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宋朝、清朝极力拉拢掌握知识的士人群体,为此不惜开出极度优渥的条件,宋朝不制止土地兼并,清朝纵容贪腐。
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这个群体安分下来。
而现在,掌握知识的是旧贵族与士人,他们在哪?他们在帝国的对立面。
先帝动作太快了,胡亥心中想着,也许吕不韦的策略才是对的?
得到皇帝认同的韩毅有些振奋,他接着说道:“草民认为秦律也需要调整。秦律中有很多细则需要修改,比如失期。”
“陛下的王朝已经笼罩了整个天下,国家不再是过去的西秦。原本十天能走完的路律令给十二天,这没什么,因为下雨、道路损坏等导致失期的概率不大,偶有无辜的错判,也在国家和百姓的容忍范围之内,不会积累太多不满。”
“但现在不同了,原本三十天的路律令给三十六天,这不对,世界不是简单的相加。我参加过兵役,参加过劳役,因为路途遥远,队伍可能遇到的事情太多了,很多原本不大的事情也被放大了。”
“比如生病,原来七八天,扛一扛就过去了,然后回家歇着。现在不一样了,扛就得死,不扛就得失期。草民有一次就是这样,草民硬扛着往前走,押运着粮草,然后我就发烧晕在了路上,如果不是家父交钱赎我,我现在……”
胡亥看着这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笑意,如果说讲“第一句”还带着隐晦的试探,话语也更像邹忌讽齐王纳谏那种委婉的风格,现在则是敢直言帝国痹症了。
“可是,秦律正是靠着严明才能运行这么多年,才能辅助君王统治天下,如果放宽律令,那岂不是会延误前线战事,加大帝国运转成本,并且多出很多不服管教的惫懒之徒。”皇帝抛出了问题。
十二变成三十六,不应该简单的相加,但更不能随意的扩张数字,变成四十六天?国家就乱套了。
“周礼。”男人抬起头,眼神中冒着精光,显然他思考过这件事,“陛下,黔首不止需要严密的律令加物质奖罚,还需要建立心灵上的「秦律」,我们要团结人心,我们要建立一套思维上的制度,用习惯、用礼仪、用道德,去统合这个国家。”
西方选择了政教合一,引入神秘主义。中国则走向了家国同构,走向了忠孝一体,走向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走向了世俗主义。
“请陛下恕草民狂妄,草民认为,秦律不管怎么修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平息天下的鼎沸,它是强加的力量,足够强势,但不够宽容,不够自然。它太刚硬了。”
“你是儒家学徒?”
韩毅摸了摸脖子后面,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草民算杂家吧,什么有用,就用什么。”
“哈哈,朕喜欢你这样的实用主义者,这片土地也需要你这样的人。”
“那你的主张就是改革秦律、复古寻礼?”胡亥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不全是,草民只是拿周礼做个比较,重点是建立一个不同于秦律的道德秩序,以此来填充秦律体系松动后造成的空隙,保持陛下的控制力不会滑落。”
这个年轻人虽然一口一个草民,保持着低调,但显然立场已经完全站在了皇帝这边,他将自己放在了外戚的位置上。
Enmmm,他就是外戚。
韩毅一口气将自己攒了很多年的话说完后,就后悔了。交浅言深,自己那个妹妹在后宫的地位还不一定怎么样呢,皇帝会爱屋及乌吗?实在是太唐突了,话题也太尖锐了。
兀的,他在惴惴不安中,听到皇帝说:“你不应该做郡守,你应该做宰相。”
众人齐齐抬头。
韩毅的眼中更是布满震惊,当然,还有掩盖不住的喜悦。他确实是个年轻人,有些藏不住情绪,虽然他可能已经是父亲了,但说到底,他也就才二十四岁。
“不过。”胡亥话锋一转,“现在的你还太稚嫩,去地方吧,你从县令做起,秦律下的帝国能撑到你长大,你需要带一批同道中人出来,明白吗,你一个人做不成事的。”
韩毅起身,“谢陛下,臣无憾矣。”
“别急着抒发这种总结性的感情,你的人生和仕途才刚刚开始,国家等着你来改变,朕会支持你的。”
韩毅没有平静下来,身体反而像刚刚被激活一样,越来越激动。“臣必竭尽全力,不负君王所托。”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哈哈,活着,活着才能办成事,别动不动就说死,坐吧。还有一句呢。”
韩靖的眼神有些复杂,他本来准备了一些有价值但总体比较中庸的话语,来进行对答,可这个跟自己儿子一个年纪的族弟却堵死了所有的路。
韩毅把六国旧人全给卖了,也许他现在袖口里就有一份名单。韩靖深吸了一口气,他决定了,【我也可以爱国,我也可以谈。】
面对皇帝的第三句,韩毅一时没有答案,韩靖抓住机会,道:“陛下,臣有进言。”
他是一个地方的基层官吏,勉强算是体制内吧,因此称臣。
“哦,讲来听听。”胡亥转头看向这个壮年男人,你也有计?
“三晋之地需要屯住重兵,同时放开一定的官位给三晋之臣民。只要稳住这里,不论天下如何动乱,都伤不到陛下的根基--关中。”
“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三晋将作为陛下最坚固的堡垒和鹰犬而存在。陛下在咸阳调配钱粮兵甲,同时派遣谋士合纵连横、离间逆贼,战阵不停、攻心同行。”
“不需多少时日,东部的各个敌人都会被依次剿灭,吾皇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以堂皇大势,碾压宵小之徒。”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胡亥点点头,还算比较认可,相比于韩毅的治根策略,韩靖的角度更加务实,他知道皇帝眼前急需的是什么。
可行吗?太可行了,汉景帝就是这么干的。
他跟梁王说:弟弟你顶住,你哥哥的江山靠你了!(听说还画了个饼)别怕,我已经派周亚夫去了。
然后梁王就死死的顶住了来自吴越地区的异姓王叛军,他等来了周亚夫。
可周亚夫来了就作壁上观,只是疯狂的骚扰吴楚联军的粮道和后方,等两边都打残了,直接下场收割。
韩靖的建议有实操性,但有个小问题,三晋可能尾大不掉,形成唐朝的节度使实质割据现象。因此,胡亥不会呆在咸阳,他会前往前线,亲自面对风险。
刘邦很怂,但从始至终,与楚霸王对垒的,都是刘邦本人。
九江王英布牛掰吧,破釜沉舟的先锋将,背叛项羽后扛不住霸王的突突,单骑走免,投奔刘邦了。
齐国的田家牛掰吧,楚军北上后直接被切的七零八落。只有刘邦扛住了他,所以战后论功,刘邦第一,权威性无可置疑。
李渊没怎么面对风险,然后成功当了皇帝,然后就被一辈子奔走在前线的儿子,用仅仅八百人就夺取了帝位。
胡亥要亲自去控制局势。
“你说的很有道理,朕也计划这么做,不知道你有听说没,三川地区将会集结四万军队,是朕的府兵。”
“陛下之睿智,真可谓是烛照万里,微臣佩服。”这是真的把他惊到了,幸亏韩氏宗族准备跳车了,要不然跟着他们闹起义,纯纯死路一条啊,皇帝这边早有准备啊。
“另外。”胡亥幽幽的接着道:“寡人不打算呆在咸阳,寡人不是深宫之主,朕会出现在前线,出现在敌人最惧怕的地方。”
“吾皇,圣明。”众人跪服。
“朕对你们的回答和表现出来的忠心还是满意的。韩毅,你准备准备,直接走马上任,朕给你挑一个大县,你积累经验去。至于你们,准备参加察举制吧,朕会从政府认可的渠道提拔你们,这样一来,你们的前途也更加通顺。”
官僚系统会天然排斥皇帝特殊拔擢的人员,因此,胡亥打算把他们塞进察举制选拔中,正大光明的……作弊,提拔他们。
谁的名次高还不是朕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