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宏伟的秦朝咸阳宫在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高大的宫门缓缓开启,发出沉闷的声响。
在卫尉军士的监督中,群臣身着庄重的朝服,排列好顺序,依次步入宫殿。一大群人如潮水般穿过甬道,脚步声在甬道中回响,那场面似一条蜿蜒前行的长龙,秩序井然地朝着前方涌动。
咸阳宫气势恢宏,殿宇巍峨高耸,朱红色的廊柱粗壮挺拔,支撑着巨大的宫殿穹顶。金色的瓦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宫殿内部,宽阔的大殿足以容纳众多朝臣,不过未到品级者,依旧只能立于殿外,他们抬头看向云台上的咸阳正宫,只觉自身如同蝼蚁般渺小。
某殿内大臣戏言:我从宫门走到这里,用了足足三十年!
大殿内的地面铺设着光洁的石板,又被称为金砖,打磨得极为平整。两侧排列着巨大的铜灯,灯火摇曳,为大殿增添了一份庄重的氛围。
高高的龙椅置于大殿尽头的台阶之上,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陛下,时辰到了,群臣已经入宫。”
胡亥他半睁着惺忪的睡眼,眼神还有些迷离。“啪。”
他甩了自己一巴掌,清醒了些,“洗漱。”
等候已久的宫人立刻上前,她们手里拿着各种器具,先由一个柔美的女子把皇帝从“简陋”的床榻上扶起,众人再按着礼仪步骤做事。
金盆中盛着温度适宜的清水,水面上漂浮着几片带着晨露采摘的花瓣。仕女轻手轻脚地将毛巾浸湿,微微拧干后,轻轻擦拭皇帝的脸庞,拭去一夜的倦意。
另有宫女手持玉制的漱口杯,杯中是精心调制的漱口之水,清香扑鼻,比青盐好用。皇帝接过,轻漱数下,口腔顿感清爽。随后,侍女又用梳子蘸上特制的香油,将皇帝的发丝细细梳理……
一套繁琐又舒适的流程过后,胡亥穿上厚重的朝会袍服,前去“上班”。
他昨夜没去后宫,就在威崇殿过的夜,他已经很久没有睡过那么简陋的床了,好像是离栾紧急从别的地方拆的。
“离……哦,今日是你当差啊。”胡亥顺口喊了一声,发觉不对,今天是郑履负责随侍。
“是的陛下,离常侍已经休息了,需要唤他过来吗?”郑履低头恭顺道。
“不用,东西都交接过了吧,昨天寡人拟定的处置名单你知道在哪吗?”
“奴婢知道。”
“拿来,朕再看一眼。”胡亥掖了掖衣领,说道。
郑履转身,招了招手,一个捧着红绸托盘的小寺人立刻向前走了两步,郑履打开上面的一个木漆盒子,拿出昨夜已经拟定好的圣旨。
“陛下。”郑履将这道裁定了众多人生死的帛书交给了皇帝,胡亥要做最后的复盘。
“嗯。”胡亥拿起这道圣旨,抬步向外走去,郑履见此,喊道:“起驾!”
朝会正宫的官员们敛容正色,按照既定位置站着,这次在皇帝到来前,竟然没有一点交头接耳的细语,所有人心情都是比较沉重的,至少在那个大案结束前会是这样。
胡亥下了銮驾,步入大殿。
“皇帝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稽首肃拜。
外面庞大的官员队伍在听到大殿门旁的太监次第传话后,也轰然跪了下来。
“平身。”
各级寺人向外传递,一浪浪谢恩声响起,“谢陛下。”
“议事吧。”
两位丞相互相对视一眼,开始提交各类比较重要却又好判断的事件,请皇帝圣裁。
大朝会其实更像一场祭祀典礼,为了彰显上下尊卑、强化皇帝食物链地位而出现的,难缠的事情一般不会在特别大的朝会上出现,那不是故意给皇帝难堪嘛。
例会常朝这么整还差不多。
一两刻钟后,皇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议事告一段落,众人知道,大的来了。
胡亥拿起丝帛诏书,又看了一眼,大殿静悄悄的,谁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扩大打击范围。
胡亥简单扫了两眼之后,便把他交给了郑履,“宣布吧。”
“皇帝诏曰:朕予尔俸禄,养尔家人,君等不思报国,在朕出巡之际,勾连逆贼,其罪当诛!除……等人降职以做惩处外,余者,按律处置。亟布天下。”
众人松了口气,皇帝虽然没有大发慈悲,但也没有扩大范围,还把涉及到的几位秩比两千石的官员挑了出来,以罢黜降职来处理,勉强算得上是从轻发落了。
胡亥又拿起一份圣旨,“这份涉及宗亲,就不必念了,寡人也不想看见他们。廷尉,你替朕走一趟吧。”
寺人把又一份帛书递给廷尉,他打开一看,悚然心惊。
内容:「凡参与者,不必甄别是否无辜,全部执行三一抽杀,活下来的,黜落为庶人,免去皇亲宗室身份。参与此事的宗室之家财全部抄没,纳入内宫,着少府同行;所得部曲庄客刺金印,派修始皇陵寝。补:十公子赢傲疑似勾结蒙家,不必抽杀,车裂处死。」
当廷尉正在消化这封诏书时,胡亥拿出了第三条诏令:
郑履宣读道:“招贤令。命天下公卿、郡守及品秩比二千石以上士人,择日向皇帝举荐最多三名贤才,要求德行兼备、熟读秦律。”
“被举荐者抵达咸阳后,需要参加殿试,由陛下亲自主持,题目为开放性题目:策论。作答要求,言之有物即可。其中优秀者的答卷,陛下会亲自过目,并排序张榜,前三名可立授千石以上职务,余者进翰林院。”
“翰林院,文翰之林,文辞荟萃之所在,储才之所也。所在翰林者,准许上书讨论政事,平日里打磨筋骨、充实才学,以待陛下用之。
各地出现缺额,翰林应当优先录用。翰林优秀者,可为皇帝起草诏书、应和文章,以为近侍。
此制以为常例,名曰察举制。
三年一次,具体人员名额待定,是否录用何人,皆由陛下圣裁。钦此。”
李斯叹服,皇帝收权的招数总是一套接一套,“臣等,遵旨。”
目前秦朝并没有大规模录用中高层人才的制度,秦朝的官吏录取采用多种制度:1.当地自行招募与考试。基本都是基层职位,特别是农村地区,是乡村宗族大量涉及的部分,比如刘邦的亭长职位。
2.军功爵制。是的,军功爵制不止体现在军队、特权和社会地位上,还有大量的基层官吏出身军队,特别是县城地区。其实也没有分那么清楚,秦朝不服兵役的很少,有功后回家当小官小吏也很正常,毕竟是军国主义大秦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基层除自行招募+走后门外,其他人大多数和军队有关系,这也是秦国君王地位稳固的原因。当然,这也是白起被忌惮的原因。你小子影响的不只是军队,还有政府!你不死谁死?!
3.保举制与招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