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潮,胜景展宏途
李明回到府邸,并未像侍卫预想的那样暴跳如雷,反倒神情平静得有些诡异。
他挥退众人,独自一人在书房踱步,指尖轻叩桌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仿佛一下一下敲击在某些人的心房上。
“吴沉…梅殷…”李明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知道,单单一个吴沉掀不起什么风浪,背后必然还有其他人。
梅殷,这个势力盘根错节的外戚,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想在他眼皮子底下玩阴的?
呵,嫩了点!
李明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他早已料到改革的路上会遇到重重阻力。
他打开暗格,取出几份卷宗,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地教育改革的成果,以及梅殷暗中阻挠教育资金筹备的证据。
“老狐狸,跟我玩捉迷藏,你还差得远呢!”他
翌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凝重。
吴沉一袭绯袍,站在文官之首,义正言辞地弹劾李明蛊惑人心,劳民伤财,新式学堂更是靡费甚多,毫无成效,简直是祸国殃民!
吴沉本以为李明会勃然大怒,像往常一样据理力争,甚至口不择言,留下话柄。
他已经准备好了一箩筐的“金句”,就等着李明往里跳。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李明今天异常平静。
他甚至面带微笑,慢条斯理地走上前,向皇帝行礼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吴大人所言,句句属实…令人痛心疾首啊!” 李明语气诚恳,仿佛真的在为国库的损耗而痛心。
吴沉听得一愣,这唱的是哪一出?
他下意识地看向梅殷,却发现对方也是一脸懵逼。
李明环视群臣,缓缓说道:“教育改革,耗资巨大,这是事实。但,如果我们连投资未来都舍不得,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吴大人说新式学堂靡费甚多,毫无成效,那下官斗胆问一句,吴大人可曾亲眼见过?”
吴沉面色一僵,他当然没去过,他恨不得这些新式学堂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李明从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卷宗,声音清朗:“这是各地新式学堂的成果汇报,以及学生们亲笔写的心得体会。吴大人不妨看看,这些孩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难道不值得我们倾尽全力去支持吗?”
他将卷宗递给身旁的太监,示意传阅下去。
众臣纷纷传阅,神色各异。
“当然,”李明话锋一转,“关于梅大人克扣教育资金一事……” 他眼神锐利地盯着梅殷,一字一句道,“也请陛下明察!”
金銮殿上,风起云涌。
以吴沉为首的保守派文人,一个个如同斗胜的公鸡,趾高气扬,唾沫横飞。
他们指着李明鼻子骂,说他“蛊惑圣心”、“离经叛道”、“祸乱朝纲”,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
“这新学,简直就是歪门邪道!之乎者也才是圣人之言,你们弄这些奇技淫巧,是要亡国啊!”一个白胡子老臣吹胡子瞪眼,活像一只炸了毛的猫。
“就是!我大元朝的江山,就是被这些歪理邪说给败坏的!”另一个官员附和道,语气里充满了不屑和鄙夷。
他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引经据典,仿佛回到了他们熟悉的战场,准备将李明彻底淹没在口水之中。
李明站在大殿中央,面不改色。
他静静地听着这些老顽固的叫嚣,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待他们叫骂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诸位大人,骂够了么?”
他这一句话,如同在油锅里滴了一滴水,瞬间炸开了锅。
吴沉冷笑一声:“怎么,被戳到痛处了?无话可说了?”
李明不慌不忙地从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卷宗,轻轻放在案上。
“诸位大人不妨看看,这是各地新式学堂的成果汇报。识字率提高了多少?社会风气改善了多少?这些可都是白纸黑字,不容抵赖的。”
卷宗被太监传了下去,原本还气势汹汹的官员们,一个个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上面清晰的数据,让他们哑口无言。
这时,解缙等几个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站了出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他们流利的表达,清晰的逻辑,让那些老学究们目瞪口呆。
几个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此时也开始动摇起来。
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似乎在重新评估这场教育改革。
吴沉的脸,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
李明看着吴沉,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吴大人,现在,你还觉得新学是歪门邪道吗?”
吴沉脸色铁青,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跳梁小丑,被李明狠狠地打了脸。
“吴大人,要不要看看各地百姓送来的感谢信?”李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戏谑。
吴沉:“……”
解缙激动地一把握住李明的手,眼眶微微泛红,语气哽咽:“李大人,您真是神了!这波操作简直厉害极了!那些老顽固,都被你弄得很狼狈!”他激动得像个追星族,恨不得当场给李明送上一面锦旗,上书“舌战群儒,永远的神!”
各地的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热闹非凡。
入学第一天,学堂门口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声鼎沸。
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校服,背着小书包,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
课堂上,老师不再是摇头晃脑地念经,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科学知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
这景象,仿佛一幅盛世繁华的清明上河图,令人心潮澎湃。
傍晚,李明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深邃的眼神。
教育改革的成功,让他感到欣慰,但他也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大人,夜深了,该回去了。”侍卫在一旁低声提醒。
李明收回目光,转身走下城楼,突然停下脚步,回头望向远方,低声说道:“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