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里还有砖块,完全足够垒砖窑。
苏夏在地面上放上石板,使得砖窑与地面分离,这样一来,砖窑就能够收入空间。
黄黏土内的大颗粒很少,她将茅草砍碎倒在黄黏土上,再加上筛过的草木灰,最后加点水,搅拌成糊状。
利用砖块和黏土,一圈一圈垒起来,做出一个类似圆桶的形状。
窑下方留下一个小窗户,以后烧木炭便可以从此处点火。
因木炭闷烧需要好几日,所以她做了两个砖窑,可以轮流烧制,以后就有用不完的木炭。
砌砖窑并不费时,反倒拌黏土比较麻烦,苏夏做好两个砖窑,用手抹平窑内外,这样可以确保砖窑更加结实,也不会透风,烧出来的木炭品质更佳。
砖窑未干,还不太稳固,她打算利用柴火先烘烤一下午,等到窑体烘干后再开始烧窑。
趁着空闲时间,她打算准备吃食。
逃荒许久,经历各种天灾,人还未安顿下来,反倒是空间里做好的吃食已经消耗殆尽,她必须要准备足够多的食物,逃荒才能心不慌。
最重要的是,今日去街上买物资时,她发现城内的百姓都很是慌张,俨然是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
他们原本就是冰原县土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
若一两个人说天气不正常,她还能再观察观察,但若是大多数人都说天气不正常,那肯定是有一定道理。
苏夏想起山林以及城外的场景,担心城内也会被封,到那时,不管是做饭还是烧柴都可能会引人注意,所以她必须早做准备。
做包子太费时间,所以她这次只打算煮稀饭、饭团和馒头,将这些作为主食。
她搬出一个灶头,与小院的灶头齐平,将四个灶眼挨个点燃,开始做吃食。
与柴火灶配套的锅不是一般的大,一次煮上三十斤米都没有问题。
但是熬粥与煮饭不同,熬粥需要水多米少,她按照之前的经验,将淘洗干净的米倒入锅中,又加了些绿豆,最后加水至距离锅边三寸的高度。
四口锅同时开始熬,熬四锅粥,也许未来三年时间都不用熬粥。
熬粥需要不停搅拌,不能让它们糊底。
在这期间,苏夏将新买的碗盆盘等清洗干净。
因为要装的米粥太多,她打算先装二十碗,剩下的全部装在木盆或者木桶中,需要时再单独分装。
柴火灶火里很猛,不一会儿功夫锅内的水已经开始冒泡。
苏夏减缓添柴的速度,将火力降下来,时刻搅拌着锅内。
绿豆粥的香味在鼻间扩散,甚至飘到风竹巷其他人的院子中。
牛大娘正带着一家人在院子里铲雪,突然闻到这阵香味,不由纳闷,“晌午刚过不久,谁家已经开始煮粥了?”
她相公崔老大道:“许是回来得晚,这时候才开始做饭。”
牛大娘小女儿崔瑜笙嗅着味道,斩钉截铁道:“肯定是筠婶婶家!”
牛大娘摇头,“不是青筠家!今晨我还听见郑旌吼青筠,说是家里的柴火和吃食都没了,要青筠去买,青筠出门后还没回来呢。”
“郑旌那个废物,读书读傻了,说什么‘君子远庖厨’,宁愿去酒楼买吃食,也不会亲自动手做饭。”
“也就是冬天冷,吃食还能放几日,否则他早饿死在家里!”
牛大娘儿子儿媳都在感慨,替陈青筠感到不值。
“筠婶婶命也太苦了。”
牛大娘看着越下越大的雪,总觉得天有些怪,就怕和十几年前一样,大雪封城,要是成了灾,以后在家都不敢做吃食。
“相公,你说我们要不要也做些吃食?”
崔老大闻言,也停下铲雪的动作,抬头看着漫天大雪,心里有不祥的预感。
“娘子,你是担心......?”
牛大娘重重点头,“瑜笙出生那年也是下了好大的雪,死了好多人......要不是我们囤的粮食多,瑜笙都活不到现在。”
瑜笙这个名还是他们请青筠取的,有‘劫后余生’之意。
“娘子这样一说,为夫也有些担心。”
得亏现在是冬天,否则他皱起的眉头都能夹死蚊子。
崔瑜笙疑惑问:“爹,娘,我出生那年真的有那么冷吗?”
崔瑜笙的大哥崔南道:“岂止是冷,简直是非常冷!”
“那一年,县城好多百姓都因为柴火不够而被活生生冻死,而且大雪封城,别说出去买吃食,就连院子里的雪都铲不及。”
“没有柴火,没有吃食,无数百姓冻死饿死,甚至还有百姓冒着大雪出来抢吃食!”
“当年娘怀着你,若不是爹担心娘被冷着饿着,特意备了很多木炭和吃食......说不定我们全家都没了。”
“整个风竹巷,至少有五户被冻死,还有两家被灾民杀害......”
那年的灾难,可谓是他们的噩梦。
崔南说起这事不由心里发寒,那年他十五岁,亲眼看到几个饿红眼的灾民爬上自家的墙头,他们想要翻墙进来找吃食。
好在他们反应快,将化掉的雪水泼在灾民身上,冻得他们浑身结冰,直接晕厥,这才保住自家院子。
牛大娘至今心有余悸:“不行,越说越怕,现在赶紧准备些吃食,可不能再像那年那样,烧火被人发现我们家里有柴火和吃食!”
她原本就心慌,现在更是浑身打颤,她猛地扔下手里的铲子,狂奔进屋。
他们是经历过一次的人,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现在还未到做晚膳的时间,苏夏和牛大娘家都已经开始做吃食。
苏夏还在熬粥,粥味很香,但很快就被牛大娘家的吃食给盖住。
牛大娘家人多,要做的吃食可不少,但是他们只能利用雪保鲜吃食,所以做的量没有苏夏的多,吃食做起来也快,各类香味都有。
这阵香味可把周围的人馋得不行,不过大家都十分理解。
虽然还有接近两个月才过年,但冰原县受天气的限制,大部分百姓都会选择在冬月置办年货,毕竟到了腊月出门都成问题,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