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还没等李晨阳说话,叶晓晓就开口了,
\"修车要钱,买料也要钱。你要是没钱就先把车推回去,等有钱再来。\"
王大顺有点不好意思:\"大嫂,我这不是...\"
\"大顺啊,\"叶晓晓打断他,\"你是老客户了,我也不瞒你。咱们这是小本生意,可经不起赊欠。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大顺想想也是,只好答应晚上带钱来。
送走了王大顺,李晨阳有些不好意思:\"媳妇,你这也太不近人情了。\"
\"什么叫不近人情?\"叶晓晓脸色一黑,\"做生意就得有规矩。你要是让一个人赊账,以后人人都想赊,那咱们还做不做了?\"
李晨阳被说得哑口无言。他是觉得大家都可怜的,所以之前给别人修什么都是帮忙。
第二天,叶晓晓就带着李晨阳去县城进货。她把清单给供销社的张主任看:\"主任,这些配件您这都有吗?\"
张主任看了看清单:\"有倒是有,就是得等两天。你要这么多,得去仓库调货。\"
\"那行,我们两天后再来。\"叶晓晓说,\"对了主任,以后我们准备常来进货,您看能不能给个批发价?\"
张主任笑了:\"你这小媳妇,做生意挺有一套啊。行,只要你们进货量够,价钱好商量。\"
回去的路上,李晨阳说:\"媳妇,你真厉害。我都不好意思开口要便宜。\"
叶晓晓白了他一眼:\"做生意哪有不讲价的?省一分是一分。\"
等零件到了,叶晓晓立刻张罗着收拾院子。把角落清理出来,找人打了个简易棚子,又添了些工具架子。
这天正忙活着,马艳玲和孙秀菊从外面过去,看见叶晓晓家在搞装修,就站在门口嚼舌根。
\"你看看,\"马艳玲阴阳怪气地说,\"这是要发大财啊。\"
孙秀菊也跟着说:\"可不是,人家现在可神气了,小卖部开着,又要开修车铺。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钱。\"
叶晓晓正在擦柜台,听见她们的话也懒得理。倒是李晨阳听不下去了:\"你们有事没事?没事就别在这杵着。\"
\"哟,\"孙秀菊冷笑道,\"大哥这是有钱了,看不上我们这些穷亲戚了。这我看你是被你媳妇给管得服服帖帖的。\"
\"就是,\"马艳玲也说,\"男人被女人管,这叫什么?叫...叫那个...耙耳朵!\"
李晨阳气得要冲出去,被叶晓晓拦住了:\"别理她们,爱说就让她们说去。\"
马艳玲和孙秀菊见叶晓晓不搭理她们,又说了几句难听的话才走。
\"媳妇,你怎么不让我骂回去?\"李晨阳不服气地说。
叶晓晓笑了:\"骂她们干什么?她们不就是嫉妒吗?咱们把生意做好就是了。\"
叶晓晓抱着孩子,看着李晨阳干活。看着孙秀菊那离去的背影。她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孙秀菊结婚五年都没孩子啊。现在这么得瑟,等再过两年,村里人指定要说闲话了。
书里写孙秀菊是结婚第六年觉得自己生不出来了。这才求着人想抱养一个,当时还是原主的大姨给找了一家生了四个女儿的家里,让原主给抱回来个姑娘。
有了这个姑娘后,第三年,才怀上了个,不过还是生了个闺女的。
不过现在叶晓晓来了,有没有孩子的,她可不会管了。
农村人的说法,抱养一个孩子会带来一个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叶晓晓把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每天记下用了多少配件,收了多少钱。李晨阳负责修理,两口子配合得挺好。
这天来了个外村的,说是拖拉机坏了,让李晨阳去看看。
\"去可以,\"叶晓晓说,\"不过得先说好价钱。单修理费一块,换零件什么的都要照价来说的,别让人忽悠着你,这个不要钱,那个不要钱的。\"
那人一听就嚷嚷:\"这也太贵了!以前都是...\"
\"以前是以前,\"叶晓晓打断他,\"现在是明码标价。你要是觉得贵,可以去找别人。\"
那人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主要他们自己不会,要找人还得去农机站的技术员。
等修好拖拉机,都什么时候了。
把李晨阳叫去是花了一块钱,但也省了时间了。
坏掉的零件铺子里也有。最后他还得夸一句:\"李师傅手艺真好,这钱花得值。\"
\"看见没?\"晚上叶晓晓对李晨阳说,\"你的手艺值这个价。以后谁来修东西,该收多少就收多少,别人说贵那是他们的事。\"
李晨阳点点头。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媳妇说得对,自己的手艺就是钱。
马艳玲和孙秀菊看叶晓晓家生意这么好,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这个叶晓晓,真是太能干了。\"马艳玲坐在孙秀菊家说闲话,\"现在一天能挣好几块钱呢。\"
孙秀菊撇撇嘴:\"她就是会来这一套。你看她现在多神气,见了咱们都不带搭理的。\"
\"我听说她还想让李晨阳去农机站进入培训呢。\"马艳玲说,\"这是准备把钱都赚光啊。\"
\"切,会做生意了不起啊?\"孙秀菊说,\"我看啊,她就是个势利眼,有了钱就忘了自己是谁了。\"
两人天天凑在一起说叶晓晓的坏话,却不知道村里人都在笑话她们。
\"你们说这马艳玲和孙秀菊,\"
王婆跟人说,\"整天就知道嚼舌根。人家叶晓晓做生意靠的是本事,她们有本事也去做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叶晓晓家的生意是越来越好。
小卖部里的货物越来越齐全,修车铺也有了固定的客源。
李晨阳现在可神气了,谁叫他都是\"李师傅\"。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见人就帮忙,现在都是按规矩办事,该收钱的绝不含糊。
\"媳妇,\"
这天李晨阳高高兴兴地跟叶晓晓说,
\"镇上开了个家电维修班,专门教一些家用电器的。我想去学学。
可又觉得咱们这村子里也没啥电器能用的,就有个电风扇。也不是家家都有。\"
叶晓晓一听就高兴了:\"这敢情好啊。现在没有,以后就多了啊.
这大家伙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了,以后这电视机肯定家家都有,还有那洗衣机,冰箱什么的。学,得好好学,不出两年,你看着吧,电视机就多了。\"
\"就是学费要五十块...\"李晨阳有点不好意思。
\"五十块?\"叶晓晓觉得很便宜,
\"这投资太值了。等你学会了,咱们的修车铺就能升级了。\"
看着李晨阳高高兴兴去报名,叶晓晓心里也美滋滋的。
她知道,只要肯学肯干,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至于马艳玲和孙秀菊那些闲话,她根本不在乎。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她叶晓晓行得正坐得直,才不怕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