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算是一路顺风,没出现啥不好的情况。
期间他把购买的收藏类书籍拿出来看了看。
主要看的是近现代纸类藏品,那些邮票、各个版别的纸币、一些其它的票据等。
重新回到出租房,已经差不多十二点一刻。
手里的钱,办银行卡存了200,买书、买头灯、小手电筒、锤子用了近100。
现在还有2000多一点。
留下1000放在出租房里,他就出了门。
肚子饿了,他开始找起了吃饭的地方。
找了会儿,发现附近有一个叫做“阿成酒家”的餐馆生意很好,在那边吃饭的人比较多。
他就走了进去。
跟昨晚还有早上不同,中午他大方了一回,点了两个菜:
一个硬菜——卤牛腱子肉,一个素菜——炒青菜。
还要了瓶啤酒。
这算是重生后跟重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吃的最舒心、舒服的一顿。
(重生前开出租车,那时中午吃盒饭,早晚吃面条,起早摸黑。
说实话,真没怎么吃过几顿自由自在的好饭。)
吃完午饭,离开饭馆,常顺直接去了朱老板的废品收购站。
“常老板,现在过来,钱应该是带来了吧!”
昨天写纸条,对方也知道了他的名字。
“是啊!带来了,给!”
常顺把纸条以及准备好的150块钱递给了他。
收了钱,朱老板就把车子上放着的一些杂物拿了下来。
车子本来就有一把锁,他也不用单独购买了。
“小常,从你昨天下午买了我的那几样东西离开后,后来我想了想,你应该是收古玩的吧?”
把三轮车推出来时,朱老板顺便问他道。
“是啊!我是收古玩的,但也不完全是收古玩的,以后还会经常到你这里卖铁呢。
昨天本来还准备买你两把锤子用用的,但你说5块钱一斤,吓得我都不敢买了。”
说到后面,他不由笑了笑。
(之前买的那些首饰模具,估计拆迁区的人或者说是搬迁户,肯定是当做废铁卖到朱老板这边来的。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一些不同时期的老工具,生活用品,比如说他昨天看见的铜盆,铜壶等。
这些要是不被搞收藏的人发现,很大可能会被重新回炉再造。)
“以后你还会经常到我这里卖铁?要是这样,我送两把锤子给你用都成!
昨天说的价格其实是单件物品一斤以下的,要是一斤以上,肯定会有优惠。
这个也怪我没说清楚。
既然你是收古玩的,那你再看看我这边还有啥你能买走的。
另外最近拆迁,我收到了一些物品,觉得比较特别的就单独拿了起来,你也可以看看!”
听他提到卖铁以及买锤子的事,朱老板一下子说了很多。
“这里确实还有我需要的物品,你说有东西单独拿了起来,那你拿出来我看看吧!”
常顺对那些物品很感兴趣。
“先看这两间房子里你需要的东西吧,看完了我再去拿。”
朱老板这样说,他就把昨天看到的那些老铜盆、铜壶、铜勺、铜火锅、炭盆等物品找了出来。
(这些物件,有的年份能到民国或者清朝时期。
上午逛古玩店,他打听过行情。
那边收购这类东西,虽然收的价格不算太高,但比当废品破烂处理,至少贵了3倍以上。)
选出来的物品,他们先称了一下重量,合起来差不多有30斤,其中以红铜为主。
朱老板说单按铜价出售,他收购的价格是十三块五,这些本金都要350块钱左右。
(黄铜六块五一斤,只占了约四分之一的重量。)
他卖出去的话,肯定价格更高。
这些,两人商量后,一起600元。
交易完,朱老板又从其中一间房子的隔间拿了不少物品出来。
这些东西有:
3个大小不同的药碾子、5把造型不一的冲锋号、2个铜锣、两对铜镲、1个大的铜铃铛(更像个小钟)。
一对铜锤(武器),半方便袋:老铜锁、小铜铃铛、铜烟袋、铜勺子等杂件。
(可能他觉得自己是收古玩的,他也懒得跑古玩市场去了,就都拿了出来。
再说朱老板未必去过古玩市场。
这年头,隔行如隔山!)
其中药碾子都是铁的,带滑轮,年份民国时期到五六十年代。
“冲锋号”里面有件很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标识以及文字,上面写着“某某书局”。
2个铜锣,大的直径约半米,重约八斤,小的直径约一尺,重约三斤半。
两对铜镲,大小差不多,直径约20公分。
其中一对铜镲的面上还用红字写着“人名”。
【看见铜锣、铜镲,常顺突然间想到了曾经——记忆中也就是一个多月前。
在开出租车时听书听到的关于拆迁寻宝的小说,那里面的一个信息:
提到了“响铜”这种铜。
大概意思就是,制作铜镲、铜锣的铜,(是响铜)。
跟一般的黄铜、红铜不一样,它价格要贵很多。
不少人因为不懂这些,把它们(响铜),当成普通的黄铜卖掉了。】
“大铜铃铛”,高度约20公分,底口直径约16公分,很厚实,重约10斤。
从面上隐约可见的“某某中学”的字样不难看出。
它应该是很多年前某处学校上下课或者放学时用的“铃声”工具。
铜锤(兵器)的头部是蒜坨形,小孩拳头大小。
没有传说中李元霸的锤子大,但被敲上一下,肯定不会好受。
那半包铜杂件他也看过了,其中铜锁、小铜铃铛、烟袋锅、小铜勺等,年份基本上都是民国时期左右,早点的能到清朝时期。
关于常顺是怎样知道它们的年份的,这些刚好上午在逛那些古玩店铺时,他看见过不少同类型的物品。
还向那些店铺的老板们请教过。
这些个物品里面,价值最大的应该是那件标识有“某某书局”的冲锋号,一看就有纪念意义。
“某某中学”的铜铃铛,还有那对铜锤子(兵器)看着也不错。
“朱老板,这些东西一起,多少钱?你估算一下。”
买东西,哪怕是像这样的古玩,常顺觉得跟菜市场买菜道理差不多,能打包搞批发的,尽量打包。
实在不行,对方不愿意,再一件件的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