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是座城其实都有些夸大,破败的城墙边,几个零星的守卫正猫着腰靠在墙边晒暖。
城门口除了一辆马车,什么都没有。
一看到他们出现,马车上跳下一个灰色衣服的人影。
“公子,人到了。”
一双无骨的手掀开帘子,江屿白从车上下来,一眼便看到从车上跳下的少女。
他眼中闪过喜色,随即便迎上老邓头,眼睛却在玷云瑶身上许久才移开。
“大伯,你们到了。”
扮作长辈的老邓头此时也反应过来:
“哎哟,大侄子,辛苦你这么冷还来接我了,丫头,快来见过你堂兄”
云瑶也赶紧行了个常礼, 在外人面前唱起了戏:“堂兄辛苦了,城中一切可好?”
“都好,家中都打点妥了,只等你们到了。”
苏慧云看到江屿白第一眼,心中就是一惊,居然是他?但他怎的成了云瑶的堂兄?
心中疑惑更重,但当着外人的面,她并没有问出来。
冯不凡脸色阴郁,径自带着几个人到了城门口,换出腰牌递过去。
江屿白眉头一拧用眼神询问云瑶。
她轻轻摇了摇头,便示意老邓头跟他们一起去县城府衙。
府衙的外观还能看,但里面的破败也是显而易见,只有几个衙役接待了他们。
接着就是面见上官,犯人交接。
西凰城虽然不大,但属于流放之地,府衙中的县令,主簿,县尉和典史却是一应俱全。
典史年过四十,是个很是清瘦的男人, 脸色有些发黄,看起来很是不好接触。
冯不凡拿出自己的公文,将押送犯人的卷宗逞上。
“大人,这是下官此行押送的犯人,共计八十六人,无一人身死,全部可验明正身。”
“哦?居然全都到了,当真一个不少??”
刘正光有些不可思议,他做了十几年典史,接收无数犯人。
这一路上要经历多少磨难,他虽未经历过,但心中也有数,能有半数活着到达已是不易。
可这位差役竟能将人全部送达,属实是让人出乎意料。
他不由上下打量冯不凡:“这位大人果然尽职尽责,不知怎么称呼。”
冯不凡心口一滞,一提起这事他就五脏俱焚,悔不当初。
恨不能生啖云瑶的肉。
他此次出行不但没能完成上面交待的事,还被人拿住了把柄,日后怕是再也升迁无望。
若不是还需要云瑶的解药,他真恨不能立刻将事情全盘托出,弄死所有人。
但以后死还是现在死,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不敢承大人夸赞,小人冯不凡,只是运气好些,现所有人犯都已送到,下官带来的差役们正候在城门处,请大人派人速速接收。”
刘正光抚了一把胡子,心头对这个冯不凡又多了些欣赏,真是不骄不躁的好官啊。
刘正光也不再耽误,立刻派了衙役去接收,还拉着冯不凡说一定要好好招待他,当前的西凰城正是缺人的时候。
他送来这么多女人,来年说不定能给县里提升好多人口。
冯不凡此时只想解毒,哪有心情吃饭,只能客气说这是他份内之事,再三拒绝他的好意,刘正光这才作罢。
他人一走,刘正光就接见了江屿白和老邓头。
一听两人带来几百号流民,还要在此地行商,心中更是大喜,这可都是政绩啊。
于是便赶紧将此事上报给知县大人。
知县名叫汪福全,在此地盘踞多年,他的官身是靠家中捐来的,肚里墨水也有,但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但偏偏这人又是个喜好附庸风雅的,靠着家中在当地的势力,成了西凰城中妥妥的土皇帝。
江屿白前些日子刚来的时候,便打听到了他的喜好,于是便送上厚礼和名家诗词作见面礼。
本来县令也没想搭理他,但县令家有个嫁不出的胖闺女,逛街回来,刚巧碰上要离开的江屿白。
于是,狗血的爱情便来了。
县令虽然有些昏聩,但对这个闺女却很是溺爱,于是便同江屿白见了一面。
一见到他,汪县令便惊为天人,同时对他的身份起了疑心。
这哪里是个商贾,明明是个世家公子啊。
再说了,要行商哪里去不得?
他这西凰城有什么?沙子?山坡?常年苦寒?还是数不清的犯人?
江屿白立即表明来意,说是看中了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打算在这开手工作坊拿去售卖。
汪县令这才恍然,是了,他这地方的人命是最不值钱的,真要是看上这一点倒也无可厚非。
于是两人又聊了一阵,他才发现这小小商贾,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简直是让他觉得找到了知己。
而不过几天,刚结交的小友不但带来了家人。
还引带来了流民,为他增加人口政绩,那心情就更美了,
当即便拨了一大片荒地,让他们自己建房,当作工坊。
至于一同送来的犯人,都是犯人了哪还有什么人权,只要不跑,给口饭吃,给个破房子安置,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仁慈。
于是这些人城都没进,就成了云家商行的苦力。
至于犯人怎么想?
你都流放了,还当自个是良民百姓?有什么资格跟官府叫苦?
江屿白办妥了这事,心中大定,又送上准备好的盒子递给县令大人。
“大人真是受民如子的好官,日后我们工坊还要大量人手,若再有犯人,可一定得通知我们……”
“过些日子我们作坊开工,还要请大人给写几幅字,这是润笔之用,请大人莫要嫌弃……”
汪县令心中那个美,看看人家这送礼的艺术,真应该让县里那些土财主看看。
你们来送个这画那画的让我品鉴,送两个银锭子就当是大礼了。
但字画看多了不腻吗?就那么三瓜两枣的就想求着我办事。
再看看人家这外来的公子说话多好听,润笔费,还是来求我墨宝的,我能不给办吗?
于是,两人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城门口那八十几号妇孺就成了云家的人了。
耍那些流民自然也要挨着云家工坊落户,毕竟方便找活计不是。
谢过典史大人,一张五十两银票也塞进了对方的袖子里。
这上下都打点妥当,事情自然就算是尘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