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姚广孝谈论的第二天,朱元璋随着朱棣参观了燕王府,下午便去检阅了北平的军队。作为大明的两条大腿,北平的军力和太原不相上下,甚至军容士气,以及一些战术上的运用,还要高于太原守军。不过想想也能明白,毕竟徐达在北平带兵经营多年,朱棣也算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高徒,所以可能在战术上更有优势。
只是这段时间,朱棣的心中全都是惶恐不安。人永远都会对尚未发生的未知事情害怕,哪怕是朱棣也不例外。当他忐忑地过了一天之后,朱元璋却在用了晚饭之后,喊他过来说。
“老四啊,一个时辰之后,你上咱房里,咱有些事情想跟你唠唠。”
朱元璋为什么要给朱棣一个时辰的时间,当然是为了看看他能跟他的军师姚广孝一起,商量出什么对策。
而朱棣果然也没让他失望,吃完饭便去了佛堂,却不料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身边的仆从看到。
“老和尚,你快想想,我父皇到底会我问我什么?我又应该怎么回答?”
朱棣此时已经急得火上房了,但是姚广孝却若无其事的念着佛珠,神情自然。
“你怕什么,皇上来跟我单独说话我都不怕,你倒是怕上了,你可是皇上的亲儿子,当今的燕王。你又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顶多和一些官员交好,在府中养了我,难道这也是死罪么?我就不信,有哪个皇子藩王不拉拢大臣的。要知道,哪怕是太子殿下,身边也有一帮班底,你怕什么啊!”
朱棣此时已经没了往日的威风,可能还是源自于他对朱元璋本能上的恐惧。
“那是我父皇啊!我父皇是什么人,刀口舔血的开国皇帝,杀人如麻!就连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这些开国元勋,都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对!我是他的儿子,亲儿子!可是我不是嫡长!我只是一个普通皇子。他满脑子都是我大哥,你知道吗,我大哥是神童!是八岁就能和宋濂论道的神童,还能上战场,奇谋百出。就算当了太子监国,他也能提出那么多新奇的设想,收拢了民心,手下更是一帮大臣愿意为他卖命。我这些年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我不能犯错!我怕我一犯错,就会变成我大哥的绊脚石,就会被我父皇抹除!罢为庶人!我怕啊!”
朱棣已经声泪俱下,他这些年的心理压力太大了。他有野心,因为他不甘,凭什么都是朱元璋的儿子,而他却不是主角。凭什么朱标能做太子,而他却是燕王。凭什么自己的岳父徐达,都不会支持自己。他想不通。
“既然这样,那燕王为什么还要抗争。为什么如此怕,还要与太子殿下争上一争。”
姚广孝仍然念着佛珠,他明白这是朱棣的心魔,但是只有通过了这一关,朱棣才能真正蜕变成为一个大才。
“因为你不甘心!不甘心就如此过了一生。不甘心你一腔热血,胸中的文韬武略没法施展!”
姚广孝的话如同醍醐灌顶,把迷茫的朱棣拉了回来。
“人家总说上天自有定数,可是上天赋予你的是开始,是出身,但是却不是你的定数,你的未来,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那就去争一争!哪怕是最后没有成功,你也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朱棣深吸一口气,擦了一把脸,然后对着姚广孝一拜。
“那老和尚,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姚广孝放下了佛珠,和朱棣对坐。
“贫僧说了,皇上只是怀疑,可是你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何惧之有,只要你心怀坦荡,和皇上交谈,虽然险象环生,但是却逢凶化吉。这就是贫僧为燕王算的卦象。而且,你又不是要造反,你只是要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大明出现巨变的时候,扶大厦之将倾!”
只能说姚广孝不愧为一代妖僧,蛊惑人心的本身也是一绝。他这一番说辞下来,直接将朱棣心中的恐惧和一律消除了大半,朱棣的腰杆都不自觉挺直了,自己都开始问自己。
“对啊!我又不是要造反,又没有证据,我怕什么!”
随后朱棣便起身,恢复了往常模样。
“感谢大师指点迷津,我这就去见我父皇。”
“去吧,别忘了收拾收拾!”
朱棣当然需要收拾收拾,刚才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这要是不洗漱干净,能瞒过朱元璋的眼睛么?
等到他梳洗完毕,重新换了一套衣服,便来到了朱元璋的房间,轻轻敲着房门。
“是老四吧,进来吧!”
朱棣也不心虚,推开房门给朱元璋行礼。朱元璋倒是没计较太多,直接一指椅子。
“坐吧,用不着太拘礼,就是咱们爷俩之间唠唠。”
“是!”
朱棣虽然嘴上答应着,但还是等朱元璋落座了之后,才坐到陪坐,而且还主动给朱元璋倒茶。毕竟这父子之间的事儿,能叫怂么?那是打心眼里对自己父亲的尊重!
朱元璋轻轻吹动着杯子里的茶叶,率先开口。
“老四啊,咱来北平已经有些日子了。无论是城里城外,还是军队平民,咱都看了。咱觉得你这些年做的真是不错。这北平城,最起码也算是兵精粮足,百姓安居乐业,你功不可没。”
朱棣急忙挥手推辞。
“父皇说这话就是太抬爱儿臣了,平心而论,父皇让我们兄弟镇守四方,为大明站岗放哨,我只是按照父皇的意思,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身为藩王,无论是军队还是民生都不能忽略。民生方面,这北平城原本就是元大都,基础很好,足够繁华,而且当初打仗的时候,战火也没有波及太多,所以儿臣能做的就是大力发展民生,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利。父皇和大哥支持百姓经商,我也觉得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毕竟咱们大明的国库也更充裕了。至于军队么,儿臣也不敢贪功,多数还是魏国公徐达在此经营的好,儿臣只不过是接手了前人的经验罢了。”
朱棣谦逊的模样让朱元璋十分欣慰。在他心里,男儿当有骨气和血性,但是绝对不是骄傲自大。朱棣的文治武功并不差,按理说就算有些骄纵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还如此谦虚,就是十分难得了,毕竟某位秦王,不管干得如何,自己的小尾巴可是要翘到天上去了。
“你能如此谦虚实属不易,但是也不用妄自菲薄,这北平城能发展到现在这样,你的功劳肯定是最大的。不管怎样,咱还是要说,老四,你干的不错!”
说完朱元璋便伸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突如其来的慈祥,却让朱棣有些手足无措。
“父皇……”
正当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时候,朱元璋却话锋一转,突然开口问道。
“你知不知道,咱为什么要把你给安排在这北平?”
“这……孩儿不知道……”
朱棣倒是很坦白,朱元璋也没有卖关子。
“北平原本是元大都,蒙古人经营已久,汉蒙杂处,最为难治。但是北平的经济军事各方面力量都不错,咱甚至也想过迁都到北平。奈何现在时机不成熟,元朝虽然覆灭,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旧虎视眈眈地看着咱中原。所以咱需要一个勇武又不失智慧的皇子,给咱站岗放哨,在北平构建起一道防线,抵御外族入侵。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父皇……我……”朱棣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朱元璋却喝口了茶,语气未变的问道。
“为什么要去勾结拉拢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