地都受了不小的灾,收成比往年要少一成,能留种的也相应减少,臣也是没办法了,才拿到大殿上来说。”
“差一点的粮种能不能先补上那空缺,总不能把田地荒着。”纪相出列提议。
“可以是可以,不过差的种子,也会影响收成,如此恶性循环,怕是会拖垮了百姓。”户部尚书没有直接否决纪相的提议,说出了自己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