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夜,浓稠如墨,星辰隐匿,唯秦宫灯火摇曳,仿若一头负伤蛰伏的巨兽,暗暗喘息。秦献公负手立在殿内,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狭长,投在冰冷的地砖上,恰似他此刻沉重而孤决的心境。
鸿门宴后,反对派大臣虽暂被制住,可朝堂之下暗流涌动。公族们闭门密议,对献公的变法主张怀恨在心,怨言纷纷如毒瘴,在咸阳的街巷间悄然蔓延。街头酒肆,常能听闻公族子弟醉后咒骂,言献公悖逆祖制,必遭天谴;巷尾陋室,更有老臣心腹喟叹世风日下,秦国将亡于“乱政”。
献公深知,变法之路,荆棘丛生,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每念及此,他彻夜难眠,反复思忖应对之策。而此刻,边境急报传来:魏楚联军蠢蠢欲动,虽使者已赴楚周旋,秦军也严阵以待,但局势依旧危如累卵。内忧外患,如两把利刃,悬于秦国脖颈。
嬴渠梁在边境,营帐内烛火通明。他身披战甲,对着沙盘沉思,身旁将领环绕,静候指令。深知此番出征,不仅为守土御敌,更为给父王的变法争取时机,稳固朝局根基。他传令下去,加强巡逻,鼓舞士气,又修书一封,详述边境军情与应对之策,遣快马送回咸阳。
咸阳宫中,魏雯月也并未闲着。她出身魏国,深知魏楚习性,主动求见献公:“父王,臣妾听闻楚国贵族奢靡,喜爱奇珍异宝、华服美饰。我秦国若能投其所好,在礼单中添上几样稀世之物,再许以通商互利,或可让楚王迟疑更甚。”献公目光一亮,颔首赞许:“爱妃所言甚是,此事便交由你去筹备。”魏雯月领命而去,身影婀娜却透着坚毅,穿梭于宫廷库房,甄选宝物。
数日后,楚国朝堂。秦国使者呈上礼单,珍宝熠熠生辉,又陈说利弊,言辞恳切。楚王手抚美髯,眼中贪婪与犹疑交织。一旁谋士进言:“大王,秦国此举意在离间,不可轻信。魏虽有野心,可秦亦不可小觑,此时出兵,胜负难料,不如坐山观虎斗。”楚王沉吟良久,终是决定按兵不动,遣回魏使,暂观局势。
消息传回秦国,朝堂上下松了口气。但献公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变法若不成,秦国仍难长治久安。于是,他决意趁热打铁,加快推行军功制。
一日朝会,献公环视群臣,沉声道:“诸位,秦军能守土退敌,靠的是将士用命。今欲强国,必赏功罚过,唯才是举。即日起,废除旧有爵位世袭,凡公族子弟、平民百姓,皆以军功获爵禄、享田宅。”言罢,殿内哗然。
公族元老嬴驷怒而起身:“大王,此举万万不可!公族血脉,传承百年,世袭之制乃国本所依,若废,秦国将无忠勇之士,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众公族纷纷附和,声浪几乎掀翻殿顶。
年轻将领白起却挺身而出:“大王英明!秦国欲挣脱困境,当破旧立新。末将出身平民,凭战功方有今日,若论世袭,何来为国效力之机?公族若真有本领,何惧疆场建功!”
双方僵持不下,献公见状,猛拍案几:“诸卿莫争!三日后,于校场举行比武大会,公族、将士皆可参赛。胜者封官晋爵,任军中要职;败者,若仍想荣华,便依新制,从底层做起,凭本事晋升!”
此令一出,咸阳城再次沸腾。公族子弟们为保颜面,日夜苦练武艺;军中将士盼出人头地,更是摩拳擦掌。校场周围,百姓奔走相告,都想一睹盛况。
比武当日,骄阳似火,校场彩旗猎猎。看台上,献公端坐中央,目光冷峻;公族与将士分列两侧,神色各异。随着一声令下,比武开场,一时间,刀光剑影,尘土飞扬。
公族子弟仗着精良装备、名师教导,初期占得上风;但军中将士实战经验丰富,韧劲十足,渐渐扳回局面。场下呐喊助威声震耳欲聋,气氛炽热如焰。
嬴渠梁的亲信赵弋,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他身形矫健,目光如炬,手中长剑使得出神入化。对阵公族高手嬴桓时,虽身负轻伤,却毫无惧色,剑招凌厉,寻得破绽,一举夺魁。
观赛众人,或惊叹,或懊恼,或钦佩。献公起身,高声宣布:“赵弋英勇,即日起封都尉之职,赏田百亩!望诸卿以此为榜样,奋进报国!”言罢,目光扫向公族,满含深意。
公族们虽心有不甘,可事实在前,也无话可说。经此一赛,军功制推行阻力稍减。献公趁热打铁,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鼓励耕织、兴修水利、重订律法,秦国上下,渐显蓬勃之气。
然而,变法触动旧势力根基,反对之声仍不绝于耳。公族暗中勾结他国商贾,囤积物资,妄图扰乱民生;朝堂上,守旧大臣借故拖延政令施行,阳奉阴违。
秦献公与嬴渠梁、嬴虔等密议对策。嬴渠梁进言:“父王,变法既行,当以雷霆手段整治乱象。对囤积居奇者,重罚抄家;对违抗政令者,撤职查办,绝不姑息。同时,选派干吏赴各地督导,确保变法落地。”献公点头认可,当即部署。
一时间,咸阳街头捕快穿梭,查处多起囤积大案;朝堂之上,数位顽固大臣被罢官免职。秦国百姓见官府决心,纷纷响应变法,开垦荒地、踊跃参军。
边境,嬴渠梁趁秦军士气高涨、魏楚联军内讧之机,果断出击,收复失地百里,声威大振。捷报传至咸阳,举国欢庆。秦献公望着满朝振奋之象,心中五味杂陈。这一路,步步惊心,血雨腥风,但秦国这艘巨舰,终于在惊涛骇浪中,艰难转向,向着曙光初绽的彼岸,缓缓驶去。而前路漫漫,荆棘犹存,嬴氏一门与万千秦人,唯有砥砺奋进,方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不世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