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娘哎,还真能捞到鱼啊?”
大家看着捞上来的两兜子在冰层上活蹦乱跳不断蹦跶的鱼简直目瞪口呆。
随即就是狂喜。
这水潭里可有不少鱼的,之前他们打水的时候都有看到过,就是捉不到,只能看着眼馋。
现在好了,终于不用看着眼馋了。
“还得是我老大厉害啊!”甜根乐滋滋的把鱼装进他们带过来的桶里面。
“这么多,这两兜子加一起得有上百斤了吧?”
有几条比较大的,看着一条就得有十几二十斤了。
这深山中的水潭里的鱼都没有人捕过,这都不知道在里头活了多久了的。
李昭晃了晃自己有点酸的手臂,她连续搅动了得半个多小时了,才终于捞上来的,这会儿里衣被汗水弄湿了,冷风一吹,嗖嗖的凉。
“你们继续捞,这些我提回去让大家处理了。”李昭把竹竿交给他们,一手提起一个装鱼的水桶,往家去了。
看到真捞出来了这么多的鱼,大家这会儿正兴奋着呢,连忙答应下来,去继续接李昭的班。
“赵婶!您和几个嫂子带上刀过来我家这边一起来处理鱼吧!”李昭走到了赵家院子外喊了一声。
“阿昭,真捉到鱼了啊?”赵老太太听到声音走出来看。
“捞到了不少呢,他们还在忙着,待会儿还有,我先提家里去了哈,你们待会过来!”李昭笑着答道。
“好嘞!好嘞!我们这就来!”赵老太太喜笑颜开,立马去厨房去拿菜刀。
当家的最近愁的都快吃不下饭了,就担心这天气一直不变种不了地,到时候一家人没吃的了。
现在又多了那么多的鱼,有个进项,这心里的压力也能稍微轻了一点。
大人要去,孩子们便也都跟着跑过来李家这边看热闹。
现在不咋缺皮子,每个孩子都能有套暖和衣服,往外面跑也没事儿。
李昭前脚到家,赵家人后脚就来了。
看着一院子人热火朝天的忙活开来,孩子们凑到一起叽叽喳喳的说话,李昭笑了笑,回房换了套里衣继续去水潭那边跟大家换着班来。
鱼打捞上来多多少少会溅上水到身上,这天气没一会儿就能冻成冰碴子,得换着班回来换干的衣裳才行,不然冻下去肯定会冻病的。
一直捞了一整天,又开了几个冰窟窿,大的小的,一共捞上来了七八百斤。
这水潭很大,占地面积得有十来亩地,所以才能一直没有干涸。
不过捞上来了这么多的鱼了,这也不是专门养殖鱼的鱼塘,李昭大概估算着应该再捞也不会捞上来多少了。
果然,第二日又忙活了一天,但只捞上来了三百多斤,还有好些都是小鱼。
大家就只能收手了,把小鱼都给放了回去。
不过忙活了两天捞上来了一千多斤的鱼,两家一分,各自也能分个五六百斤的了。
现在天气冷还能放得住,但是也得考虑后面会不会气温像之前突然下降一样,又突然上升。
所以两家人都给分出了一半的鱼做了熏鱼,只留下了一半先冻上吃着。
有了这些鱼做补充,赵村长也稍微没那么焦虑了。
鱼汤、煎鱼、炸鱼、鱼肉丸子、红烧鱼、清蒸鱼,接下来的饭桌上,简直能出一个论鱼的百般死法。
大家又开始从最初的新鲜吃到了麻木,走出门去都感觉自己身上带着鱼腥味儿,简直活成了猫似的。
不过眼看着时间又过了半个月,天气还是没有转暖,李昭测过温度,外面的气温只上升了一点点。
已经是三月份了,原本万物复苏的春季,现在温度还是在零下十几度。
期间还下过几次小雪,水潭都还冻的严严实实的。
看着这种情况,李来重新开始缩减了家里一众人的口粮,就是吃腻了的鱼肉,也不能吃到饱了。
每日里所有人都维持在七分饱左右。
不会到影响到身体,适当的节省一些李昭也不会多说什么。
她如今心里也没底,若是今年种不了地,那就真得坐吃山空了。
她空间里就是有粮食也得为未来打算。
毕竟若真是小冰河时期,所延续的时间动辄就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她都不一定能活到结束的时候。
节省些就节省些吧。
“老大!我来给你送冬笋来了!”李昭待在屋里隔老远就听到了陈德山的大嗓门了。
一转头从窗户缝隙看出去,便见王全带着陈德山进了院子。
陈德山背着个背篓,里面看起来沉甸甸的,把他的肩头都压下了几分。
两人进了屋子,陈德山把背篓给放了下来。
里面混着雪,到了暖和的屋子,开始融化,在地上洇出一片水迹。
“喝杯热水暖和暖和!”李来在他们进院子时便去倒了热水过来,现在天天烧炕,家里不管啥时候都有热水喝。
陈德山笑着接了过来,一双手上全是冻得溃烂了的冻疮,脸上也烂了好几块。
“我还得去继续看门呢,先走了!”王全一口气喝完,重新把自己的头给包好,推开门匆匆地走了。
“怎么带了这么多的冬笋来?你们自己都不够吃呢。”李昭看那满满一背篓的冬笋有些无奈。
山中有竹林,之前她们也去找过冬笋,但没找到多少,也就够加个两餐菜的。
山中有其它的人,冬日找不到吃食,林中的冬笋就是他们过冬的吃食的来源了,早就被挖得干干净净的,山中都找不到什么剩余的了。
这冬笋倒是有好些时候没吃过了。
“这是我们去豹子山找到的,他们还不知道豹子山的豹子被除掉了都不怎么敢去。最近过去打猎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大片竹林,可挖了不少呢。老大你就放心吧,我们那边留的都够吃了,我也拿不出啥好东西来,这玩意儿就给你们尝尝鲜!”陈德山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