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同道在泽州闻知周云被惊马所伤、陈云霄救驾殒命的消息时,已然是事发三天之后了。
那背后潜藏的秘密,仿若一股寒流传遍他的全身,令他毛骨悚然。
就在昨天,他才刚刚收到消息,说是郭黑子亲赴潞安,与陈云霄合力平定了一场叛乱,而后把叛乱者的家眷统统押解到矿山去服劳役。
可陈云霄却坚决反对动用军队押送,这一下便触怒了郭黑子,郭黑子以内卫的特权,当即暂停了陈云霄的职务,还将他扣押囚禁起来。
徐同道得知此事之初,还曾破口大骂郭黑子太过嚣张跋扈,指责旅帅有眼无珠,用人不明,才让郭黑子这般肆意妄为,仗势欺人。
然而世事无常,转眼间旅帅竟亲临潞安平叛,不仅为陈云霄洗刷了冤屈,还将他破格提拔为警卫团团长。
这突如其来的反转,让徐同道忍不住暗自咒骂陈云霄走了大运,因祸得福。
可谁能想到,如今又传来旅帅马惊、陈云霄救驾身死的噩耗。
徐同道仔细梳理这一系列事件,惊觉陈云霄的身影贯穿始终。
前后联系起来看,他先是协助内卫平叛,却遭内卫扣押,好不容易得到提拔,却又突然命丧黄泉。
徐同道由此推断,陈云霄必定是犯了旅帅的大忌,而这大忌恐怕就是他起初被扣押的根源所在,“对抗内卫,拂逆旅帅”。
想到这里,徐同道不禁后怕起来,自己昨天还在埋怨旅帅不会用人,这岂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他满心懊悔,抬手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嘴巴。
自此之后,他对郭黑子的内卫营敬畏有加,甚至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
在周云的军中,抱有与徐同道相同想法的人着实不少,泽州知州李真、姜云升等人皆是如此。
唯有孙明远并未过多地去揣测其中的深意,只是担忧周云的伤势,为陈云霄的死而悲痛伤怀,对郭黑子则满怀敬畏。
周云辖下的各级官吏,在经历了前期人事调整后的动荡不安,以及陈云霄被扣押继而身亡的一系列变故后,整个权力场迅速稳定下来,恢复了平稳有序的运转。
周云的伤势恢复得颇为迅速。
他为陈云霄精心筹备了一场葬礼,以表彰其忠心护驾的功绩,并追封他为“武骑尉”勋级。
这是周云军中首次设立武勋职位,它的出现意味着各级将领从此拥有了一套明确的军功奖赏勋级体系。
从这一勋级的称谓来看,应当是延续了前明的勋级制度。
此消息一经传出,众武将们顿时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也清楚地知晓了各勋级所对应的奖赏标准。
与此同时,文官们也从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毕竟前明设有文勋十级的封赏制度,如今周云恢复了武勋制度,那么日后恢复文勋制度也并非毫无可能。
这一想法让文官们兴奋不已。
前明的迅速覆灭曾让这些官员们感到无所适从,虽然后来投效了周云,却也不过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如今周云创立武勋制度,可见其有着建立朝廷的宏大野心,而他们这些文官也就有了获取从龙之功的机会。
虽说这机会渺茫得如同沧海一粟,但他们既然身处周云集团之中,有机会总归是比没有强。
陈云霄之死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无论是对众人起到的威慑作用,还是激励效果,总之是让上下人心都安定了下来。
养伤数日后,周云来到了武乡城中的暗影军情司。
他此来的目的,是要查看军情司对各方情报的探查进展究竟如何。
方云海早已在门口恭迎周云,待周云进入军情司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发问:“小壑头关隘如今情况怎样?清军攻打太原的情报有没有传回来?黎城守军的情形又是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充分彰显出周云内心的焦急与关切。
方云海见状,赶忙逐一回答:“在小壑头关隘,岳明轩率领的独立团已经和关墙外的敌军交战了数次,双方各有胜负。
敌军那边有五百骑兵,机动性强,相比之下,我们全是步兵,独立团他们正在寻找可乘之机。”
周云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太原方向的清军在太原城下已经攻打了半个月之久,却久未攻克,眼下他们已经停止了进攻,改为围城休整,至于他们究竟有何意图,目前尚不清楚。”
周云听后,略作思索便说道:“依我看,他们应该是去调集大炮了,如此一来,太原城可就危险了。”
方云海接着汇报黎城的军情:“黎城的守军并没有继续增加兵力,除了之前派出的一千步骑(各五百)之外,城中尚有守城士兵两千人。
黎城的城墙墙高沟深,想要轻易攻取绝非易事,从我们这边进攻相对来说还容易一些,若是从北直隶方向进攻,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我们必须尽快拿下黎城,清军很快就会运来大炮,太原城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周云在军情司逗留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傍晚时分才返回自己的营地。
他随即召集孙明远和方云海二人,共同商议接下来这场战役究竟该如何打。
方云海先将情况向孙明远详细介绍了一遍,之后周云看着孙明远,语气温和地问道:“明远,你对此有什么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孙明远低头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说道:“从整体战局来分析,当前我们的战略要点在于阻击清军的南下,从而保住泽州。
而若要保住泽州,首先就得拿下潞安府,打通前往武乡昂车关的通道,这一步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
周云和方云海都静静地听着,没有出声打断。
“接下来,重点便是专心抗击来犯昂车关之敌。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之处,其一是来犯之敌,其二是要做到专心致志。
如今许敦等人自行撤离,算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而另一路来犯之敌清军还被牵制在太原城下,如此一来,我们现在最需要关注的就只剩下‘专心’这一点了。”
方云海听到此处,若有所思地接话道:“你的意思是说,关键在于黎城?”
“不仅仅是黎城,泽州、潞安府全境凡是会影响到我们‘专心’作战的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我想旅帅之前对各地各军人员进行调整,其目的也是为了确保能够‘专心’应对战事。
现在各地各军都已经稳定下来,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黎城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县城了。”
周云听了孙明远的分析,不禁连连点头,大为赞赏:“明远,你的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目的明确,实在是非常精彩。
明远,你不妨再从两场战役的具体方面深入分析一下,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
孙明远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然后说道:“先来说说黎城之战。
在小壑头关的敌军其实不足为惧,眼下当务之急是要攻克黎城。
只要我们拿下了黎城,那么城外那一千多兵丁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即便不与他们交战,时间一长也会自行溃败。
我想旅帅叫我过来,应该是有绕路攻打黎城的计划吧?”
“明远果然心思缜密,我确实正有此意,你接着说。”周云面带微笑,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另一场战役则是重中之重的昂车关守卫战。
我猜测旅帅的想法应该是以昂车关为依托,主动出击,以此来牵制清军,避免清军迅速攻下太原。”
周云听到这里,心中着实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孙明远竟能如此精准地洞悉他的军事构想,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一般。
此子当真堪称帅才,不愧是孙传庭之子,自己能得到这样的人才,简直就像是得到了稀世珍宝,价值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