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小西贝去得很早,她找到初中一年级的教室,在门外贴的名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就走进了教室……
教室里没几个人,小西贝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桌椅都是崭新的,散发着淡淡的木头香气。她好奇地打量四周,墙上挂着一些古人的画像,有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还有励志标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久后,同学们陆续进来。有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蹦蹦跳跳走到小西贝旁边,笑着说:“我可以坐这儿吗?”小西贝点了点头。女孩兴奋地放下书包,叽叽喳喳说起暑假趣事。
这时,一个帅气的男孩子穿着一身蓝色的运动服背着书包笑嘻嘻地从门囗进了教室,小西贝一看感觉特别面熟,咦,这不是小学一年级那个韩冬冬吗?他和张艳丽打架后转学了,没想到他也考到张村联中来了,还与自己同班,真的太巧了。小西贝朝他摆了摆手喊道:“嗨!还认识我吗?老同学……”韩冬冬仔细一看,“呀!这么巧,你不是陈老师的女儿田贝贝吗?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呀……”
这时候一位瘦瘦的男老师走进教室,他穿着一身黑色西装,戴着领带,留着分式头,三十岁左右。他简单介绍了自己,然后开始组织同学们打扫卫生、分发新书。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即将在这里开启一段充满新奇与挑战的初中生活之旅。
第二天,还是昨天那个瘦瘦的男老师给大家排了座位,他是小西贝这个班的班主任李老师。小西贝排在了第一排靠右边的座位,同桌是一个从别的学校考到这所中学的女同学,她叫文青,后来和小西贝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李老师给大家统计学籍那天,和平时上课一样站在讲台前,讲台上放着一个大本子。李老师一个一个地点名问学生信息,父母姓名、年龄、工作单位、政治面貌,学生出生日期,家庭详细地址等等。那天小西贝认识了不少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张小玉。当李老师问她妈妈的年龄时,她回答是二十五岁,李老师又问一遍,“你没弄错吧?你妈妈到底多大年龄?”张小玉又肯定地回答道:“没说错,我妈妈真的二十五岁。”全班同学都好奇地看着张小玉,张小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后来,李老师通过一个和张小玉同村的女同学才弄明白,原来张小玉的亲妈妈已经不在了,他爸爸又给她娶了一个年轻的后妈。小西贝也听说了她的遭遇,心中不由地很同情。
在这些新同学里,小西贝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十二岁。那些个子高的同学大多数有十三四岁,最大的有十五岁,也许他们上小学比较晚,也许是在小学留过级。因为年龄小个子偏矮,小西贝才排在了最前面。小西贝的爸爸妈妈在家长里边也是最年轻的,爸爸三十八岁,妈妈三十五岁。那些同学的父母大多数有四十多岁。
因为在班里比较弱小,小西贝偶尔会遭到后排几个高个子同学的捉弄。
这天课间休息,几个高个子同学趁小西贝出去,偷偷将她的课本藏了起来。小西贝回来发现课本不见,着急得眼眶泛红。文青看到了,悄悄告诉她是谁干的。小西贝鼓起勇气走向那几个高个子,“你们为什么要藏我的书?”高个子们哄笑起来,其中一个说:“小矮子,谁让你整天一副好学生模样。”小西贝正不知所措时,韩冬冬走了过来。“你们以大欺小,有意思吗?”韩冬冬大声说道。高个子们不以为然,“哟,想英雄救美啊。”双方气氛紧张起来。就在此时,班主任李老师走了进来。了解事情经过后,李老师严肃批评了那几个高个子。“我们同在一个班级,就像一家人,要互相照顾,而不是欺负弱小。”高个子们纷纷低下头认错,并把书还给了小西贝。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捉弄小西贝了。
这个新学期开始学英语了,英语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老师,他女儿也在这个班里。第一节英语课学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课后英语老师要求念会背,还要能默写。这个不难,小西贝不但会背,还会唱呢。
可是没几天,老师又教了单词,这就不容易学了,好多同学不会读,用钢笔在课本上写上谐音的汉字。在“父亲”的英文“father”旁边写上“发热”,在“母亲”的英文“mother”旁边写上“麻子”,在“牙刷”的英文“toothbrush”旁边写上“兔子不拉屎”,在“wate is this?”后边写上“我吃人屎”……惹出一个个笑话。后来英语老师再三强调,不要用汉字谐音记单词,那样发音不准确,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的音标,多拼读,多朗读,多听磁带。为了让小西贝学英语,爸爸省吃俭用把那个月工资省下来买了一个录音机。后来小西贝每天听英语,偶尔也会听流行歌曲。慢慢地,小西贝喜欢上了唱歌。
到了周末,班主任李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电影票,电影的名字是《妈妈再爱我一次》。同学们都相当期待。听说这部电影很感人,还要带手帕……
到了看电影那天,同学们都早早来到电影院。小西贝和文青手挽手找座位坐下。灯光暗下,电影开始播放。很快,电影院里便传来啜泣声。小西贝也被剧情深深打动,眼泪止不住地流。一旁的文青更是哭得稀里哗啦,手帕都湿透了。
看完电影出来,大家的眼睛都红红的。韩冬冬走过来打趣说:“你们女生真是水做的。”但其实他自己的眼眶也微微发红。
回去后的作文课上,李老师让大家写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小西贝认真思考着电影中的母爱,笔锋不停地在纸上舞动。她写了母亲的伟大,也写了自己对亲情更深的感悟。而那些曾经捉弄过小西贝的高个子同学,这次也都认认真真地写着,仿佛经过这次观影,他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最后,李老师选出几篇优秀的观后感在班上朗读,小西贝的就在其中。当读到感人之处时,许多同学不禁又红了眼。张小玉哭得稀里哗啦的,课后几个同学相劝才停住了,眼睛都肿了。这一场电影,像是一颗种子,在同学们心间种下了珍惜亲情的嫩芽。
后来小西贝还学会了电影里小男孩唱的那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真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到了元旦之际,学校里举行了一场新年联欢晚会。小西贝报名参加了歌唱表演,她准备演唱电影里的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韩冬冬则参与了一个小品节目。排练期间,小西贝总是最早到达练习室,反复练习每一个音符。而韩冬冬他们也在不断磨合台词和动作。
那天,小西贝演唱时有些紧张,她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眼神,深吸一口气开始演唱。她清澈的嗓音飘荡在空气中,唱完立刻传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韩冬冬的小品开始了,幽默风趣的表演引得全场大笑。表演结束后,评委打分,小西贝获得了歌唱组的二等奖,韩冬冬所在的小品组得了三等奖。
这次活动后,小西贝变得更自信了,她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而韩冬冬也不再只是那个为她出头的男孩,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未来的梦想,这段初中时光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一天放学的路上,小西贝偶遇班主任李老师,他恰好有一段路和小西贝同行。于是他和小西贝聊起了家常。李老师突然问小西贝一个问题:“田贝贝,你最喜欢哪一门学科?”小西贝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喜欢语文”。小西贝真的很喜欢语文,并不是因为李老师教语文。
每天早上晨读的时候,小西贝总是捧起语文书大声朗读,一读就是整个早上。英语,历史、地理还有生物都不想看。小西贝最喜欢读古诗词,那些朗朗上口的律诗绝句被她读得滚瓜烂熟,她总是陶醉于其中的韵律,甚至会感到读诗词是一种享受。小西贝对那些古汉语课文也很感兴趣,老师讲新课时她总是全班第一个猜出某个词语的现代释义。久而久之,造成的结果就是语文成绩很好,数学成绩很差,英语成绩一般,其它学科简直一窍不通。这个问题实际上很严重。可是当时小西贝没重视这个问题,田嫂每天忙着养鸡种菜也没时间辅导小西贝。以至于到后来影响到中考成绩。
当时在县城上学的小茜儿和皮蛋就不一样了,他俩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周末和假期还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班。小皮蛋的儿童画《世上只有妈妈好》还获得了日本举办的儿童画大赛一等奖。画的内容是一只小鸡站在一只老母鸡的背上。小茜儿已经开始学素描了。
到了年底,张村朕中所在的乡政府要开一场宣判大会,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参加。
小西贝骑着自行车和同学们一起去了宣判大会现场。
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最前边停着几辆大卡车,每个车厢里都站着几个胸前挂着大牌子的人,他们戴着手铐,一看就知道是罪犯。几位警察叔叔戴着洁白的口罩,身上背着电棍,站在犯罪分子身边押着他们。
小西贝这是第一次参加宣判大会,觉得又好奇又震惊。她睁大双眼远远观望,发现那几辆车上的罪犯身上的牌子还不是一样的,怎么还有背在身后的呢?那两个罪犯身后的牌子又高又长,写着红字,上边还画了个“x”号。同桌文青对着小西贝的耳朵小声说:“那两个肯定是死刑,一会就知道了。”
很快宣判大会正式开始了。有的判三年,有的判七年,有的判六个月,也有判一年的……最后换了个更高职务的法官宣布了犯罪分子的死刑,然后那几辆车就缓缓开走了……
回到学校以后,班主任李老师给同学们开了班会,教育同学们要遵纪守法,还要热爱祖国和人民,伸张正义,见义勇为……
不久就放寒假过年了,小茜儿和皮蛋跟着爸爸的自行车从县城回到家,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了。田嫂用沙土炒了今年收的新花生,小西贝帮忙烧的锅,铁锅柴火炒的花生又脆又香,特别好吃。田爷爷又送来一大包香甜的小果子,他自己不舍得吃,拿来给这几个孩子吃。过年的时候,小西贝学会擀饺子皮了,擀得厚度均匀,又圆又好看。田嫂包了饺子,一家人吃着团圆饭看了春节联欢晚会,歌舞、戏曲、相声、杂技应有尽有,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过完年离小西贝的十三岁生日越来越近了,爸爸给她买了一个粉红色的新茄克外套,一个新文具盒,问她有什么要求,想吃什么好吃的饭菜,小西贝都不要,她说吃到肚子里就没有了,不如要一幅画,可以永久收藏。
小西贝的爸爸是一位工人画家,在煤矿搞文艺工作,业余爱好就是画国画。他问小西贝想要什么内容的,小西贝想了想说:“你给我画一幅牵牛花吧。于是爸爸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幅牵牛花送给小西贝。上边写着:“女儿贝贝十三岁生日留念”。这是小西贝第一次要爸爸的画,以后每年生日一张,一年不落。
第二学期的一天,天空下起了大雨,好多同学没带伞,中午回不了家了。有的家长带着饭菜送到学校来了。田嫂也给小西贝送饭来了,保温桶里有菜有肉,还带了馒头和煮的鸡蛋。教室里飘着饭菜的香味,好几个同学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小西贝拿着筷子刚吃了两口,听到后边有人说话,“你怎么吃?”“我再等等,一会我的饭就到了”。小西贝转过头一看,张小玉还饿着呢,她那个年轻的后妈不知道给她送不送饭。小西贝以前就同情她,一直没有机会帮过什么忙,就把饭菜端到她桌子上,喊她一起吃。张小玉饿坏了,她也不客气,和小西贝一起吃起来。后来她同村的那个女同学给她捎来了馒头和面煎椒,是她后妈给她做的。她一看还是挺高兴的,青椒切碎拌上面粉放油锅里煎得黄灿灿的,虽不是什么好菜,味道也是香辣诱人的。刚才小西贝的饭分给她吃一半,她俩都没吃饱,又一起就着面煎椒把馒头吃完了。从此以后,小西贝和张小玉的感情更深了。
这一年的春天很美,果园里桃花杏花梨花,开得姹紫嫣红,校园外河边的柳树青翠欲滴,长长的枝条轻拂在水面上,小鸭子开心地游来游去……
当时同学们之间流传了一个顺口溜,不知是谁编的,“桃花开,杏花败。抓紧时间谈恋爱。上学只为求发展,恋爱为了下一代……”
后来,那些年龄稍大一点的同学真的有人谈恋爱了!
慢慢地,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甚至有人开玩笑似的把学校说成是婚姻介绍所……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西贝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影响。也许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都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吧,小西贝开始穿起了牛仔裤,头发也剪成了当时流行的蘑菇头,每天用发乳抹得湿漉漉的,也比以前更讲究卫生了。
后来为了给孩子们进行青春期教育,学校里专门组织大家去看了一场电影,名叫《豆蔻年华》。电影内容也涉及到早恋问题,影片中有一个女孩子不好好上学谈了男朋友,后来跟着他出走怀了孕,酿成了悲剧,最后后悔了……
后来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写了《观后感》,并给同学们讲道理,教育大家要把大好年华用在学业上。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令人迷茫的。老师鼓励大家用顽强的毅力战胜自己,不被短暂的虚幻所迷惑。过早摘下的果实是苦涩的,爱情要等到成熟的季节才是甜蜜的。
老师的话温暖着同学们的心,及时地悬崖勒马,帮同学们平安度过了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