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贡举之事稍事平息后,朝廷里传来消息:

司马光老先生自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转而出知许州(今河南许昌)。

走之前,老先生出于自谦,同时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谦”,他临走给朝廷里投了一枚烟幕弹。使得在京师任上正过着惴惴不安、苟且偷生的苏轼,——突然间打了个激灵!

原来,司马光上书神宗皇帝说:

我这个老朽啊,算是个庸才!其才能远在群臣之下。先见之明不如吕诲,公平正直不如人家范纯仁、程颢,料事谋断又不如范镇!

这还不算啥,下面的话才是最炸裂的:

老夫我惭愧啊!朝中的苏轼及孔文仲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臣僚,都敢不躲避陛下的雷霆之威与王介甫的虎狼之怒,屡次上书对策指陈朝廷的得失和王安石的荒唐。凛然正气、视死如归,对于自己的政治前途丝毫没有放在心上!——老夫我远远不如人家苏轼和孔文仲啊!

从司马光的话里话外,明显可以看得出司马老先生对于苏轼的偏爱之情。

不过,在王介甫当政狂推变法之时,反对新法的苏轼,自然是被排挤在权力圈之外的。所以这次司马光老先生的夸赞,虽然是老先生真心地抬举苏轼,却使得苏轼像被暴露在聚光灯下一样,如芒在背的感觉实在是始料未及。

其实,孤独愁闷的苏轼,在等待外任的日子里,作为回报,他也在做着一件与司马光家族有关的善举——说媒。

事情是这样的:

司马光膝下本来没有儿子,后来从他亲哥哥那里过继来一个侄子,作为后嗣,取名司马康(字公休)。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司马康的老婆却早早地病逝了。

巧的是,苏轼的堂哥们下辈有几位侄女,皆待字闺中。

于是,苏轼给堂哥(具体哪一位堂哥,没有确切的证据,据孔凡礼老先生考证,可能还是苏不疑)去了一封信,想让堂哥物色一位年龄相当的侄女给司马康做继室。

但是,司马光是朝中重臣,想联姻的官府之家自然不少,听说有潞公文彦博(历仕四朝,出将入相)、邵亢(字兴宗,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开封府知府)等富贵人家已抢先向司马光老先生求过亲。

因此,苏轼想让堂哥赶紧把条件符合的侄女的年龄信息,最重要的是生辰八字写信说一下。

苏轼在信中说,还不知道人家老司马家同不同意,不过等到我若是近期被外任回蜀经过长安时,我会抓紧时间与司马光老先生当面提一下。

紧接着,苏轼又二堂哥苏不疑去了第二封信说,我刚写完上一封信,就听说司马光被一位姓苏的青苗使弹劾了。我们只能等他老人家官场之事稍微料理妥当,再去给他去信吧,我们要沉住气。

过了些时,苏轼托范镇(字景仁)上门去问一下司马光老先生的意见,还不知道愿不愿意,只是如今还未有回音。

苏轼给堂哥又去了第三封信,在信上安慰堂哥说,等司马老先生那里一有确切的消息,就会立刻往家里捎信。

又说,现在的自己很想念故乡,亲友们也想让他回去一趟。但是,自己乞求外任的奏章里,肯定是不敢指明要求去哪个地方,最终的定夺只能是听任天子的安排。

好在前段时间朝廷的批示下来了,是外派往杭州任通判,杭州的通判也是知州的级别。苏轼还说,上头的这样安排,主要是中书省不想让我作地方上的一把手,怕我不好好奉行新法。我知道,这次要不是天子的特别开恩,自己早就粉身碎骨了!

他还说,地方上通判的工作量是大了些,但杭州的风景却是天下第一!呵呵(这是苏轼常用的口头禅)!

四月二十六,韩亿之子、韩绛、韩维之弟韩缜(从名字的偏旁部首就可以看出)被罢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的知州资格。

关于韩缜这个人,就是后来苏辙、王觌以谏官身份,上书朝廷说韩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时,曾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已经怨之切骨,不可使此人居相位。

据传,韩缜在秦州知州任上时,法制严酷而极少行德政,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只讲法律的约束,不讲道德感化的力量”,最终因滥杀无辜被朝廷罢了官。

罢官之后,在秦人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宁逢乳虎,莫逢韩玉汝。

玉汝,是韩缜的字。其中有个叫孙临的人,很善于对对子,就有人以“莫逢韩玉汝”向孙临求下联。孙临想都没想,就对出了下联:可怕李金吾。

一时间,使得韩缜的暴政成了天下人的话柄。

李金吾,本名为李集,“金吾”是其官职(爵位)称号,全称为黄门侍郎左执金吾上将军。

李金吾乃汉武帝时期大将李陵的后代,荫袭金吾之爵,较为勇猛。曾作为援军主帅援助过辽国上将贺统军,无功而返。后来纠集兀颜延寿、太真驸马与宋江对阵,并与名扬四海的梁山五虎将之三“霹雳火”秦明大战。

但李金吾确实技不如人,被秦明一狼牙棒打下马来,死于非命。李金吾只战过一场,倒霉的是恰巧碰上了梁山的精锐“霹雳火”秦明,初战告败,并被秦明杀死。

孙临对子中表达出了的意思是,宁肯遇到敌人,都比遇到韩玉汝(韩缜)要强!

上文我们提到过,文同赴江陵任前,苏轼与文同一起去拜访了净因院的道臻长老。

文同应道臻长老之请,为净因院画过竹子两杆与一株枯木,后来苏轼还应邀为道臻长老做了一篇真赞(对人物画像的赞语)。

“赞”这种文体里面,除了吹捧之词,也没有什么值得玩赏的干货。

但是,这篇《净因净照臻老真赞》字里行间有一处有趣的地方,那就是,里面有一句“是故东坡,即此为实”。

其大意是:因此上,我东坡居士,就把你(道臻)看成了真实。依据目前苏轼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们推断,苏轼写这篇赞的时候,就是在文同赴陵州任后不久的熙宁年间。

我们注意到,苏轼在这里就开始自称“东坡”,而我们此前的常识是:

苏轼从元丰五年(1082)才开始自号“东坡居士”的?。

当时,他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黄州城东的坡地上开垦种植,这片坡地后来被称为“东坡”。

他在黄州期间,不仅在文学和书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创作了着名的《东坡八首》组诗,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苏轼的“东坡居士”称号不仅源于他开垦的这片坡地,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悟。他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如《卜算子》、《定风波》、《临江仙》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世人所称颂。?

此外,他在黄州还创作了着名的“赤壁三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因此,“东坡居士”的由来,与苏轼在元丰三年(1080)的贬谪经历密切相关。

这次贬谪是作为犯官被流放,他生活困顿,没有官舍可住,最初在城南的定慧院安身,后在黄州太守徐大受的关照之下,住进了临皋亭。

临皋亭临水而建,是一个废弃的驿站,条件极其简陋。

由于经济困难,苏轼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向黄州府申请了一块荒芜的军营地,这块地就在黄州城东,他在此开荒种植,以为生计,并自称为“东坡”。

同时,苏轼在黄州期间热衷佛学,但又不愿真正出家当和尚,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在家修行的折中的主意。

于是,他取“东坡”为号,再加上“居士”二字,以示与真正出家人的区别,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东坡”寓意他辛劳躬耕于黄州城东的山坡荒地,并将此视为安放心灵的栖息地,同时也有仿效白居易谪守忠州时在“东坡”上种花植树之嫌;“居士”则代表他在家修行的佛教徒身份。这一名号不仅反映了苏轼在贬谪期间的生活现实,也体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后来,苏轼还在这片荒地上建造了五间房子,因房子建成之时正值大雪纷飞,他便将这所房子取名为“东坡雪堂”,并在墙壁上画满雪景。

可以说,“东坡居士”这个名号,是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坚持操守的一种象征,也是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里程碑。

而当今大多数的“苏学”爱好者原本以为,“东坡居士” 这一称号是在苏轼到黄州以后才有的。 苏轼的这篇《净因净照臻老真赞》里出现的“东坡”字样,是否可以理解为苏轼在当时就有自号“东坡”的念头呢?

因此,这也许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新发现!

过了些时,参知政事(副宰相)冯京举荐苏轼掌外制、直舍人院,为皇帝起草诏令。

这位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氏,也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冯京同志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在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在古代十三位“三科状元”中名气较大。

时任朝廷宰相富弼见冯京才华横溢,先后将两位千金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此人也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曾屡次上疏万言,论其更张失当,被王安石指为邪说,欲予罢黜,但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任命冯京为枢密副使。可见,此人在官场上还是有点根基的。

举荐苏轼,也许是出于为朝廷选取良才,亦或许是与苏轼惺惺相惜。遗憾的是,神宗皇帝并没有批准。

六月十一,六十五岁的“六一居士”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退休)。

观文殿学士,官居正三品,平时掌出入侍从,以备顾问。

太子少师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宋代“三师”是宰相、亲王的加官官衔。“三师”是正一品,“三少”是从一品。

可以说,欧阳修老先生是以副国级的身份退的休。对于这件事,苏轼自然上了贺启。

在贺启中,苏轼由衷地说到,欧阳公啊,本人受到您的知遇之恩最深,领受您的教益最重。您的事业最为辉煌,已成了三朝的人望,文章的灿烂堪称百世的师表。

又说,虽然我知道天下人都会为你的离去感到可惜,但我小苏却明白您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智慧。

恩师离开了朝廷,苏轼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出路。毕竟,此时的朝廷还是王安石的天下。

三伏暑热之时,苏轼又开始向朝廷乞求外任。

出乎预料的是,这次上头正式地批准了,职务是出任杭州的通判。

通判是一种官名,原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发明,是皇上亲自任命到各州,辅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的京官。

不过,通判可直接向皇上禀报各州的事情,如果有政令需要颁布,需要同时有两人的署名才能生效。在官职上,通判在知州下一级,但是可以绕过知州直接向皇上报告,通判放在现在,相当于中央特派员。

宋朝时,赵匡胤吸取前朝教训,为了防止出现唐末时藩镇武将专权、皇权旁落的局面,就加强集中中央权力,于是新设了一个官职通判。

通判的作用一个是用来监督各知州,另一个作用是,通判可以用来制约知州,两人一起治理,又因为官职权力的相互缠绕,知州一般会防范着通判,害怕通判抓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把柄报告给皇上,所以两人不会太过亲近。

宋代的通判除了兵马,赈灾的钱财粮食,处决重大犯人的案件之外,其他的事情都能够参与并发表意见,并且拥有一票否决权。

同时,通判也肩负着监察的职能,一旦知州等有不良行为,通判就会向皇上汇报。但是知州在官职上是高于通判的,就这样,通判和知州形成了制约,可以避免知州坐大地方权力。

遗憾的是,通判一职却不易做出政绩,所以很难被升职,这也就导致地方的通判们在后期变了味道,有人为了升官加爵,就与地方官官官相护,成为朝廷一大毒瘤。——赵匡胤原意是要相互制约的,没想到最后却给朝廷留下了另一大祸患!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大华极品小皇子皇宫乐府琴手与歌女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一个人的抗日2疯鼠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绝宋黄巾张狂当县令十年,下属非要给我黄袍加身军火大皇帝大明第一吏锦瑟(已签约出版)大晋第一才子千古帝王PK群,我让老朱当群主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女帝背后的抄家王海贼之文虎大将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三国:兴汉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这个武圣只想当官穿越古代变成猫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红楼烟云之七郎穿越后,的确很爽三国:这个主公不一般梦之大唐顺明玄宇宙我在异世界召唤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清穿小麒麟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少年铁血战神我的民国生涯宦宠天下北宋之天生反贼明朝:我的巨舰大炮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进击的刘备暴君总想生三胎奸臣世家进击的大明铁骑锦衣行之吕敏传从靖康开始大秦:先生别担心,朕不是皇帝!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明皇子高爔传历史追光者晋击天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盛宠医妃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小神禹月初揣着空间好修闲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