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棠返回这一题目,多次提到的“诬告陷害罪”,
关于这个罪名,在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法考柏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的关于这个罪名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乙是一个官员。
他是一个特别清廉得官员,但是他久久没有被提拨。
对于这件事情,乙感觉到特别郁闷,于是把这件事情说给了朋友甲听。
朋友甲就给他出了个主意——
若是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一个清廉的官,那不就可以如愿了吗?
乙心中想着,对啊!
那若是有人举报自己有问题,上边派人来查自己,自己可从来都是清清白白、两袖清风,到那个时候……
可这个人选,让谁去呢?
乙想到,刚才这个主意是自己在朋友甲的引导之下联想得到的,既然如此,那不如……
想到这里,乙于是给甲说,既然如此,那这个诬告我的人,不如就你吧!
甲想着,为了兄弟情义,那就干一把吧!
于是举报乙涉嫌贪污。
司法机关得到消息迅速反应很快介入,把乙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查了个遍。
发现乙身上没有任何问题。
而乙的单位经过这么一番操作也意识到,这乙经得起司法机关的筛查,身上没有问题,这是个好苗子,于是很快提拔了他。
可惜过了没多久,有别人忽然知道了甲乙之间的密谋,并把这件事情举报给司法机关。
那在这个案件中,甲是否构成诬告陷害罪?”
在孟棠回想这个案件的时候,也把这个故事说给了诸朝所有观看天幕的人。
*
各朝各代观众之中,
有人为了甲乙之间的深厚兄弟情义而深受感动:“豁!这甲可真是个好兄弟啊!为了兄弟以身入局,大义啊!”
有人却蹙眉不解,“在后世,一个清廉的官员,会被人提拔?”
“这是多么难懂的事情吗?清官不好吗?”
“哎!你细细琢磨一下,官场之中,什么是常态?这样的人,着实少啊!”
刚才还觉得这个问题简单粗暴直接的这个人想到自己所见过的官场环境——
官官相护、上下一通,最后贪污的钱财压在百姓身上,山高皇帝远没人管,或者上下打通好皇帝根本听不到,
朝廷的税,层层官府再加一层,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不堪重负,不禁有些沉默。
忽然,他灵光一闪,“咱们现在也没有平等啊!可后世居然在实现着。
那当今朝廷的官场和孟棠姑娘所在的那里的朝廷的官场,一定一样吗?
孟棠姑娘已经这么厉害了,那她学习律法的老师肯定更加厉害,肯定很权威……而他说出的事情如此细致,这也在证明后世的朝廷就是不一样啊!
他们的清官能够得到提拔,而不是被孤立,被迫害,最后成为替罪羊,这样的朝廷好好啊!”
“或许真是如此,后世要真是如此,那的确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好很多!”
刚才这个人的眼神更加黑亮,“能让人人吃饱饭,强迫一定去读书的朝廷肯定好啊!”
当然,还有不少人的关注点在于孟棠最后一句的发问——
“所以,这个为了兄弟两肋插刀的甲到底够不够成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听这个罪名,俺想着应该是将人诬告陷害、身陷囹圄才算吧!”
“可甲乙之间的密谋,可为了让乙的清廉之名被人所知,
这样一来,人家官府里面查案的人被戏弄,这要是不惩治,朝廷的威严何在!”
“是啊!利用了朝廷,得到了名声大噪,这能过得去?!”
“那当官的乙咋不定罪啊!此事因为他而起,兄弟为他付出,她最后得了升迁的好处,他没有罪过?这不公平啊!”
“哎,着相了!孟棠姑娘没提到,不等于不定罪啊!但要是甲真的有罪,那乙肯定逃不过,最起码他是个教唆者吧!”
“可我觉得这个行为对应不上这个罪名,毕竟对方没有蹲大牢啊!”
“那该是何罪啊?”
“这……这,咳咳,这我哪里知道啊!”
“我倒觉得诬告陷害罪判的?,甲使的法子不就是通过诬告陷害乙贪污的吗?这不可不就是诬告陷害吗?”
“这倒也是!”
“你个墙头草,两边倒,哪边说,你都点头,呆子!”
“嘿嘿,都有道理,我站道理!”
所以各朝各代的观众们对于这个案件得判断大致分两种——
第一种,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而乙还是个教唆的人,也应该被处置;
第二种,认为甲的的行为构成他罪。
*
孟棠猛地一下,感受到自己的左大腿处有种痛感,赶紧站了起来。
她心中忽然有不好的预感。
该不会……
啊啊啊o(≧口≦)o!这事情自己也论上了???
孟棠之前有个朋友,是相同的症状,最后做了ct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
给这个朋友看报告的医生感慨道:放在以前,这可是一个老年病,现在的年轻人啊!你不过才十九岁!
孟棠的脑子闷闷的,想着抽空去医院做个诊断,紧忙站起来,拿出男朋友景舜给自己之前就买的护腰。
看到护腰,她的心情莫名奇怪起来。
自己当初看到景舜拿着护腰给自己,还以为对方是忧虑过度,没想到却是未雨绸缪!
景舜之前担忧的就是,孟棠复习的时候,久坐不动,这要是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就有了这个充满关怀的礼物。
孟棠在仔细阅读完护腰的使用说明书之后,就给自己戴上了!
*
明朝。
李时珍看到孟棠脸色一变,仔细给孟棠进行了“望闻问切”的“望”。
端看良久,李时珍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关于一些医书记载——
《黄帝内经》记载——
“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1)……
所以,孟棠姑娘这应该腰痛骨痹之症!
李时珍又想起,自己前不久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王肯堂。
这个人可有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