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巍峨的皇宫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
紫禁城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气氛。
自从朱元璋下旨要举办武状元比武以来,整个应天府都沸腾了。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着谁能夺得这武状元的头衔。
奉旨筹办此次盛事的丞相李善长和左丞相胡惟庸此刻正忙得焦头烂额。
李善长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
他仔细地翻阅着手中的名单,不时用朱笔批注几句。
胡惟庸则在一旁来回踱步,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与李善长低声商议。
“善长兄,此次武状元比武,非同小可,陛下十分重视,咱们可马虎不得啊!”
胡惟庸语气凝重地说道。
“惟庸兄所言甚是,此次比武不仅要选拔出真正的武林高手,更要彰显我大明国威,震慑宵小。”
李善长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
“所以,各项事宜都必须安排妥当,万万不可出半点差错。”
“场地布置得如何了?”
胡惟庸问道。
“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在城外的演武场搭建好了擂台,周围也设置了观礼台,可以容纳数万人观看。”
李善长答道。
“嗯,安全方面也要加强,确保万无一失。”
胡惟庸补充道。
“陛下和皇后娘娘都会亲临现场,还有各位皇子、公主,以及文武百官,安全工作不容有失。”
“我已经安排了锦衣卫和御林军加强巡逻,确保比武期间的安全。”
李善长说道。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例如比武的规则、奖赏的设置等等。
李善长事无巨细,一一安排妥当。
胡惟庸则在一旁查漏补缺,两人配合默契,效率极高。
应天府的达官显贵、军中将领们也都翘首以盼,纷纷打探着关于武状元比武的消息。
尤其是燕王朱棣要挑战冠军侯朱枫的消息传开后,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听说了吗?燕王殿下要挑战冠军侯!”
“可不是嘛!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好戏啊!”
“冠军侯可是北伐的大英雄,单骑冲阵,无人能敌!”
“燕王殿下虽然勇猛,但恐怕也不是冠军侯的对手吧?”
“这可不好说,燕王殿下这些年南征北战,武艺也精进了不少,说不定能给冠军侯一个惊喜呢!”
人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对这场比武充满了期待。
在武将圈子里,这场比武更是成为了热门话题。
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开国功臣都对这场比武充满了兴趣。
他们私下里也在猜测着这场比武的结果。
“老常,你觉得燕王和朱枫,谁能赢?”
徐达问道。
“朱枫的武功确实高强,但燕王殿下也不是等闲之辈,这场比武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常遇春沉吟片刻,说道。
“我看啊,这场比武,最精彩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蓝玉则在一旁笑道。
“两位都是当世豪杰,他们的比武,必定是一场龙争虎斗,精彩绝伦!”
徐达自然知道常遇春和蓝玉是不愿意得罪朱棣,所以才会说出这种冠冕堂皇的话。
朱标身着太子常服,玄色金丝滚边,低调却不失奢华。他端坐在朱枫府邸的正厅,手中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眉宇间带着一丝担忧。朱枫则一身素衣,静静地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二弟,你就不要推脱了!”朱标放下玉佩,语气诚恳,“武状元非你莫属。”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你要手下留情,莫要伤了老四。”
朱枫闻言,笑容中多了几分无奈,“大哥,这武状元对我来说,实在没有意义。”他并非矫情,自从下山以来,经历了无数生死搏杀,早已看淡了名利。更何况,以他如今的武功,这武状元的头衔,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朱标叹了口气,“二弟,我知道你志不在此,但父皇的意思,你也明白。他希望你能在比武大会上展现实力,震慑宵小,也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明朝的威风。”
“大哥,我明白父皇的苦心,但我真的……”
“二弟,”朱标打断了他,“我知道你不想出风头,但这次比武,不仅仅是为了你,也是为了我大明江山。老四这些年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但他性子急躁,容易冲动。这次他挑战你,恐怕也是想证明自己。你若不应战,他心中难免不服,甚至会滋生怨恨。”
朱枫沉默了,他知道朱标说的有道理。朱棣虽然勇猛,但论武功,确实不如他。若是他拒绝应战,朱棣必然会觉得他看不起他,甚至会认为他是在逃避。
“大哥,我明白了。”朱枫终于点了点头,“我会参加比武,也会手下留情,不会伤了四弟。”
朱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二弟,你能理解就好。我知道你武功高强,一百个老四绑一起,也不是你的对手。”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你也要小心,老四这些年苦练武艺,也并非泛泛之辈。”
朱枫笑了笑,“大哥放心吧,我会注意的。”
兄弟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话题从国家大事,到家常琐事,气氛轻松融洽。朱标看着眼前这个失而复得的弟弟,心中充满了感慨。
“二弟,”朱标起身,拍了拍朱枫的肩膀,“这些年,你受苦了。”
“以后,我们兄弟二人要齐心协力,辅佐父皇,治理国家,让大明江山更加繁荣昌盛。”
“大哥,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燕王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前来为燕王朱棣加油鼓劲的皇子们络绎不绝,府内一时人声鼎沸。
最先到达的是朱樉,秦王。他身材魁梧,声如洪钟,一进门就大笑道:“四弟,这次武状元,非你莫属!我早就看那朱枫不顺眼了,不过是仗着几分蛮力,就敢号称天下无双,真是笑话!”
朱棣连忙起身相迎,笑道:“二哥谬赞了,朱枫的实力不容小觑,小弟我可不敢掉以轻心。”
朱樉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豪迈地说道:“怕什么!你可是我朱樉的弟弟,天生神力,武艺超群,那朱枫就算再厉害,也绝不是你的对手!这次比武,你就放开手脚,狠狠地教训他一顿,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紧接着,三皇子朱棡,晋王,也 紧随其后:“四弟,好好比试,莫要辜负父皇的期望。”
朱棣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三哥放心,小弟定当全力以赴。”
随后,五皇子朱橚,周王,也来了。他精通医术,博览群书,为人温文尔雅。他走到朱棣面前,关切地说道:“四哥,比武切记要小心,点到为止,莫要伤了自己。”
朱棣感激地笑了笑,说道:“五弟的关心,哥铭记于心。”
雕梁画栋的燕王府内,原本热闹非凡的景象随着一个身影的出现瞬间凝固。
太子朱标,一身明黄色太子常服,腰间玉带熠熠生辉,缓缓步入王府大厅。
他面沉似水,目光如炬,一股凛然的威压瞬间笼罩全场。
原本喧闹的皇子们,如同被掐住脖子的公鸡,声音戛然而止。
朱樉、朱棡、朱橚等人脸色骤变,原本轻松的神情被敬畏和恐惧所取代,一个个噤若寒蝉,垂首而立,大气也不敢出。
朱棣见状,连忙上前行礼:“大哥,您怎么来了?” 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朱标并未理会朱棣的问候,而是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冷哼一声:“好一个热闹的燕王府!孤还以为走错了地方,这是在为四弟庆祝,还是在密谋?”
这冰冷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朱樉等人吓得面如土灰,双腿微微颤抖。
他们从未见过朱标如此震怒,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太子,此刻却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威严。
朱标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朱樉身上,语气更加严厉:“秦王,你身为皇子,不思为国效力,却在此煽风点火,挑拨兄弟关系,成何体统!”
朱樉吓得浑身一哆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说道:“大哥,臣弟知错了,臣弟再也不敢了。”
朱棡和朱橚见状,也连忙跟着跪下,齐声说道:“大哥,我们知错了。”
朱标冷冷地看着他们,语气中带着一丝失望:“你们都是父皇的儿子,是大明的皇子,肩负着国家的重任。父皇对你们寄予厚望,你们却如此让他失望!”
他顿了顿,语气略微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冠军侯是父皇的义子,即将与二弟比武,本是兄弟间的切磋,你们却在这里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若这场比武真的出了什么差池,你们担当得起吗?”
众人不敢言语,只是低着头,瑟瑟发抖。
朱棣也跪了下来,低声道:“大哥教训的是,小弟日后定当约束兄弟们,谨言慎行。”
朱标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起来吧。孤希望你们记住今日的教训,日后好自为之。”
众人这才敢慢慢起身,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直视朱标的目光。
朱标环视一周,语气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却依旧带着一丝威严:“孤还有要事处理,就不在此多留了。四弟,你好好准备比武,莫要辜负父皇的期望,还有,我交代冠军侯了,他会手下留情的。”
说完,朱标转身离去,身影渐渐消失在门口。
朱棣顿时感觉昏暗:冠军侯会手下留情?我不需要他手下留情!
随着朱标的离开,压抑的气氛才逐渐散去。朱樉等人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们这才意识到,太子之威,不可侵犯。
朱棣望着朱标离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大哥的训斥并非针对他一人,而是为了维护皇室的尊严和兄弟间的和睦。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比武大会上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不辜负父皇和大哥的期望。
让所有人知道,燕王朱棣一人可扫北!
太子朱标的威严,让其他皇子畏惧。
徐府庭院,花木扶疏,假山流水,一派宁静祥和。徐妙云一身劲装,束发高冠,英姿飒爽,正欲跨出府门。
“云儿,站住!”一声低沉的喝止,徐达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虎目中带着一丝不悦。
徐妙云脚步一顿,转身面向父亲,拱手道:“父亲。”
徐达上下打量着女儿的装扮,眉头紧锁:“你这是要去哪里?”
“孩儿听闻今日武状元比试,想去看看热闹。”徐妙云语气平静,却掩不住眼底的跃跃欲试。
“胡闹!”徐达厉声呵斥,“你一个女儿家,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况且这次比武非同寻常,高手如云,刀剑无眼,你去了岂不危险?”
徐妙云不服气地反驳:“父亲,孩儿自幼修习拳脚,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为何不能去见识一番?况且,女儿也想在武状元比试上,一显身手!”
徐达脸色一沉:“妙云!休得胡闹!你即将成为冠军侯夫人,更应该谨言慎行,怎可如此任性妄为?速速回房去,不得再提此事!”
徐妙云咬了咬唇,心中虽有不甘,却不敢违抗父命,只得低声道:“是,父亲。”
徐妙云回到房间,心中烦闷不已。她自幼习武,巾帼不让须眉,渴望在比武大会上展现自己的实力,却因为女儿家的身份而被父亲束缚,无法一展抱负。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去见识这场盛会。
第二天一早,徐达早早便去了军营。
徐妙云见父亲离去,心中暗喜,立即唤来贴身丫鬟,为自己换上一身男装,束发高冠,英姿勃发,俨然一位翩翩公子。
她悄悄溜出府邸,径直前往国子监。
国子监内,气氛热烈,众多博士正聚集在一起,谈论着即将举行的武状元比试。
自宋朝以来,武举考试逐渐式微,已有五百年未曾出现过武状元,如今明朝重启武举,自然引来无数关注。
徐妙云来到国子监门口,只见门口人头攒动,不少学子和百姓都聚集在此,想要一睹武状元的风采。她略微整理了一下衣冠,便昂首阔步地走了进去。
正当徐妙云沉思之际,一位博士突然问道:“诸位,你们觉得,谁会是这次的武状元呢?”
这个问题一出,众博士再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时之间,国子监内热闹非凡。
“诸位,这武状元之位,花落谁家,可有人心中已有定数?”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博士捋着胡须,笑呵呵地问道。
“依老夫之见,这冠军侯朱枫,武艺超群,力敌千钧,必是武状元的不二人选。”
一位身材魁梧的博士说道。
“冠军侯的确勇猛过人,但此次比武,高手如云,胜负犹未可知啊。”
另一位博士摇头道,“我听说,那燕王朱棣,也是一位武艺高强之人,不容小觑。”
“燕王殿下虽然武艺不凡,但比起冠军侯,还是略逊一筹。”
先前那位魁梧的博士反驳道,“冠军侯曾在北伐战争中,单骑冲阵,斩杀敌将无数,此等功绩,岂是燕王所能比拟的?”
“话虽如此,但燕王殿下年轻气盛,说不定会有什么奇招制胜。”一位年轻的博士说道。
“诸位,莫要忘了,除了冠军侯和燕王殿下,还有不少武艺高强的武将参赛,例如那……”
徐妙云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博士们的议论,心中暗自思忖。
她对朱枫的英雄事迹早有耳闻,也对燕王的雄心壮志有所了解,但她更想亲眼见证这场比武,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武状元。
就在这时,一位博士突然说道:“诸位,自宋朝以来,已经五百年没有武状元了,如今明朝重启武举,这第一位武状元,意义非凡啊!”
“是啊,这武状元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荣耀,更代表着国家的武力强盛。”另一位博士附和道。
“想当年,岳飞岳武穆,便是宋朝的武状元,他精忠报国,力挽狂澜,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老博士感慨道。
“岳武穆的确是一位英雄人物,只可惜……”
一位博士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叹了口气。
徐妙云听到这里,心中也颇为感慨。
她心中暗想,如果自己也能成为像岳飞那样的英雄人物,那该多好!
徐妙云听着他们的议论,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这场比武,亲眼见证谁才是真正的武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