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天
1970年6月5日,清晨的山林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陈大山、小虎和李知青早早地从木屋中走出,开始了新一天的山林探索。
“今天咱们去东边那片沼泽湿地的深处,听说那里有一片独特的水生植物群落,还有可能遇到一些珍稀的水鸟,不过沼泽危险,大家务必小心。”陈大山一边说着,一边仔细检查着背篓里的长竹竿、防水皮靴、指南针和一些简单的急救药品。小虎兴奋得满脸通红,他穿上自己那双略显破旧但十分合脚的皮靴,还特意把前几天制作的简易水鸟哨子挂在腰间,满心期待着能引来水鸟。李知青则认真地把笔记本、绘图工具和一台老旧但还能用的相机装进背包,准备记录下这次独特的湿地之行。
三人沿着一条狭窄且泥泞的小路向沼泽湿地进发,小路两旁的野草长得格外茂盛,不时有晶莹的露珠滴落在他们的身上,带来丝丝凉意。一路上,陈大山给李知青介绍着沼泽湿地的生态系统,以及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辨别方向和确保安全。“在沼泽里,千万不能随意乱跑,那些看似平坦的地方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泥潭,我们要用竹竿试探着前进。”陈大山严肃地叮嘱道。
当他们来到沼泽湿地的边缘,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是一片广阔的水域,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水生植物,远处不时传来水鸟的叫声。陈大山穿上防水皮靴,拿起长竹竿,率先走进沼泽。他每走一步,都用力将竹竿插入水中,试探着地面的硬度。小虎和李知青紧跟其后,学着陈大山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前行。
在沼泽中走了一段时间后,陈大山发现了一片茂密的芦苇荡。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示意小虎和李知青停下,然后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突然,他听到了一阵轻微的“扑腾”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芦苇丛中挣扎。陈大山慢慢地靠近芦苇荡,用竹竿拨开茂密的芦苇,发现一只水鸟被困在了猎人遗弃的渔网中。
这只水鸟羽毛呈灰白色,嘴长而尖,翅膀上有一些漂亮的黑色斑点。陈大山认出这是一只苍鹭,是一种比较珍稀的水鸟。他小心翼翼地解开渔网,将苍鹭解救出来。苍鹭的腿部受了一些轻伤,陈大山从背篓里拿出草药,为它包扎伤口。“这只苍鹭受伤了,我们先带它回去养伤,等它康复了再放归自然。”陈大山对小虎和李知青说。
三人继续在沼泽中探索,陈大山在一片浅水区发现了一些奇特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的叶子呈圆形,漂浮在水面上,叶子的边缘有一些锯齿状的花纹,中间还开着一朵朵小小的黄花。陈大山仔细观察后,惊喜地说:“这是芡实,它的果实可以食用,也能入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水生植物。”
他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芡实,将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放入背篓。就在这时,小虎听到了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他顺着声音望去,发现一只色彩斑斓的小鸟站在一根芦苇上。这只小鸟的羽毛呈翠绿色,腹部是鲜艳的红色,嘴巴又细又长。小虎兴奋地拿起水鸟哨子,轻轻吹了起来。小鸟似乎被哨声吸引,朝着他们飞了过来。
李知青迅速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小鸟在他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后,又飞走了。陈大山笑着说:“小虎,你的哨子还真管用,不过可别打扰到这些小家伙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沼泽中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三人找了一个相对干燥的地方休息,吃了一些干粮,喝了点水。陈大山看着周围的环境,感慨地说:“这片沼泽湿地是大自然的宝藏,里面的生物种类繁多,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休息片刻后,他们继续前行。在沼泽的深处,陈大山发现了一片睡莲池。一朵朵睡莲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李知青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他拿出绘图工具,开始认真地描绘这片睡莲池。
小虎则在一旁好奇地观察着睡莲,他发现睡莲的叶子下面有一些小鱼在游动。他伸手想去抓小鱼,但刚一伸手,小鱼就迅速地游走了。陈大山看着小虎的样子,笑着说:“这些小鱼可机灵了,你是抓不到它们的。”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橙红色。三人带着解救的苍鹭、采摘的芡实和满满的回忆,踏上了回家的路。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分享着今天的收获和感受,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回到木屋,陈大山为苍鹭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小窝,将它安置好。小虎和李知青则帮忙准备晚餐,他们用采摘的芡实煮了一锅香甜的芡实粥,还炖了一些野兔肉。
晚饭后,三人围坐在木桌旁,陈大山讲述着自己年轻时在山林中的冒险经历,小虎和李知青听得入神。夜深了,山林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陈大山、小虎和李知青躺在木床上,带着对明天的期待,渐渐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