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戴宗跟踪了时迁,知道了关胜正在联系弟弟关捷的事情。不敢怠慢,急匆匆回到梁山。
吴用正和花容、秦明闲聊。戴宗急匆匆闯进来,连连饮了两杯茶水,将所见所闻一股脑告诉吴用。
急得秦明叽叽喳喳道:“那还等什么,火并,必须火并。公明哥哥待他亲如兄弟,看我一刀劈了他。”
花容倒是沉稳,冷静的思考片刻道:“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如今山上五万人,有将近两万多是关将军、呼延将军带来的降卒。如果他们起异心,山寨真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吴用听完沉思片刻道:“秦明,你休得胡说,怎么比黑旋风还黑旋风。关胜将军不曾起异心,你倒是要火并。反了你了!
兄弟们自结义之日起,便发誓同进同退,生死与共。更别说关将军根本没有舍弃山寨的事情,即使有,我们也要礼送下山。成就一场兄弟义气。”
秦明听了,知道自己失言,低下头默不作声。吴用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在嘀咕。关胜还是想着招安之事,要想个办法断了他招安的念想。山寨才能按自己预想的道路前进。随即招呼花容到身边,轻声嘱咐该如何如何。花容得了吴用的将领,依计行事自不必说。
却说那关胜的同胞弟弟姓关名捷,正是奉了高俅的命令来东平府劝哥哥返正。在东平府已住了多日,听说这梁山泊贼寇,不侵扰百姓,反倒是公平买卖,颇得百姓的赞许。这日正在房间里研读《春秋》,突然有人敲门。
关捷警惕的站起身,将匕首握在身后问道:“谁啊?”
外面来人轻声道:“关公子,是我,八十万禁军教头徐宁。”
关捷认得徐宁,却不曾听说他落草的事情。轻轻将门打开,看外面站着三个人,个顶个的面容清秀,一脸正气。为首的正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金枪手徐宁。
“徐教头怎么在东平府?又如何知道我在此处?”关捷不禁问道。
徐宁四处张望了一圈轻声道:“当初你哥哥奉命征讨梁山,我作为副将随行,如今一同身陷贼军,才至于此。”
关捷听完,明显放松了警惕,将匕首插回腰间问道:“我哥哥可有答复?”
徐宁又轻声道:“关将军已经想出万全之策,想找公子细细阐明。无奈关将军现在是朝廷巨寇,不便进出城门。特来让我找公子去城外一叙。”
徐宁说完便将关胜的随身玉佩取出,交到关捷手中。
关捷听完,稍稍有些狐疑。又看了看徐宁三人,个个眉清目秀,身材消瘦,且没有带兵器,便少了三分疑虑。临走还留了个心眼将匕首带在身上。
一行人一路出了城门,约摸走了一里地,眼看人烟越来越稀少。关捷越走越疑惑,便一边走一边问:“周芒怎么没来?”
“周芒?”徐宁顿了顿道:“嗯~山寨中有事,没有下山。”
关捷微微顿了顿,停下了脚步。三个人也立马停下脚步,一起回头看着关捷,身体姿势却本能的露出防御姿态。
关捷看着三个人的眼神多少带点嘲弄的意味,一副诡计得逞的表情,想笑又使劲憋着。关捷顿时感觉不对,转身拔腿便要跑。
说时迟那时快,两侧两人一人一边扑了过来。关捷连忙就要拔匕首。却被右边小将一把抓住手腕。关捷自诩臂力超穷,能开两百斤强弓,拿捏三五人不在话下。却被这小将死死压住手腕,用力将匕首甩开。
这小将正是新来投山寨的少年杨再兴,虽然刚刚十六岁年纪,但力大无穷,能开三百斤强弓,一般人到他手里像抓小鸡崽子一般。要不是关捷也是个猛人早就撩到了。
三个人瞬间斗在一处,不消片刻便浑身汗如雨下。关捷也被锁得死死的,动弹不得。
“徐宁,你我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害我?”关捷不由得大声喊叫。
徐宁连忙道:“关二将军休怪,军师说,关胜的兄弟就是我们的兄弟,让我们请关二将军上山做客。怕关二将军不从,故而出此下策。军师说了,只是上山叙叙长短,将军来去自由,不会阻拦。”
关捷听了知道也由不得自己,便道:“罢了,罢了,你们先放开,我随你们上山便是。”
徐宁、花容、杨再兴三人方才放手,连连拱手道:“将军休怪,日后定然狠狠的赔不是。”
关捷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指着杨再兴道:“这少年好大力气,差点折断我的手臂。”三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几人都是义气中人,倒是有了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一同有说有笑上山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