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兰妤低垂的眼眸之中,闪过一抹转瞬即逝的狠厉,快得如同暗夜中划过的冷电。
随即,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看似无害的浅笑,轻声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对小环吩咐道:“对了,我记得泠贵人身边似乎有个叫翠儿的宫女。你去好好打听打听那个宫女的情况,若能将她收买过来,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小环听闻此言,脸上瞬间笼罩了一层浓重的忧虑之色,双眉紧紧蹙起,嘴唇微微颤抖,嗫嚅着说道。
“小主,这……这实在是太过冒险了。这可是在宫中啊,到处都是眼线,稍有不慎被人察觉,咱们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呀。要不……咱们再耐心等等老爷和夫人那边的消息?说不定他们能想出更稳妥的办法呢。”
兰妤脸上依旧挂着那甜美的笑容,可下一秒,她猛地抬起手,重重地拍在桌上,原本放置在桌上的茶盏被这股大力震得剧烈晃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她的声音陡然提高,语调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却又刻意维持着表面的平和,说道:“小环,你跟着本小主入宫也有不短的时日了,怎么还是这般没有眼力见儿和脑子?
爹爹他们远在宫外,诸多事宜如何能有本小主在这宫中看得清楚明白?
且如今这局势,哪还能容我们慢慢等待?何况,只要能除掉泠贵人腹中的胎儿,我在这宫中得了势,还愁爹爹没有好的前程吗?”
说罢,兰妤缓缓站起身来,莲步轻移,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一方被宫墙圈起的天空,眼中闪烁着野心勃勃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这后宫之巅,掌控一切的模样。
“是,小主,奴婢知晓了。”
——
三日后晨,清欢照旧去了凤仪宫请安,只不过回来不多时,皇帝也来了此处。
“快坐,你这月份大了怎还去凤仪宫?”
“三宝派人告知皇后一声,皇贵妃这些至生产之际都不必去请安了。”
……
皇帝坐在榻边,目光温柔地落在清欢微微隆起的腹部,缓声开口:“对了,朕今日来此,一来是牵挂着你腹中的胎儿,希望你和孩子都能平平安安的。这二来呢,则是为了言端的事。”
说着,他微微仰头,目光中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愧疚,似是陷入了回忆之中,语气也变得有些凝重 。
“朕的后宫子嗣一直不多,皇子更是稀少。这些年,朕将言端交由太后扶养,可如今他也渐渐长大了,朕身为人父,是时候好好为他的将来谋划一番了。”皇帝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清欢靠在软垫上,静静地听着,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这深宫里,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无数人的命运,尤其是涉及到皇子的抚养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皇帝接着说道:“朕从前本打算将南贵人晋为嫔位,这样她便能亲自抚养言端了。毕竟皇子在生母身边成长,于情于理都更为合适。
可谁能想到,她父亲竟被卷入了一场朝堂大案之中。
这桩案子牵扯甚广,朕身为一国之君,在朝堂之上要顾及诸多方面,实在是不好偏袒。若此时还晋封南贵人,难免会遭人诟病,说朕徇私。”
清欢听到这里,心中已然明白皇帝对南贵人的看法。
她微微颔首,轻声婉笑说道:“皇上所言甚是。您身为万民之主,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天下的安稳,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权衡利弊。想来南贵人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定能理解皇上的良苦用心。”
清欢表面上神色平静,心中却在暗自思量。
这后宫之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如今言端的抚养悬而未决,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暗中较劲,想要争夺这个机会。
只是,到底谁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呢?
皇帝微微点头,对清欢的善解人意很是满意。他轻抿了一口茶,目光依旧在清欢的脸上徘徊,似乎在斟酌着接下来的话语。
“嗯。你向来聪慧,如今后宫这般情形,你觉得让谁来抚养言端最为合适呢?”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几分询问的意味。
清欢闻言,心中一凛,这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若是回答稍有不慎,便可能卷入一场后宫纷争之中。
不过皇上既然问她自是不将自个儿考虑入内。而高位之人家世尚不错,自不能再添一皇子。
她微微低下头,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二皇子如今已有六岁,在太后的教导下已是十分乖巧懂事。其实交于谁抚养不过都是多添些膳食关切一番罢了。”
“但说起关切谁又比得上生母呢?”
“依臣妾所想,皇上不若为二皇子寻一位良师,如此对他才是极大助益。”
话落只见皇帝面色柔缓几分,清欢猜想皇帝对她的猜疑应是消去些许,毕竟这问题如何答都不对,能扶养之人不过她二三人,可若是提及岂不是猜想会有所勾结。
皇帝颔首,握紧她的手“你说的不错。言端大了,生母尚在又怎好寻养母。那就依你所言,朕为他寻个名师教导,待他在大些,朕在晋南贵人位份也不迟。”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皇上,不好了!”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泠贵人突然晕倒了,太医们已经赶过去了!”
皇帝闻言,脸色骤变,立刻站起身来:“什么?泠贵人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晕倒?”
清欢亦有些吃惊,泠贵人不是个冒失之人。
“罢了,朕这就去看看!”
话落,清欢随着皇帝脚步一同去往泠贵人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