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市井烟火,微光汇聚
随着宣府城经济逐渐步入正轨,大街小巷重现往日的热闹与繁华。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有许多小人物的故事悄然上演,他们的命运,也与宣府城的发展紧紧相连。
集市的角落里,有个名叫阿福的年轻货郎。他每日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售卖着针头线脑、胭脂水粉等小物件。阿福为人憨厚老实,价格公道,还时常帮衬孤寡老人,在街坊邻里间人缘极好。
一日,阿福像往常一样在集市摆摊,一位身着锦衣的公子哥带着几个随从路过。公子哥随手拿起阿福摊上的一支簪子,端详片刻后,嫌弃地扔在地上:“就这破玩意儿,也敢拿出来卖?”随从们立刻哄笑起来。
阿福满脸委屈,却又不敢发作,只能默默捡起簪子。这时,恰好陈百万路过,看到这一幕,他眉头一皱,走上前去。
“这位公子,买卖不成仁义在,何必如此刁难一个小货郎?”陈百万笑着说道,语气却带着一丝威严。
公子哥打量了陈百万一番,见他气度不凡,心中有些忌惮,但仍嘴硬道:“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陈百万也不生气,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放在阿福摊上:“这簪子我买了,就当给这位小兄弟解解围。”说完,又转头对阿福说:“小兄弟,别往心里去,好好做生意。”
阿福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陈老爷,您真是大好人!日后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在宣府城的工坊里,有个叫阿强的年轻工匠。他虽然年纪轻轻,但手艺精湛,尤其擅长打造农具。随着工坊订单增多,阿强经常主动加班,毫无怨言。
有一次,工坊接到一个紧急订单,需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批农具。阿强带领其他工匠日夜赶工,却在关键时候发现一种特殊的钢材短缺。阿强心急如焚,他四处打听,得知城外有个废弃的铁矿,或许能找到所需的钢材。
阿强不顾危险,独自一人前往废弃铁矿。在矿洞里,他克服了黑暗和恐惧,经过一番艰难寻找,终于找到了足够的钢材。当他带着钢材回到工坊时,整个人灰头土脸,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批农具按时交付,客户十分满意,工坊也因此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工坊主对阿强赞赏有加:“阿强,多亏了你,这次你可立了大功!”
阿强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还有城南的王婶,她开了一家小小的面馆。宣府城的士兵和百姓都爱来她这儿吃面,不仅因为她的面味道鲜美,还因为王婶为人热情,总是笑脸相迎。
有一回,一位受伤的士兵来到面馆,身上带的钱不够。王婶看到他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孩子,别管钱的事儿,先吃碗热面,吃饱了才有力气养伤。”
士兵感激不已,吃完面后,他红着眼眶说:“王婶,等我伤好了,一定来还您钱!”
王婶笑着摆摆手:“不用还,你们在前线拼命,保卫我们的家园,吃碗面算啥。”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如同点点微光,汇聚在一起,照亮了宣府城的每一个角落。而他们也在不经意间,为宣府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随着宣府城的日益繁荣,周边一些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有传言说,附近的一股山贼势力觊觎宣府城的财富,正在暗中谋划着袭击。林缚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在这个关键时刻,阿福、阿强、王婶这些小人物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他们是否会因为曾经的经历,挺身而出,帮助宣府城度过危机?宣府城的未来,在这些未知中,又将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