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禄下意识看向隆和帝——皇帝竟然无半点怒色?
“陛下!晏侍郎所言老臣一概不知啊!”
“这就奇怪了。”
安王匪夷所思道:“倒在王府门前那个人有问题、包括藏在本王府上的龙袍,都是父皇告知本王的。”
隆和帝瞥了他一眼:“你当真事先不知?”
安王“嘿嘿”一笑,握拳敲了下自己的脑袋:“多亏常况机警和父皇提前告知啊!父皇知道的,儿臣笨笨的不聪明呢!”
隆和帝置于案上的手不由得握成拳,有种想揍安王的冲动。
朱光禄一口气差点喘不上来气,皇帝知道?有人告密——还是皇帝派了龙鳞影卫盯着朱家?
什么时候开始的?!
好在冬季交战时间是朱武劳他们在西北就同蓿乌国商议好的,通敌卖国一事断不能认。
朱光禄悔恨道:“陛下,是老臣糊涂,为让太子顺心便去设计陷害安王,老臣愿以死谢罪!”
他心存侥幸,自己到底是太子和恭王的外祖,皇帝应该不会真的要了他的命。
朱家最近些年风头确实太盛了。
隆和帝面色沉静:“不急。”
朱光禄稍松了口气。
安王歪了歪脑袋:“想不到朱大人一把年纪了,却还能如此天真,你怎么就觉得父皇不知道你们朱家通敌卖国之事?”
朱光禄松下的气又提了上来:“王爷何故非要攀扯朱家?皇后是朱家的女儿,与陛下育有三子,两子尚存,老臣已经位及人臣,为何还要做出通敌卖国之事?”
“朕也很好奇。”
隆和帝将桌面上的通敌信丢到朱光禄面前——正是安王伪造朱光禄字迹写的那一封,和京兆尹交给皇帝的那一封晏世清字迹的,内容极为相似。
“这是在祝对游家发现的,朕一直压着,想不到今日见着了另一封内容相似的。”
朱光禄匆匆扫了两眼,脱口道:“陛下,这并非老臣所写啊!”
恭王跟着一同去抄家的,难道不知道有这样一封信的存在?
隆和帝看穿了朱光禄的心思,嘴角微扬:“恭王知道这封信的存在,爱卿可知他为何不说?朕还挺好奇的。”
朱光禄怔住,为何?
隆和帝:“看来你也不知道,那就问问当事人吧。”
恭王被带了进来,看见跪在地上的朱光禄和一旁的朱百词、朱武劳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
“儿臣参见父皇。”
“坐。”隆和帝开门见山道:“抄祝对游家时,发现了一封信,你可知其内容?”
恭王摇头:“不知。”
隆和帝又道:“你不曾向尚书令提及此事?”
恭王:“是,儿臣认为此事没什么好提的。”
朱百词再也忍不住开口问:“殿下为何不提,就不担心牵连到朱家么!”
朱光禄也想知道原因,他清楚恭王的能力,若恭王想定是能提前看到信中的内容。
恭王看都没看朱百词,平静道:“本王是父皇的儿子。”
言下之意:朱家与他何干?
安王和晏世清咬耳朵:“我有一种三皇兄被朱家伤透了心的感觉。”
晏世清想,人情冷暖,恭王在朱家人身上是悉数体会到了。
被立为储君时的前拥后呼,被废除储君之位后的门庭冷落。
朱光禄很想问恭王,难道就不担心朱家落败了会牵连到他么?
他想问的,朱百词问出来了。
恭王又重复了一遍:“本王是父皇的儿子。”
而且,以恭王对皇帝的了解,只要他自己没有参与其中,哪怕朱家、皇后合谋做出逼宫的事情来,他都不会受到牵连。
太子会有今天的境地,全怪他自己蠢。若太子能完美的算计所有人,且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即便手上沾了手足的血,只要不做出卖国的事情,父皇都会夸他一句谋略过人。
不出恭王所料,隆和帝颇有兴味的问了句:“朱家怎么样,为何会牵连到朕的皇子?尚书令,能否为朕解惑?”
朱光禄扯了下嘴角,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朱百词一介武夫,言辞不当,王爷是大虞的亲王,朱家是大虞的臣子,仅此而已。”
顿了顿,他还是一口咬定:“陛下,朱家真的没有做出通敌叛国的事情啊!”
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通敌叛国一事断不能认。
认了,那就是诛九族的事情。
就算皇帝命人盯着朱家,也不可能拿到朱家通敌的真实证据。
安王指着地上的信件:“朱大人,可看仔细了?”
朱光禄一口咬定:“看仔细了,绝对不是老夫写的!”
晏世清弯腰将信捡起来:“朱大人可认得王拾?他已经全都招了”
朱光禄脸皮子猛的一紧,斩钉截铁道:“不认得!”
王拾又聋又哑,就算他们抓到了也问不出来所以然!
安王笑眯眯的问:“那,朱大人想看看王拾的亲笔口供都招了什么吗?”
他知道朱光禄在赌他们没有确切证据,但是不好意思,他是重生的~
重生之前他已经查到了不少东西。
不过,太子也是重生的,好像没什么用哦~
哦,有点用,太子会自己气自己,好让别人看乐子。
在王拾的口供面前,朱光禄依旧不愿意承认:“陛下,老臣不认识王拾!这一切一定是针对朱家的阴谋,是刻意捏造的罪名、伪造的证据!”
安王若有所思道:“本王知道太子那死不认罪的性格随谁了,随的朱大人,怪不得一点都不像父皇——说起来,老八和皇后尚有三分像,和父皇倒是看不出哪里像哎。”
安王就那么随口一说,却见朱光禄的脸皮子猛的抽了下。
他立刻转头睁大眼睛看着皇帝:父皇!看到吗?朱光禄这反应不对啊!
隆和帝自然是看到了,原是淡然看戏的神情一变,周身的气势压的人抬不起头来。
安王拉拉晏世清的袖子悄咪咪在恭王旁边坐下,还不忘示意恭王不要出声。
这个时候做个鹌鹑就好啦!
隆和帝站起来,走到朱光禄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老态龙钟的尚书令:“你可有想说的?”
---
安王:有的人重生呢,是有效重生,而某些人重生呢,是无效的,是吧?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