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争部设立征兵局(SSS),征兵工作正式启动。征兵对象年龄范围为18岁至25岁。]
[目标招募人数为50万,应征者如潮水般涌入。]
[仅一周时间,报名人数就突破了10万,爱国热潮汹涌澎湃。]
——《华盛顿邮报》
“砰”的一声,杜鲁门·摩根把报纸扔到了一边。
“哈哈,一周就10万。”
这10万人里,有一半是义勇军(Rough Riders)。
德克萨斯州那些加入义勇军的年轻人,在征兵令发布的同时,就纷纷冲向了征兵局。
美国陆军也因此被训练了半年多的人员填得满满当当。
这次的征兵法案开放了成年人的自愿入伍,所以25岁以上的义勇军成员也全都报名参军了。
“从一开始就为征召义勇军开辟了道路,出现这种结果是理所当然的。”
“听说陆军退伍人员也都回来了。”
“那肯定的。”
可不是嘛,也只能是这样了。
甚至那些达到极限军衔的特殊人物也纷纷涌现。
上次第一批远征军遭受重创,导致军衔出现空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不过,他们都是经过半年多训练的人才,至少比新兵强多了。
“美国陆军的新兵……那可是出了名的差。”
由于美国没有义务基础教育,很多美国人连刷牙都得从头教起。
“詹姆斯,高盛、雷曼兄弟、库恩洛布那边情况如何?”
“目前收到了高盛的消息,日本的国立银行开始大量吸收比塞塔。”
“子公司呢?在瑞士巴塞尔设立的皮包公司,和高盛合作成立的日本结算银行,运营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计划进一步招聘日本本土的人才。毕竟他们在国立银行工作过,人脉资源肯定很丰富。”
“好,就按这个计划进行。”
“是!”
詹姆斯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着。
“比起这个,少爷,关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事。”
詹姆斯迅速从腰间拿出文件夹。
“之前因破产而离职的董事们陆续回归,但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指挥他们。不过,不管是少爷你还是我,对造船厂……”
“嗯,没错。我们是投资者,不是经营者。”
所以,必须找个合适的人坐在那个位置上。但我们不是一个最佳人选吗?
那个将纽波特纽斯发展到日后能建造航空母舰的人物。
“把被卷入金融会计事件的科利斯·亨廷顿折腾得够呛。把他的侄子亨利·亨廷顿找来,亨廷顿家族的经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是,我马上就去办。”
“哦,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詹姆斯转过头看着杜鲁门·摩根。
嗯,就算把事情交给亨廷顿家族,他们也能运营得很好。
但要是他们不想干,杜鲁门·摩根也没必要非把人请过来。
“要是他不愿意干,就让他直接回去,没必要非得‘请’他来。”
“哈哈,明白。”
“咔哒”一声,一脸轻松的詹姆斯关上门离开了。
杜鲁门·摩根低头看着报纸。
“新组建20个军团,并部署到主要军港。”
每个军团2.5万人。
比之前的军团多了1.5万人。包括封锁各主要军港的先锋部队、后续部队、支援部队以及预备部队。
20个军团根据各自的用途被部署到了相应的位置。
“我们的‘敌人’啊,哈哈。”
敌人。
真是个模糊的词。
在杜鲁门·摩根看来,西奥多·罗斯福肯定一心想把古巴和菲律宾并入美国。
毕竟加斯托 - 塔夫脱密约是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发生的事,我们的西奥多对殖民地可是用心良苦。
“军队法律规定,任何向友军开枪的行为,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都属于敌对行为。”
这就是现行的军法《利伯法典》(Lieber code)。
杜鲁门·摩根瞬间想起了被军事审判的杰克·特雷西。
现在美国军队的军法只是在南北战争时稍微改进了一些,而且当时南北战争的将军们还有不少仍在现役。
甚至那些参与屠杀印第安人的将军也在其中。
古巴和菲律宾。
罗斯福和他们联合起来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完全可以预料得到。
“肯定会把菲律宾叛军和古巴叛军一网打尽。第三次泰勒修正案里明确写着要消灭美国的敌人,没什么好犹豫的。”
那些叛军里,难道就只有对美军友好的吗?只要美军有一个人被他们杀害,美军就会以此为借口将他们彻底消灭,这是显而易见的。
“说不定这会让美国诞生第51个、第52个州呢。”
罗斯福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会进一步征兵的人。
如果真的把这些地方并入美国,他明年总统选举的影响力将不可估量。
杜鲁门·摩根立刻板起了脸。
“看来得做好应对准备。”
西奥多·罗斯福。
那个要拆解托拉斯的“大熊”。杜鲁门·摩根可没忘记他反托拉斯的倾向。
>>>
“潘兴中尉,拜托你了。”
“是,谢谢。”
脱下便服,重新穿上陆军制服的军官们换上了新的肩章。
就这样,义勇军迅速掌控了陆军内部。
罗斯福出身于义勇军,而且这些成员都接受了半年的机枪训练,比一般部队要出色得多。
约翰·约瑟夫·潘兴不知不觉已经晋升为中尉。
“听说纳尔逊司令一直在关注你。”
“……!!是。”
“哈哈,别这么紧张。这都是关系到你切身利益的事。”
不过,这切身利益搞不好也会让自己粉身碎骨。
潘兴心领神会,虽然高参没把后半句话说出口,但他还是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这次战争。
机枪全面登场的美西战争,比以往任何一场战争都要残酷。
“你也是第一批远征军出身,应该很清楚,在机枪面前,人和马都不过是一堆毫无价值的肉块。”
“……是。”
“至少别让你指挥的士兵和军官们白白送命,这就是爱国。”
“我铭记在心。”
“好。”
高参拍了拍潘兴的肩膀。
“你知道吗?这次战争说不定能让你的肩膀上挂上星星。而且不是临时中尉,就是正式的中尉。纳尔逊司令很看重你。本来想把你调到参谋部……”
“咕噜”一声,潘兴咽了口唾沫。
“看来是想看看你的野战实力。但也别辜负了这份期待,只要活着回来就行,这就是这次战争的关键。”
“……是。”
“多经历几次,很快就会被调到参谋本部,你心里有数就行。”
这是一场在机枪扫射下的残酷杀戮战。
活下来就是胜利。
双方中先全军覆没的一方即为失败,这是一场纯粹的消耗战。
战场上,人都变成了数字。
“啪”的一声,潘兴敬了个礼。
“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美国战争部。
“作战司令部传来消息,古巴哈瓦那港、关塔那摩港、圣地亚哥港等主要港口的登陆作战已经完成。”
“成功夺取港口。据说在军舰的炮火支援下,很快就控制了港口。不过预计西班牙军队的增援即将到来。”
“军事物资还没到吗?!补给线怎么还没到?!”
“已经优先运输武器了!先运了一周的量,其余的士兵会和后续部队会合!”
“纽约兵工厂已经完成了4\/5以上的步枪生产,订购的机枪也全部采购完毕,而且都是新式的,不是旧型号。”
在一片混乱嘈杂声中,罗斯福使劲揉了揉太阳穴。
指挥军队作战的是作战司令部,但更多关于士兵、武器、征兵、管理等行政事务则是战争部的职责。
不过,罗斯福的眼神却一天比一天明亮。
“哈哈,本以为坐在办公桌前会很无聊,没想到这么有紧迫感。”
“因为是登陆作战,长官。必须按照作战司令部的日程安排,全面动员行政支援。”
“你说得对。”
“嗖”的一声,罗斯福一把接过秘书递来的信件。
“这是什么?”
“这是杜鲁门战争咨询公司寄来的信,要求保密,只给长官你看。”
“……哦,是这个啊。”
“嘶啦”一声,罗斯福像个拿到玩具的孩子一样,兴奋地撕开信封,大声念出了信的内容。
越读,罗斯福的表情越放松。
“好。”
他紧紧地握起了拳头。
杜鲁门所说的无畏舰建造工作正式提速。
按照海上安全法编制的预算投入到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后,建造工作正越来越快速、有力地推进着。
这是一艘动员了所有造船厂人力打造的战舰。
一种能够重置世界海军格局的绝对非对称力量。
“还附上了无畏舰的照片。”
罗斯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光是看到这艘增建后的巨大无畏舰,他就觉得自己的军人气质简直太对了,心脏都忍不住砰砰直跳。
“你看起来心情很好。”
“很明显吗?答对了。我现在心情非常好。”
“要是给这艘战舰级别的军舰命名,是不是该叫杜鲁门级呢?反正普通人都会觉得这是个普通的城市名字。”
罗斯福一本正经地思考着杜鲁门可能会提出的抗议。
“突破增援线预计需要多久?”
对于罗斯福的提问,秘书微微一笑。
“你不是知道吗?这次先大量运输武器而不是士兵的原因。”
“哈哈,没错。”
“大概一周内,西班牙军队就会在美军的炮火洗礼下,变成一片废墟。”
从纽约兵工厂源源不断涌出的炮弹。
预计会一颗不剩地全部消耗掉。
“真是让人期待啊。”
“呼”的一声,罗斯福靠在了椅子上。
“对了,有古巴叛军的消息吗?”
这头“棕熊”,眼中开始涌动着帝国主义的欲望。
>>>
与此同时。
德国埃森市。
[克虏伯公司总裁令人震惊的性变态行为,与未成年人发生同性恋恋情。]
[性虐待与性变态,克虏伯公司的福利真的安全吗?]
[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总裁躲在家中,埃森市的公民们陷入不安。]
[克虏伯公司开始动摇。]
——《前进报》(Vorw?rts)
这场质疑始于意大利卡普里岛。
在卡普里岛享受海洋风光的克虏伯公司总裁,被意大利报纸曝光后,受到了巨大冲击,直接躲回了家中。
一直盯着克虏伯公司,想从其中捞取利益的社会民主党(Spd),觉得时机已到,开始对克虏伯公司展开攻击。
《前进报》。
这是社会民主党系的代表媒体,铺天盖地地发布着诋毁克虏伯公司总裁的新闻报道。
“社会民主党的那些家伙也太狠了。”
卡利克·w·贝隆。
他是纽约兵工厂的负责人,被派往德国,从对冲基金秘书室过来。因为他是德裔美国人,且德语流利。
他坐在克虏伯公司的接待室椅子上,合上了《前进报》。
“嘎吱”一声,这时接待室的门开了,一个男人走了进来。
“让你久等了。”
“没有。”
“实在不好意思,最近公司乱成一团。克虏伯公司总裁因为丑闻躲起来了,审批流程都停滞了。”
“……那可真是麻烦了。”
看起来克虏伯公司的内部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不过,男人却笑了笑。
“没事,我只要把专利交给你就可以退休了,不是吗?身份洗白和移民手续,不都是你们那边负责吗?”
“哈哈,你放心。你的子女英语都很流利,在美国肯定能很好地适应生活。你就相信我们,跟着我们就行。”
购买一项专利500万美元。
然后收买眼前这个团队负责人10万美元,收买他所在的法务团队100万美元。
现在,克虏伯公司的法务一队就靠着这100万美元,在美国舒舒服服地生活了。
“好,那就拜托你了。”
我们约定好把这种行为称作“产业间谍”。
几天后。
>>>
[克虏伯公司总裁在家中突然去世。]
[具体死因不明,缺席威廉二世的独裁会议,妻子住进精神病院,继承人未满15岁。]
[以保护克虏伯公司为名行动的军部和皇室,以及普鲁士上议院。]
[上帝抛弃了克虏伯。]
——《前进报》(Vorw?rts)
克虏伯公司的继承人太年幼了。
她的监护人去世了。
德国皇帝表示遗憾,并将克虏伯公司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下,以待继承人成年。
“等到继承人成年,皇室一直保护克虏伯公司,这理由找得真妙。”
“是啊,有了这个名分,克虏伯公司能得到安全保障,皇室也能巩固与克虏伯公司的关系,同时还能赢得埃森市民众的民心。”
“政治人物啊,真是一举一动都在算计。”
真想问他们怎么能这样厚颜无耻呢?不过想想自己,也经常有同样的疑问。
反正从克虏伯公司获取的有用信息都已经到了我们这边,克虏伯公司年幼的继承人会在皇室的保护下安全成长。
从德国入境纽约的贝隆坐在杜鲁门·摩根对面。
“德国那边怎么样?你不也是德裔美国人吗?我有点好奇你的感受。”
“……我打算在这里扎根。”
“哈哈哈哈!不用扎根也没关系,不过还是谢谢你。要是有你这样的人才,我可就轻松多了。”
贝隆做事干净利落。
能用最少的预算实现最大的效率,而且不择手段。
谁能想到他会趁着混乱,对法务团队下手,而不是技术团队呢。
毕竟是法律技术人员,不用担心他们会留下痕迹。
“那么,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帮他们洗白身份,通过爱尔兰偷渡到了纽约。”
“好。”
杜鲁门·摩根从办公桌上拿起文件夹。
“这就是克虏伯的宝贝吧。”
“是的,这是镍钢专利和水泥装甲的资料。据说你提到的水泥装甲,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来。”
“把这个交给纽约兵工厂。那里可不缺工程师,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和联邦钢铁公司找些专家过来。要是还不够,从维克斯公司或者惠特沃斯公司挖几个人也行。”
杜鲁门·摩根露出了笑容。
有了这个。
摧毁贝德勒姆的武器和建造无畏舰的关键都已经集齐了。
“哦,少爷。”
贝隆又拿出一份文件。
“预算还剩了一些,所以从克虏伯公司又弄来了一样东西。”
“嗯?”
杜鲁门·摩根接过文件。
但越读内容,杜鲁门·摩根的表情越严肃,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这简直疯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帝国海军的大战略——无限制潜艇战中臭名昭着的潜艇。
U型潜艇(U - boat)。
这就是报告上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