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清没有回话,而是看向了四婶身旁的丫鬟:“你去东厨端两盏莲子羹过来,我还未用早膳,实在是饿了。”
那丫鬟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应了一声便要往外走。
四婶却像是预感到了什么一样,拉住了那丫鬟的手腕:“不行,我身边离不了人。”
“我不是还在吗?”林知清不再将目光放到屋子里,而是紧紧盯着四婶的眼睛:
“四婶,我同你许久未好好说过话了,去你的院子里还是我的院子里?”
在林知清极具压迫感的眼神当中,四婶咽了咽口水,缓缓松开了拉着丫鬟的手腕。
她心里明白,林知清这是盯上她了!
“归燕,你去,除了莲子羹,再多拿些点心。”四婶强装镇定,扶了扶门框。
见状,那名唤“归燕”的丫鬟也察觉到气氛不太对了:“夫人……”
“还不快去!”四婶提高了自己的音量,仿佛这样就更有底气一样。
随着丫鬟的身影远去,林知清坐到桌边,手指很有节奏感地敲击着桌子:“四婶,你别告诉我你同春姨娘的事情没有关系。”
闻言,四婶眼眸一颤。
她定了定心神,在林知清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明白。”
听不明白?
林知清不信。
事出反常必有妖。
她的思绪翻腾:“四婶,第一,你为何刻意提到林九思?第二,你提到春姨娘的死,表现出来的伤心比知道四叔入狱的时候还要多,这又是为何?”
四婶有些意外,没想到林知清居然如此心细。
她没有回答林知清的问题,而是问起了其他的事情:“九思同春琴,关系不一般?”
这是猜测。
林知清神色如常:“四婶慎言。”
四婶看向门外,语气中满是嘲讽:“都这个时候了,你还瞒我,我笨是笨了些,又不蠢。”
“既然如此,四婶先回答我几个问题。”林知清起身,在桌旁转了起来:
“先前我们在书房时,你是故意闯进来的?”
四婶皱眉,语气有些激动:“闯?那是我夫君的书房,我为何不可以进?”
林知清并没有这个意思,但四婶的情绪却越来越激动了:“你们林家人果真自私,从不将我当作自己人!”
林知清意识到四婶的情绪并不像她之前表露出来的那么平静,并没有贸然开口。
四婶起身,面向院门之外:“林家近来发生的事我什么也不知道,一直被蒙在鼓里,我想打听一下难道不对吗?”
林知清说不出来这句不对。
但四婶的表现明显不像是打听消息这么简单。
“四婶,你我心中都清楚,春姨娘的事情牵连甚广,你与她从前亲近,难道真的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吗?”林知清同她并肩站到了一起,用的是一种温和地询问的语气。
“一无所知?我当然一无所知。”说完以后,四婶轻轻舒了一口气,林知清的语气让她产生了一种自己躲过去了的错觉。
林知清发现了这一点,她盯着四婶的脸,久久没有移开。
四婶被她看得有些不自然:“我以为你将下人遣开是想同我说九思的事,既然你没有那个意思,那我便不奉陪了。”
说着,她便要往外走。
出乎意料的,林知清并没有出声阻拦。
四婶心中松了一口气,下意识加快了脚步。
林知清看着四婶近乎落荒而逃的背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她怀疑四婶与春姨娘的死脱不了干系,但之所以没有点破,是因为现在仅仅停留在怀疑的阶段。
她没有证据,四婶也不会承认。
想要落实这件事,她还需要去查探一番。
同四婶关系最密切的,除开四叔,首当其冲的便是四婶的娘家。
想到这些,林知清让人备了马车,去四婶的娘家转了一圈。
她不过花了些银子,便从四婶娘家的下人的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
春姨娘的事情发生以前,四婶曾派贴身丫鬟去过娘家几趟。
不过那丫鬟只送了一些银子和东西过去,另外还额外让娘家人准备了些稀有的药材。
四婶的娘家人从商,名下最多的便是医馆。
除此之外,林知清还发现四婶将她的陪嫁嬷嬷遣回了娘家。
表面上来看,四婶多半是怕林家的事情牵扯到无关的人,所以将嬷嬷送回了娘家。
但如果是这样,她从娘家拿药材是为何呢?
这属于四婶的资产,林家肯定是没有记录在册的。
林知清又多花了些银子,从四婶娘家的管事那里要了那几味药材的名册。
看着药方上的人参、雪莲、燕窝、石斛,林知清微微蹙眉。
这些药材名贵异常,但杂乱无章,药性并不相通,且不像是想给谁服用的。
为了验证自己心中的猜想,林知清回到林家以后,立马找了府医,了解了府上的问诊情况。
而后她发现,除了几个下人以外,便只有自己最近受了风寒。
也就是说,那些名贵的药材并未用在林家人身上。
除了林家,四婶最关心的人便只有林静雅了。
想到这里,林之清让木婶去找了林家人近一月出入驿站的记录。
因为如果林家人要往外送东西的话,不管是委托镖局还是自行解决,都会停靠驿站。
想知道那些药材有没有送往汴梁,往驿站一查便知。
除了送给林静雅之外,那些药材还有一个去处。
林知清花了半日的时间,拿着那几味药材亲自跑了一遍整个盛京城的医馆。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待林知清从东市最大的医馆走出来后,木婶迎了上来:
“小姐,并没有查到那些药材的痕迹。”
林知清点头,没有任何的意外。
木婶没查到,但她却查到了。
在京中各大医馆的药材采买册子上查到的。
或许是因为时间紧,那些名贵药材被四婶用低了市价两倍的价格卖了出去,换成了银票。
四婶为什么急着用钱呢?
随着木婶将在驿站查到的另一个消息报了出来,答案呼之欲出。
四婶半月之前,通过驿站往汴梁送了一匹上等的千里马,以及一些赶路所需的工具和干粮。
这代表她很可能准备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