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西贝的记忆中,爸爸妈妈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他们对姐弟仨很疼爱,舍不得打骂,有些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除了送给爷爷奶奶就是分给三个孩子吃。然而有一天,小西贝却被爸爸痛打了一顿。
爸爸左手拉着小西贝的胳膊,右手拿一块长木板,狠狠地一下一下打小西贝的屁股。“改了吗?还惹我生气不……”小西贝爸爸一边打一边问道。
“不能怪我,是你说话不算数,我没错。不给我买新凉鞋我就不上学去。现在就得去买!”小西贝就是嘴硬,挨打也不妥协。
“看样子还得打,我不信打不改你……”小西贝爸爸打得更起劲了。
原来就在前几天,小西贝给爸爸说自己的旧凉鞋破了,需要买一双新凉鞋。小西贝爸爸答应了,可是最近几天家里比较忙,没有时间去买。小西贝再次提出要赶快买凉鞋时,爸爸又答应了,当时家里正在盖房子,小西贝爸爸天天和找的几个建筑工一起从早忙到晚。早就把给小西贝买凉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小西贝还不懂事,体会不到大人的繁忙和辛苦,只关心自己的新凉鞋。她在盖房子的宅基地找到了爸爸,然后脾气暴躁地冲爸爸大喊:“我的新凉鞋买来了吗?”爸爸听到喊声回答道:“还没来得及买呢,等我忙过这几天就去买了。”小西贝气急败坏地大叫:“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呢?你答应过我的,你忘了吗?我不能再等了,我现在这双凉鞋已经破得不能穿,你必须马上去买,现在就得去,不买来我就不上学去,你赶快去,这就去……”小西贝喋喋不休地大喊大叫,她爸爸好言相劝先去上学,小西贝就是不听。父女俩僵持了一会,眼看再不去上学就要迟到了,爸爸再次劝小西贝快去上学,小西贝仍然不听。最后小西贝爸爸终于被激怒了,他开始动手打了小西贝。原本想打两下吓唬吓唬的,没想到小西贝那个倔脾气一点不改,反而越闹越厉害了。小西贝爸爸被她气得没法,随手拿起地上一块长木板,朝小西贝屁股上狠狠地打。一下一下又一下,小西贝疼得嚎啕大哭。爸爸的脾气也是很倔的,平时从不打小孩,一旦打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两个人的脾气一个比一个倔,谁也不先妥协。
爸爸下定决心非要打到小西贝认错为止,可是小西贝死不悔改,认定是爸爸说话不算数,今天非要穿上新凉鞋才肯去上学。父女俩准备对抗到底。
“啪…啪…”爸爸手中的木板被打断了,小西贝“啊…啊…”地哭着,咬牙坚持着。
田嫂急坏了,心想这么一直打也不是办法,再打一会小西贝会被打坏的,她赶快走上前夺过小西贝爸爸手中断了一半的木板,商量着说:“别打了别打了,再打能把她打死,你先歇一会,消消气……”小西贝爸爸这才住了手。小西贝的屁股已经肿起来了,田嫂心疼地用手摸了摸,对着小西贝的耳朵小声说:“你还不赶快上学去,一会你爸爸过来看见你还会打你,你快去吧,买凉鞋的事交给我,你要是相信我你就赶快上学去吧。”小西贝经过妈妈一阵劝说,顾不上屁股疼痛,穿上旧凉鞋一瘸一拐地朝学校走去……
后来,妈妈给小西贝买了一双新凉鞋,小西贝再也没惹爸爸发过火,爸爸再也没有打过她。
那一次挨打是小西贝唯一的一次挨打,打得那么真实,那么轰轰烈烈,那一次挨打成了小西贝刻骨铭心的记忆。
后来语文老师布置一篇作文,让写一篇关于人物的记叙文。小西贝写了一篇《我的爸爸》,叙述了几件典型事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那次挨打。由于小西贝的作文写得好,语文老师有时候会选她的优秀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小西贝爸爸有空的时候也喜欢翻她的作文本,当他看到那篇《我的爸爸》,看得非常认真,看完之后还对小西贝说:“以后爸爸再也不打你了,要打就打你弟弟……”小西贝听了哈哈笑了起来……
后来爸爸把那篇作文抄在了一个塑料皮子的日记本上,上边写着《我的爸爸》,田贝贝,十岁……
爸爸还专门找到一块又光滑又结实的木板,用刀削得不大不小,两边对称,拿在手里像一把宝剑,只是比标准的宝剑再宽再厚一些。爸爸把这只“宝剑”放在堂屋醒目的位置,当着姐弟仨的面宣布,这就是家法,以后谁不听话就家法伺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从家里立了规矩,三个孩子都非常听话,再也不惹爸爸生气了。那只“宝剑”也从来没用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