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没怎么用呢,太后就提出不让江婉继续考科举,余夫人担心江婉在家里待着憋屈,又叫江婉多出门散心。依旧是担心银子不够,又给了个匣子,这回里边两张五百的银票,十张一百的银票,这回是两千两银票。
这一年多江婉用了还不到一百两,就在上次唐世子离京去德王封地,江婉自己留了一百多两银子,其它的都给唐世子带上了。穷家富路,才十六七岁就要独挑大梁,身上在没点银子怎么行?
唐世子开始说什么也不要,还是江婉问了一句:“你会不娶我吗?以后成亲了你的银子不是都给我的吗?如果是,那你现在矫情什么?”
听完唐世子二话没说收了银子。
现在余夫人还要给银子,江婉就算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要了。但余夫人不管,叫人把匣子送给江婉就完了。
京城年纪大点的人都知道,余夫人当时嫁到侯府,那时十里红妆,嫁妆多的在余夫人嫁人前十年和后十年都没有被超越过。当时大约国公府对余夫人是满心的愧疚,不但聘礼全当成嫁妆带回来了。
国公府还又准备了好些嫁妆,不说太后为了补偿还备了一份嫁妆。就看这些,余夫人的嫁妆就丰厚的令人震惊。
这些年余夫人不管侯府的事物,但自己的嫁妆管的十分上心,每年的收入能比得上侯府三年的收入。所以余夫人最不缺银子,只要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对于余夫人都不是问题的了。
这次匣子一打开,满满的,再一数,好家伙,五千两。
别看公主府名头不小,但银子没有余夫人多,柳怀宁家里没意见,答应能出五百两,还只是说,银子还没到柳怀宁的手里。江婉大手一挥:不用你出银子,你帮着出主意就好,公主府的名头可是比侯府大些的。
本来余夫人还说出一套宅子做学堂,但江婉一看,亭台楼阁不缺,房间却不多,不适合。江婉想要的是房间多,不需要花园,但要有个能活动的小广场。
正忙着,柳怀宁的亲事定了,真的是她大伯母家的侄子。柳怀宁还见过对方了,大家都很满意。
没几天唐世子也回来了。但是钱娜走了,如她所愿去了军中历练了,去的是她伯父结拜兄弟的军营。唐世子回来前几天就走了。
唐世子回来就好了,江婉把找学堂地点的事交给了唐世子,一起给他的还有五千两银票。这次唐世子没推拒,收了后还拿出一个账本。唐世子说了,这次去德王封地,去之前就筹了一笔银子,加上江婉给的两千八百两,一共七千多两银子。
唐世子带了七千多两银子的货,一路卖到德王封地,那个极南的地方。边卖从京城带的货物,边从当地买些特产一路售卖过去。唐世子之前走过这条路,路上就用心观察过一路的情况。
这回一个来回,七千多两的本钱,翻了四倍多近五倍。带出去七千多的货,带回来三万多两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唐世子回京就在自己店子里售卖,有的现买了店铺,开了新店在卖这些货物。还有的高价卖给了京中商人,总之赚是肯定赚得了,最后能赚多少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