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把朕的大宋当成软柿子,任谁都来踩几脚吗?
沉默,沉默依旧是唯一的回答。
另外一个界面,宋朝亦如那汹涌的波涛,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赵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都城竟然会被金朝攻破。
他心中不断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有为的皇帝。
他深呼吸了几口气,说:“起来吧!”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洪钟一般,在每个人的耳畔回响。
刚刚听到宋朝被灭、康王登基的消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跪了下去。
虽然宋朝很尊重读书人,但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又有谁还能顾及这些呢?
大家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
赵佶目光扫视一周,最后落在蔡京身上,开口道:“蔡卿,你有何看法?”
蔡京脸色微变,心中暗自叫苦。
这时候想起我了?此时此刻,他只想做个隐形人,实在不想在这种时候出风头。
自从天幕出现以来,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他心中这般想着,嘴上却不敢怠慢。
连忙回应道:“官家,应当先查明这金人的来历,我听闻之前朝中来了个金人使者,不妨将他带上殿来询问一番。”
赵佶微微点头,表示满意,道:“传。”
“是。”
【岳飞的决心和信念在1128年的那个炎热夏末得到了充分体现】
【似乎国破之时,总有英雄豪杰出现】
【当时,金军因种种原因开始从战区撤退】
【而以宗泽为首的一批忠诚勇敢的将领看到了北伐中原、光复故土的契机,他们怀揣着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积极备战,准备乘胜追击】
【宗泽在六月期间连续向朝廷上奏二十四章奏疏,内容详述了他们对于中原地区战略布局的规划以及北伐行动的具体方案】
【然而,并未得到当时南宋高宗赵构的认可与支持】
【赵构由于种种顾虑和政策导向的问题,未能给予北伐计划应有的决策和支持,这无疑是对恢复中原计划的一大打击】
【面对朝廷的犹豫和外界的压力,宗泽作为一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堪忧的老将,依然坚守在一线,背上的恶疮成为他身心双重痛苦的象征】
【尽管病痛缠身,他在七月初一那一天,依然怀着对北伐事业未竟的遗憾,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心系北伐志愿,高喊:“过河!过河!过河!”】
宋朝,某界面
岳飞宛如一座雕塑般站立在路上,紧闭双眸,他的思绪飘回到那个慈祥的老者身上,想起了自己的决心,想到了很多。
旁边的柳树似乎也被他感染,轻轻摇摆着枝条。
【宗泽离世后,接替他职位的人并未完全理解和贯彻他的北伐理念,北伐事业最终以失败告一段落】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岳飞依然坚守着宗泽生前的部署,并在此基础上带领毕进等部将进驻西京,承担起保卫北宋皇陵的任务】
宋朝,某界面
赵构将龙椅的扶手捏得嘎吱作响,仿佛要将其捏碎一般,以此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算是彻底看明白了,这完全是在歌颂岳飞啊!
是啊,从“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就应该看出来了,他却一直不愿意相信,一直看到了现在。
赵构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苦笑,那么按照事情的发展,接下来应该是……
不,朕没有错,朕是为了和平,若不是朕,宋朝怎么还能存在一百多年呢?
想到这里,赵构开口道:“秦相!”
他说了一句,没有人应答。
赵构又大声说了一句,还是没有人应答。
这时候,有个小官战战兢兢地说:“官家,秦相有事出去了。”
赵构仿佛找到了发泄的出口,怒喝道:“谁让他出去的?他经过朕允许了吗?”
他越说越气,声音也越来越大。
最后,他吼了一句:“去,把他给朕抓回来!”
赵构说完,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