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拿下了一座又一座城,数万汉军到达镐京城外。
火炮轰了半天,城墙没有多大损坏,这也在汉军主将的意料之中。
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城内还有十万守军,也有足够吃三年的粮食。
一些老弱病残被赶到城外,这也能理解,就是不想让他们在城内消耗粮食。
让他们促成自生自灭,汉军也没为难他们,并把他们安排到附近村庄。
跟他们交谈才得知城内基本情况,粮食被镐京守将管控起来,每天按量分配。
除了有十万守军,还有三十多万青中年男女,让他们帮守军干活。
把他们当做牛马来使唤,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
被赶出城的人请求汉军救城内的人,那些人是城外这些百姓的亲人。
苏牧和李望是想救他们,可有心无力。
城内守军不投降,镐京外城一时半会拿不下来。
于是派人把这边的情况向江易汇报,只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围困镐京,总有机会拿下这座城。
江易收到前线战报,也预料到他们短时间内拿不下镐京。
他派人给苏牧和李望传信,让他们围困镐京,不急着攻打。
镐京只是一座孤城,围困几年也行,这样可以减少汉军伤亡。
镐京周边梁军很大可能不会来支援,他们知道打不过汉军,能自保就不错了。
若是能劝降镐京守将,可以给对方高官厚禄,也可以给一定的爵位。
又过了一段时间,各路汉军来到镐京城外,总兵力达到了十万。
他们可以从当地百姓手中购买到粮食,汉军的到来,受到百姓的热情欢迎。
“大王派人送信来,让我们围困镐京同时,劝降城内守军。若是他们肯投降,封镐京守将侯爵,并赐予官职。”
汉军一些将领听了之后,觉得这也太便宜对方了。
汉军将士要积累到一定的功劳,才能获得男爵的爵位。
他们也理解和支持疆毅的决定,拿下了镐京,就等于灭了半个大梁。
所有将士都会获得军功,虽然不能获得爵位,但是可以得到钱财赏赐。
有些将士将获得最低等男爵,即便如此,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将士们一路打过来,获得爵位的很少。只要镐京守将投降,就可获得侯爵,可能对将士们来说不公平。”
李望能够理解将士们的感受,早点拿下大凉都城,将士们可以分了战利品。
“大王的决定没有错,事情没有两全其美。”
苏牧认为江易如此决定是对的,以后被攻的其他城池守将会效仿。
可汉军将士获得的军功就少了,只能用其他方式来弥补。
“大王已经下做了指示,我们执行就行,派人去劝降他们。”
镐京守将叫江阔,他也是大梁宗亲远支。
“只要你们出城投降,大汉会给你们优待。凡是投降守将,可获得侯爵。还有其他赏赐,每个守军投降可获得一百两银子。”
镐京几位守将可能不在乎对方许诺的好处,可普通守军心动了。
一百两银子,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敌军出手真大方,就是不知道是一种欺骗手段。”
江阔不太相信对方的许诺,也不会轻易出城投降。
“这是我们大王给你们的许诺,而且说到做到,希望你们不要错失良机。”
城外的汉军在不断劝降,再看看城楼上周围守军目光异常。
“不要相信他们的话,一旦出城了,他们就会找个理由拒绝兑现承诺。”
只能说有些人太年轻,经验尚浅,又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将军,你现在还没有爵位。若是出城投降,他们兑现了承诺。拥有了爵位,也能把爵位传给儿子。”
身边的小将谨慎地说着,对方的承诺太诱人了。
“不要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就算我获得了爵位。不出几个月,那个汉王就会找个理由把我们的爵位给剥夺。”
到时候把它囚禁在某个地方,消息也无法在大梁各地传播。
以后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劝降城内守军,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汉军的伤亡。
周围的将士觉得有道理,对方真的给爵位和钱财,但也会很快收回。
城外的汉军还在劝,劝了半天,城楼上没有任何人回应。
汉军只好回到营地,向苏牧和李望汇报。
“镐京守将不相信我们的话,换作是我的话,我也不相信。”
苏牧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也就可以理解。
“我们大王说话算话,只要那些人不犯错,不会随便找个理由剥夺他们的爵位。”
苏牧和李望当初得到了江易的承诺,如今有了高官和爵位。
“我亲自跟他们说吧,就不信他们连我的话都不信。”
李望曾经是大梁武将,亲自跟他们说,或许有一定的说服力。
“你亲自跟他们说,恐怕会有危险。对他们而言,你就是梁国叛将,而我是辽国叛将。”
两人都为汉王效力,如今得到了重用。
“不管他们怎么想,至少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自古以来,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无论是大梁皇帝,还是辽国皇帝,都不是明主。
“就这么定了,我去劝降他们,也不怕他们骂。”
反而是那些大梁守将可悲,为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负隅顽抗。
这么做不值得,让李望不由地想起父亲当年战死。
若他当年为江一效力,必然会得到重用,而且也能获封公爵。
于是,李望带着一些汉军来到城外,劝降城楼上守军。
“我乃大汉真远将军李望,曾经是梁国武将。如今是大汉之将,武安侯。”
城楼上有些人认出了李望。看他穿着一身精良将军甲,看他面色红润,身高体胖的。
看来他在汉国那边过得不错,又听说他是武安侯。
“你为何背叛大梁?圣上待你不薄。”江阔斥问道。
“此言差矣,永康帝猜忌多疑。我与父亲为大梁付出那么多,却被猜忌,甚至派人监视我们。”
李望越说越气,而且说的是事实。
城楼上守军对他的话信了几分,永康帝这些年确实做得不咋样。
那些全程把持朝政,把大梁弄得民不聊生。
更可气的是,他们这些军人的军饷也缩减了不少。
“你不要再劝了,想要拿下镐京,就凭本事吧。”
江阔真担心城内守军会动摇,汉军将兵不血刃拿下镐京。
“你怎么就这么固执呢,我们大王言而有信。自从我归顺汉国,就获得侯爵,如今爵位还在。”
有些守军相信李王的话,他曾经是大梁名将,人品还是不错的。
可有些人对他的话半信半疑,只要姜阔不同意出城投降。
没人敢主动投降,他们知道这么做可能被杀。
“我劝你们把握良机,要相信我,更要相信汉王。”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们若是不把握机会,那可别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