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林夕走进丞相的议事堂时,正看见一位风尘仆仆的官员正在与丞相说着什么,见林夕进来,丞相忽然脸色微变,打断了那官员的话语。
“伯苗,此事孤自有计较,汝先回府歇息,晚些时候孤与你面授机宜。”
“诺!”那官员又冲林夕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伯苗?就是邓芝了。这段时间里,尚书邓芝是专门出使东吴的使者,看他这模样,应该是刚从东吴回来,向丞相述职的。
随着刘备去世,孙刘之间的血仇还在,但也不再是不死不休了,至少,为了政权稳定,刘禅是愿意听相父的话与孙权和好的。
从食盒中端出药来,递给丞相,看他皱眉一口气喝完之后,从怀里又拿出一小块石蜜塞进他的嘴中。
“这还是三将军送你的石蜜?”
林夕无语,“这都多少年了?早吃光了!这是陛下今天赏我的。”
“哦?陛下今日都做了什么?”
“跟皇后吵架,让我劝和了。”
诸葛亮一愣,然后摇头苦笑,“都是一国帝后了,怎的还像小孩子般?”
林夕却是露出向往,“我倒是羡慕的很,这才是恩爱夫妻该有的样子。”
诸葛亮不说话了,表情也变回沉寂。
“伯苗从东吴回来?”
诸葛亮心中更是一紧,他经常想,如果夕儿不是这样聪明是不是更好些。
“孙权又提出了什么议和条件?这次是大汉处于劣势需要与孙权重新结盟,想来他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诸葛亮似不愿提起这个话题,只说:“夕儿不用管这件事,亮自有办法达成盟约!”
林夕语气平静,“若孙权还是想要林夕,丞相只管答应就是了,林夕可以去东吴,只要能为大汉换来休养生息的时间,林夕嫁过去也没什么的。若丞相需要,床笫间杀了孙权也易如反掌。”
“夕儿!”诸葛亮忽的高声断喝,双眼猛地就通红起来。
似乎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平复了情绪,诸葛亮郑重地说:“夕儿,吾自知伤你甚深,你便是一辈子不原谅,那也是吾该得的。但是夕儿,同样的错误,吾不会犯第二次!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
最后那句话,声音轻不可闻,似是诸葛亮的喃喃自语。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可惜他在失去了以后才明白。
林夕该高兴的,丞相终于将她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可她心中涌起的,却是意兴阑珊。
没意思的很,经过了那扎心的一刀,她现在对丞相尽量封闭爱的那部分,自然也就没了恨的那部分,所以去不去东吴变成了纯粹的国事,是不是将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就变得无所谓起来。
也是自己活该,过来时脑子还在长安城上,全然没有想过现在的丞相,还不是那个完全体的千古一相,他还在路上艰苦卓绝的前进着,他需要的是助力,是理解,是战友,是知己,至于男女情爱,恐怕都没有资格占据他内心的一角。
是林夕忘了初心了,忘了第一次选择季汉时她为的是什么了。
“那林夕先谢过丞相体恤了。但是丞相不必如此,以身许国,以身入局,林夕也可以的,只要能帮到丞相,林夕做什么都可以。”语气依旧平静,说完,林夕行礼,转身出了议事堂。
看着她的背影,一滴清泪滑落。
她已经不信自己了。
哪怕他再次提出同意和亲的条件,她也不会生气,不会痛哭,更不会再说出那句“唯独你不可以对我做这样的事情”了。
因为自己已经没了资格。
在她心里,自己只是丞相而已了吧?
好一个心无芥蒂啊!
蜀汉与东吴最终还是成功缔结了盟约,且一时情好日密,这是丞相以建业的蜀纸经销权换来的。
原来,还是自己救了自己啊。
林夕知道后,只是哂笑一声。
不过林夕越来越少回到医馆,多数时间,都宿在丞相府中她的那个小小值署内。
这是她林辅汉、林少傅在丞相府中的专属办公室,目测只有五平大小,除了一张案几一个矮庋就是一张小榻,位置却是丞相亲自定的,无他,推开那小窗,就能看见一株花树,花树的后面,就是丞相的议事堂。
多少个夜晚,丞相都会在疲累的时候走到后窗,透过那株花树看向那扇小窗,若有灯火闪亮,他便觉得安心,知道夕儿还在,只当她还陪着他。
而林夕不回医馆,实在是因为越来越忙。除了要给黄月英和诸葛亮做日常护理医生,还要做子龙的下手,帮他训练那十万新兵,不仅训练队列阵法,还要设计对战演习,将队伍拉到野外,红蓝双方对阵,一切都像真的一样,林夕就是导演,这让总指挥赵云觉得非常新奇,并且练兵效果奇佳。所以每次在诸葛亮相隔十天半月都见不到林夕而坐立不安之后,都会收到赵云对林夕的各种夸夸。
好奇之下,诸葛亮也亲自去看了回实战演习,又见了林夕做出的沙盘,方知赵云的夸夸还是不够,这夕儿当真如先帝所说,是个宝贝啊!
甚至刘禅都听说了林先生的独特练兵方法,征求了相父同意之后,他也顶盔掼甲,做了一回红方主帅,亲自上阵指挥了一场战斗,所得所获,远远超过了空读兵法,这让丞相与林夕十分欣慰满意。
从军营回来,大概率林夕又会被黄月英拉去后宅,诸葛连弩已经做出了样品,她需要林夕试用,并提出改进意见,两个女人经常在一起一谈就是两三天。
剩下的时间,则都被丞相占满了。
丞相着急啊,南中已经反了三个郡了,而国库还不够充盈,人才还捉襟见肘。
攘外必先安内,想安内就得快点恢复国力。
十万新兵正在慢慢变成十万精兵,赵云和林夕居功至伟。
可内政更加复杂,虽然有竹纸可制衡蜀中大家族们,但很多政令依然推行不畅,因为官员不够用,好官员就更少。
林夕算是知道为什么丞相会事必躬亲了,他所说“只恐他人不似自己尽力”,也是实情。因为三国之间有了明确的国界线后,人才流动基本归零。所以蜀中的官员,只能在蜀中选拔征辟,可蜀中一共才有多少人?普通黎庶连字都不认识,所以诸葛亮能发现和选择的人太少了,优秀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他见了姜维才会那样激动和欢喜。
丞相想要林夕帮帮他,去各地推行政令,搞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但是林夕最不喜欢内政,她宁愿躲到军营去跟那帮糙汉在泥水里摸爬滚打,也不愿意穿着少傅的官服去与各地的豪绅虚与委蛇谈项目。
可事情总要有人做。
她只好开出了人名单,王平、霍弋、傅佥、张嶷、马忠、李恢、句扶、柳隐、郑璞、郤正,这里面,有些已经任了官职,有些还是少年,她对丞相说,这些人都可大胆的培养,大胆的启用。
诸葛亮虽然不知她为何这样笃定,但也没有怀疑,只是基层官吏还是不够用。
糜竺已经带着儿孙重新投身商海,将蜀纸生意打理的风生水起,林夕见国内普及纸张已经成为了可能,于是试探的,将科举制告诉了丞相。
这一说,整整十天,林夕没能离开相府,每天都被丞相拉着询问和商谈。
从普及纸张开始说起。普及纸张,就意味着打破了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若再请秦宓这样的大儒来重新注解经典,配合断句标点,再用雕版印刷装订成册,那普通黎庶都有了识字的机会,寒门子弟也能读到现在难以触及的经典,这是实行科举制的前提。
但仅仅前提,就会让世家大族想要杀了诸葛亮。
因为竹纸在国内挣不到钱了,他们现在的投入就会打了水漂。
等到真的实行科举制了,丞相恐怕都出不去府门,因为世家们在官场的垄断也会逐渐被稀释、被打破,这是要刨人家的根,人家还能让你活着?
所以林夕只负责说,如何改,何时用,都是丞相来操心的事情。
诸葛亮愈发觉得林夕深不可测起来。
这一日,借着自己的生辰,他将林夕请到自己的议事堂内,摆了两桌菜,置了一坛酒。
林夕来了方知丞相今日生辰,“丞相恕罪,林夕不知,竟是没有备下生辰贺礼。”
诸葛亮摆摆手,“夕儿愿意陪亮小酌一杯,便是最好的生辰礼了。”
干嘛又说这样的话,你是诸葛亮,是诸葛武侯,做什么总对自己示弱?
偏偏林夕最受不得这个,再看那矮几上摆着的,全是她爱吃的菜,心里终究还是一暖。
“那林夕便陪丞相好好喝一场,也让丞相好好放松一天。”
诸葛亮喜上眉梢,亲自给林夕倒了酒。
“亮已嘱咐过了,今日议事堂不许他人进入,只为和夕儿好好饮一场。”
不谈风月,便能相处甚欢。诸葛亮早就意识到这点,于是一边喝酒,一边聊阿斗,聊子龙,聊诸葛连弩,聊南中应该如何平定,聊北伐是该先取关中还是先取陇右。
诸葛亮不停的在心里惊叹,她总是能与自己所想不谋而合,那自信满满神采飞扬的样子,让他挪不开眼睛。
“夕儿觉得,何时可以发兵去平定南中?”
林夕酒喝得正酣,聊得正美,直接开口道:“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明年五月?”
额,她只是背了句《出师表》。不过明年五月,也只是比历史上早了一年,有竹纸的加持,平定南中足够了。
“东吴与咱们的关系已然稳定,国库因为竹纸充盈也快,兵马是现成的,子龙练的那十万兵只要经过一场战役就能真正成为精兵,待明年五月,应当足矣。南中有好茶,有好药,有好玉矿,有好温泉,平定南中国库还能再赚一波,回来就北伐也不是不可以。”
“哦?夕儿果然见闻广博,亮还不知,南中有好玉矿。”
“嘿嘿,夕也是在行医时听闻一二,是真是假,还得找当地人细细探问。”
“嗯,那除了科举制,夕儿可还有别的教吾?”诸葛亮图穷匕见。
“唉,有是有的,但没有一条是现在能用的。”夹一口炙肉,喝一口酒,林夕摇头感叹道。
诸葛亮却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
“无妨,夕儿且一一说来。”
也罢,说出来给丞相一个借鉴也好,至于能不能用,跟科举制一样,不是她考虑的问题。
“有一个官制,名曰三省六部制,有一个税法,名曰摊丁入亩。”
细细说完,林夕想起胤禛,忍不住还是向丞相泼了盆凉水。
“丞相,这两个制度,至少得在天下一统之后才能实行,因为须皇权极盛,才能压制世家,或者再出一个狠人,我花开后百花杀,把豪族世家从家谱第一页开始顺着往下屠。”
诸葛亮听到最后汗毛立起,“这人是谁?亮怎从来不知有此等人物?”
林夕笑着摆手,“是谁不重要,反正现在丞相最好别想这些了,您的治世理想,也得等到大一统时才能逐步实现,所以咱们先平了南中,再北伐,一步一步走,切不可操之过急。”
诸葛亮放下筷箸,停摇羽扇,眼神不错的看着林夕,“亮的治世理想?”
林夕不假思索,学着他拿着羽扇挥斥方遒的样子,大声说:“依法治国,人尽皆才!以高效廉洁的政府,治公平亲民的社会!”
诸葛亮眼中精芒爆闪,缓缓起身,心跳如雷。
她知道,她真的懂他!
他想仰天长啸,想放声大哭,想将她狠狠抱在怀里,向她走了几步,又生生停了脚步,最终只能回身倒满一觞酒,一口气饮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