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她之前曾和秦牧阴差阳错有过一次,但这一次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房,甚至她的一双仙眼美眸都看到了秦牧的身体。
此刻,秦牧居高临下,呼吸加重,眼睛都有些红了。
纵使他见过太多美人,可真的看到上官婉不着丝毫躺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仍然难掩激动,她真正是将白里透红诠释到了极点!
“会!”他嘶哑回道。
上官婉嗯了一声,这一刻,她彻底对秦牧毫无保留,任君采摘。
秦牧深吸一口气,怀着激动的心全程目睹,上官婉则蹙着黛眉,抓紧了被褥。
这一幕若是让那些文人墨客看见,估计得当场吐血。
随着帘子缓缓落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之间最后的那点窗户纸也彻底捅开,宿命也彻底地捆绑在了一起。
……
次日。
阳光明媚,一片大好。
秦牧本想在被窝里耽搁一番,但上官婉说什么也不同意,多番劝阻他要精于朝政,不可玩物丧志。
她的身份虽然变了,但始终辅佐着秦牧,不让他出错,是妻,亦师,亦友!
普天之下,也只有她能这么做了,秦牧无奈苦笑,最终在索吻之后,也只能起床更衣早朝。
上官婉将他送到了宫门口,二人的眼神都能拉丝,郎情妾意,难以割舍。
“陛下,别看了,快去吧,大臣们都等着呢。”上官婉笑道,下意识拢了一下鬓发,竟是有了三分妇人味道。
秦牧看得满心欢喜,嘿嘿一笑,冲上官婉说了一句悄悄话,而后扬长而去。
而留下来的上官婉则脸颊通红,嗔了他的背影一眼。
金銮大殿。
威严古老,气象太平,焕然一新。
“我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齐划一的声音经久不绝。
秦牧人逢喜事精神爽,不仅纳了上官婉为皇后,更是将心腹大患给除了,此刻大马金刀地坐上龙椅,大手一挥,愈发有了帝王威慑。
“诸位爱卿,平身。”
“是!”
群臣起身,虽然人数不少,但比起以前的朝廷,可以说算是冷冷清清了,整个工部只剩下罗仲一个光杆司令。
兵部同样也是就薛定方,褚山河两个人。
清洗乱党带来的后遗症就是如此,朝廷无人可用。
虽然才刚刚几天,但明显几部尚书的脸上都写满了疲倦,石辅唐敬这些人都像是整宿没有睡觉一般。
秦牧看出来了,不由蹙眉。
“诸位爱卿,这段日子辛苦诸位了,祭天等事本就繁忙,还要一人身兼诸多朝务。”
此话一出,朝臣们齐齐拱手:“陛下,不敢。”
“此乃我等本分。”
“没错。”
秦牧点点头,直接开门见山:“话虽然是这么说,但长期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你们说说,现在各部缺少多少人?”
闻言,几名尚书令对视一眼,石辅率先走出。
“回陛下,刑部缺侍郎,监事等职位三十七人。”
“回陛下,吏部缺侍郎等职位四十三人。”
“……”
一个比一个多的数字,让人听了都觉得吓人,要知道这些位置全部是上层骨干,而并非小吏,缺少一个还无所谓,但几十个,那整个朝廷就等于是停摆了。
等轮到吏部的时候,甚至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最终还是由唐敬苦笑着道:“陛下,吏部人员已空。”
“整个朝廷六部九卿差不多没了三分之二的人,若想要正常运转,安定国体,陛下,恐怕要早日选拔人才啊!”
“没错。”
“是啊!”
见唐敬一开口,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这才敢露出焦头烂额的样子。
毕竟京城要处理的是整个天下的事,现在如此多的空缺,朝议根本没办法正常运行,他们每一个人的工作量都是巨大,咬着牙坚持一段时间还可以,但时间久了,人怕是都要短命。
秦牧深吸一口气,直接站了起来。
“这的确是当务之急,御书房那边朕都堆上了小山一样的折子。”
“不过,选拔人才,为国做事,不能马虎,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来选人。”
“陛下,您的意思是?”石辅拱手好奇。
秦牧负手踱步,停顿了一下,而后眼神坚定:“朕打算,重启科举!”
轰!
此话一出,朝堂震荡!
像是洪水冲垮了巨岳一般,所有人瞠目结舌,大受震撼。
因为重启科举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是改变整个国家格局的举动,而且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陛下,好事!”
“陛下,不可!”
一瞬间,两道不同的声音便响起。
唐敬看了一眼王承,而后拱手大喊:“陛下,科举利国利民,这是好事!”
“唐大人,非也!”
“科举制早就被废除,荐举制乃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岂可轻易破坏?”
“而今朝廷缺人,大可以从名门贵族,皇亲国戚之后中挑选,他们才是国家的未来,社稷的人才,并且这样选拔,速度也更快。”王承非常强硬,和唐敬持相反意见。
很快,朝堂上就吵了起来。
保守派认为不能逾越祖宗制度,不能重启科举,进取派认为科举最公平,最得民心。
而作为皇帝的秦牧,此刻没有表态,而是等双方吵完,进入僵局的时候,再适时的开口。
“好了,都安静。”
顿时,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双方这次迅速安静下来。
“你们的想法都有道理,都没有错,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秦牧先给两边人都给予了肯定,一碗水端平。
毕竟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之前的朝廷,没有了李密党,是一个全新的队伍。
王承等人也是心悦诚服的听着。
“但朕这些日子也仔细想过,若采用荐举制度,历史避免不了再一次重演。”
此话一出,王承立刻就要开口。
秦牧一手压住,继续道:“荐举制度,说得难听点,就是关系户。”
“谁祖上有功,谁家里有个好爹,谁家里有钱,关系能买通朝堂大官,就能通过荐举做官。”
“不是么?”
王承的老脸写满了古板,不服道:“陛下,此话微臣以为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