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成的小人之为,加上萧云知道离安南京城越近,抵抗肯定越顽强,于是萧云做了一个让安南整个国家闻之丧胆的决定:筑京观。
鸡鸣声响起,“吴…吴…吴太守。”一名守城士兵脸色发白地跪在府衙的大堂。
自从昨晚李成出城之后,吴太守一直在府衙坐着,一夜未眠。
昨晚李成追击叶国军队一直没有回来,连一个人都没有回来,按照李成的性格,不管输赢都会派人通知一声,但是至今未有李成的消息,加上士兵这副恐惧的神情,让吴太守有一种很不详的预感。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吴太守强作镇定的问道。
“京...京...京观。”士兵已经口不择言。
“什么?你慢慢说。”吴太守再次问道。
“李将军全军覆没,被叶国小儿在南门筑成京观。”士兵说完整个人虚弱地瘫痪在地上。
吴太守刚站起的身子一下瘫痪在椅子上。
而城墙上的所有士兵看到这一幕,有些人甚至呕吐起来,五万人头,那是多么震撼的场面。
”太守,城外射来一支箭,上面有信。“又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赶来。
吴太守颤颤巍巍地打开了信,信上倒没有什么狠厉之词,只是表达了此次前来安南,之希望安南成为叶国的附属国,每年朝贡两百万旦粮食而已,而且叶国还会和安南互通商贸,互惠互利。
吴太守看着这封信,久久不敢相信。
“立刻派人把这封信和李将军的事情送达给皇上,另外派人去周边的州郡探明情况。”吴太守冷静下来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另外给叶军供给十日粮草,并告诉他们十日之内给出答复。“吴太守做完所有的部署之后,全身冷汗直冒,心里祈祷:”希望皇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萧云见吴太守送来粮草,他的目的不是杀戮,所以自然同意了吴太守的十日之约。
但是当这一战传遍整个安南的时候,整个安南为之震动,从此以后,安南一直有一个传说”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云恐之。“
仅仅七天,吴太守收到黎恒德指示:“满足萧云的一切要求。”
第八天,吴太守开城投降,而萧云也正如他信中所说,与民秋毫无犯,甚至吴太守的所有好处一概拒绝,只为粮食而来。
萧云在宣光城仅仅待了一天,就赶往安南的都城河内和黎恒进行进一步确认事宜。
天元九年正月一十,萧云率领剩下的两万六千叶军正式入驻河内。
对于黎恒来说,萧云的到来是他所希望的,安南现在国内不稳,他需要借助大国之力来震慑这帮宵小。
“萧将军,此次前来真只为粮草?”安南朝会之上,黎恒的叔叔黎天德语气不善的问道。
“德王爷,您不信,可以派人探查本将所到之处,凡投降者秋毫无犯。”萧云虽然话语很客气,但是语气却有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
“皇叔,吴太守已经送来密信,他早在十日之前就派人了解过此事,正如萧将军所说,此次除了李成将军之外,其他州郡均未受到损失。”黎恒补充道。
“哼...那萧将军残害我安南五万将士这笔帐怎么算?”黎天德不依不饶。
“本将每到一城均先礼后兵,贵国李成将军,不仅不信,更想为啥本将,本将只是向他展示我大国风范而已。”萧云毫不客气地回道。
“本将此次是受我大叶陛下指示前来商谈朝贡及增加两国商贸而来,并非发动战争,但是如果贵国不愿和谈,那么也休怪我大叶铁骑不顾邻邦之谊。”萧云不等安南群臣开口补充道。
“最后,我想告诉各位一句话,我大叶定北王曾经和本王说过一句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是我大叶国土。“萧云说完就静静地站在整个大殿的中央。
”嘶......\"安南众臣倒吸一口凉气。
经过一个时辰的拉扯,在萧云的强势和黎恒的小心思之下,很顺利的达成一致,安南每年向叶国朝贡两百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