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瓒笑着拱了拱手,说道:“东主真可谓是生而知之者了,这番议论发人深省,令人敬服。不过,以我对东主的了解,咱们不可能就这么被动挨打,是不是东主有还击的妙招?”
贾芸笑道:“史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史玉瓒慨然道:“东主必有自己的想法,但我有一句话一定要说:万不可见招拆招。”
郑燮,李蘸等人俱是点头。
一个御史写文章否认贾芸,他们反不是太紧张。
但宗族之事,贾珍以族长身份把贾芸开革出族,并且无中生有的编造了不少贾芸的谣言,使得贾芸的形象严重受损,如果贾芸再强硬反击,痛斥贾家和贾珍,那反而会落入别人的算中。
到时候就算有人怀疑,也会觉得贾珍的话和做法不无道理。
这就是万不可见招拆招。
不得不说,眼前这些名士混迹江湖,成名成家,都是有几把刷子。
若是蠢物,万万到不了他们如今的地位。
贾芸起身,哈哈一笑,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还击那韦期逸,顺道把贾珍这一波给消解掉好了。”
贾芸内心其实并不紧张。
甚至略觉开心。
贾家真能把他革除宗籍才好!
这帮猪队友!
将来除了连累自己,屁的用处也不会有。
起反面作用还差不多!
但贾芸也是明白,不管是自己正面还击贾珍,或是欣然宣布不再是贾氏宗族的一员,对自己的形象都会有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局限性。
只能从正面回击韦期逸,顺道把贾珍挂起来。
不必犀利还击,挂一下就好。
“诸位等着看明天的报纸便是。”
贾芸没有多谈。
眼前的人也没多问。
只是所有人的目光中,都是多了期待之色。
东主会怎么还击?
……
“该死!”
小儿臂粗的蜡烛将偌大的殿阁照的通明雪亮。
“砰!”
将手中报纸往御案上重重一拍,隆正帝整张脸都气的扭曲起来。
殿门前,端着细致宫点和燕窝粥的宫女吓的不敢再向前,赶紧停下脚步,侍立在殿门处。
看了这宫女一眼,隆正帝烦躁的摆了下手,令对方退下。
他已经没心情再吃喝。
哪怕是他最喜爱的几样糕点。
隆正帝不讲究吃喝,甚至很多时候持斋食素。
他信佛。
衣袍也不讲究。
只讲究用的器具,隆正帝很有美学天赋,这两年大内造办处烧造的瓷器多半是隆正帝参与设计,线条流畅,配色优美,堪称瓷器上品,哪怕在官窑中也很难得。
这算是奢侈的爱好了。
除此之外,就是在批阅奏折较晚的时候,这位天子会放纵自己,吃上一些精致的糕点,喝一碗燕窝粥。
这个爱好,据说和前明崇祯皇帝类似。
崇祯帝也喜欢甜点配燕窝,早点则喜欢吃野菜粥。
天启帝就喜欢吃杂烩菜,将海参,腹鱼,蹄筋,肥鸡,鱼翅,杂在一起炖成一锅大杂烩。
朱棣喜欢吃鲥鱼,也喜欢吃天鹅肉。
穆宗皇帝喜欢吃驴板肠,重口味美食爱好者。
神宗万历皇帝喜欢吃一种草原上的黄鼠,比他爹口味还重。
景和帝雍容华贵,讲究饮食细致。
隆正帝除了点心外,对饮食没太高要求。
但此时他兴致是真的被完全败坏了。
身为帝王,隆正帝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政治生物。
从略懂事时开始,每个皇子都要开始学习政务,然后在成年之后开始参与实际政务。
然后在其中表现最出众的,会被择为储君。
这样养蛊式的竟争模式下,皇子之间的竟争异常激烈。
有的精于诗词歌赋,笼络了大量的文学才智之士。
有的嫡出居长,出生之后地位就超过普通皇子。
有的长于军务,有的武艺过人,弓马骑射不逊功臣宿将。
诸多皇子都是奔着那大位在争。
隆正帝能最终胜出,一是他性格坚毅,二是他不怕政务繁巨,三是心性内热外冷,能镇的住朝堂内外……
但现在隆正帝感觉事情正在失控。
这一次看似只是针对贾芸,其实针对的是“隆正新政”。
新政还没有展开,这些官僚没有一个主动配合的,现在居然敢反手一击?
不论隆正帝对贾芸怎么失望,但此子的王朝周期论撬开了帷幕的一角,帮了隆正帝的大忙。
现在这神京日报,还有那狗屁不通的江山在德不在险,老生常谈,迂腐不堪,根本是顾左右而言它,并没有解决王朝周期论提出的问题。
只是强行转移话题罢了。
但天子就是上天道德在人间的化身,天子最应顺天应人,敬天法祖。
若天子失德,上天就会降下灾害以示警告。
这一套玩意是用来强化天子的权威,增加天子身上的神性,却也无法抛弃。
就算天人感应这一套是狗屎,隆正帝也只能将其高高举在头顶。
大周也好,华夏两千年的皇朝也罢,自董仲舒献上天人感应这一套之后,就没有哪个天子会放弃这个身份。
华夏没有如倭国那样搞神道教,倭国的天皇具有神性,万世一统,代价就是容易被架空。
倭国真正的信史只有一千多年,其中有九成以上的时间天皇都没有实权。
而欧洲那边,国王加冕仪式需要教皇主持,就是教皇代表上帝承认国王的统治地位,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这导致相当长时间内神权大于一切,王权被压制。
在华夏,天子既又有不被压制的王权,又有一定的神性,可以说是欧洲与倭国的长处而无其短。
代价就是皇权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凌驾于一切。
帝国体制逐渐变得僵化,中枢一旦失去活力,地方无力自我救济。
秦汉之前,诸侯国能压着诸夷打,不停开疆拓土。
秦汉到隋唐,无论是汉的郡太守还是唐的节度使,也一样能开辟疆土,压制异族。
到宋之后,皇权越来越重,文官政治导致的收地方政权,军权,财政成为现实,理论一统,皇权至重,地方地位降低,中枢集权,这一切使得帝国能集中力量,也使得当帝国中枢无力时,地方压不住异已,不论是农民起义还是蛮夷入侵,都需要中枢调度集中力量,一旦体系失灵,就意味着大乱将至,王朝即将倾覆。
华夏天子的“神性”并非完全是上天的授予。
所谓天人感应,就是天子代天施仁政。
而不是所谓的上帝赐下的牧首人间的身份地位,也与血脉无关。
正因如此,哪怕是残忍暴虐的帝王,同样会宣称以孝治天下,以仁德治天下。
这也是隆正帝最为恼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