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此时秦宫,由于被公子连围城,人人自危。双方都放出悬赏对方头颅的消息,使得公子连和太后李婵娟,更是出门增加了许多忠心的随从,公子连围而不打,使得城内生活用度,各种物价满天飞,怨声载道,只有月余,城里老百姓已经开始骂娘了。
这时,西城门,有一个守城的官兵,名叫卫忠,此人之前原本是一名参将,奈何做错事,被太后贬至,做了守门的官,本来就心有怨言。眼下见公子连围城,次贼感到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奈何其他人忠心耿耿,此贼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种历史上不起眼的小人物,有时候却无意间成为左右历史进程的关键细节。
此时朝堂内,大臣们已经七嘴八舌,吵得不可开交。太后看着这些昔日口口声声表忠心的大臣们,全无计策,不免有所伤感。
“臣认为,此时,应该护送幼主杀出一条血路,逃亡他国,已图东山再起”
“逃哪?逃哪不经过魏国,公子连有魏国的支持,此子借的就是魏国的势”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照这样围下去,城中的粮食,能坚持多久,久则生变。”
“那你说,该怎么办”
“我要知道怎么办,还用问你”
几个大臣,吵了半天,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够了”太后厉声说道
“先通知下去,死守,我们没粮食,对方就有粮食了?督促围剿的军队,加快围剿,否则提头来见,但凡绞杀公子连首级者,重赏”
周围大臣,见太后心意已定,也不好再说什么。退朝后,大家纷纷各自回家收拾东西,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
此时,正是双方扳手腕的关键时期,虽然公子连已进入国内,但大多数人态度仍在观望之中,不到最后一刻,胜负未定。
而城外,派出去绞杀公子连的部队,连连受挫,赢虔的军事能力,在战场上已经有所展现。使得守城的军士,再不敢主动出击。
同时双方都加大了策反工作力度,秦太后李婵娟掏空府库,犒劳在前线取得军功的将士。
不少将领,甚至祸患百姓,冒领军功。以至于,老百姓怨声载道。
太后由于年轻,一时间有点自乱阵脚,反观公子连这边,倒像是没事人一样,列阵以待。静观其变。
公子连知道,他已经等待了太久。
而这个时刻,更需要谨慎。
一步不小心,等待他的又将是万丈深渊。
此时,他还是想派出人手,去和太后和谈,一方面,探探对方的底,一方面,也为军事进攻做好准备。
但派出去的和谈的人,都被太后杀了,太后不愿意退位和让步。
和谈无望,只能攻城了。
但面对着固若金汤的都城,公子连觉得自己手上的这点兵力,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此时,西城门守将卫忠的投诚信,无疑是雪中送炭。
人,有时候之所以能够成功,好多时候,都是顺势而为,一顺百顺。
此刻卫忠的叛变,就是这局死棋,最大的变数。
此刻城外军账内,大家一行人围着城防图,仔细的研究。
商谈行军方案。
夜里,二更天,卫忠一行人杀了几个不愿投诚的军士,悄悄的打开城门,公子连亲率精锐1万人,入西城门与卫忠接应。
霎时间,东面,赢虔统帅所部2万人,包括新投诚的军士,强攻东门,城内兵力尽数被吸引,西面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公子连已经砍杀完为数不多内卫,直奔王宫而来。
此时,太后正在熟睡,听闻,公子连已经打进宫内,
花容失色,赶忙穿衣准备逃走。
哪料,周围几个贴身侍卫,起了反心,趁太后不注意,背后割了太后李婵娟、秦出公的头颅,早早的跪在宫殿门外,迎接公子连的到来。
就这样,闹哄哄的折腾了一晚上,一场宫廷政变,戛然而止。
公子连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王位,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流浪生活。
摆在秦献公面前的,依旧是积贫积弱的秦国,在魏国生活的这些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强大秦国,而当下,他终于拿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时,他才意识到,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美好。
贵族势力依旧很强,政变后军士集团势力空前加强,农民和流民的安置问题依旧存在,各种势力犬牙交错,急需要他这个国君来安抚人心。
而他最擅长的就是安抚人心,他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正是这些磨难,让他更容易理解老秦人,现在面临的困难和难题。
此刻的秦献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秦献公,他终于可以做自己了。
前半生的屈辱和不堪,在这一刻,统统过去了,
他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王位,完成了逆袭的全过程。
“既然秦出公已死,理应收敛厚葬”
“你们几个身为侍卫,却背主投敌,为人所不齿”
“来人,将这几个侍卫拿下,择日问斩”
“大王饶命,我们也是立功心切”
几个侍卫本想立功,却丢了性命。
第二天,秦献公命人厚葬秦出公,同时在对待殉葬的问题上,新出任的大臣们提议让原先侍奉秦出公的旧部官员们去统统去陪葬,秦献公不同意,并认为“活人殉葬必须废除!”
“主公,祖宗之法不可废啊!大秦殉葬制度执行280多年了!从穆公时代就开始了!”
“国本不可轻易动摇”,顽固派大臣纷纷谏言。
但秦献公此刻已经打定了主意,说到:
“祖宗之法也要适应形势的发展!
从上到下,一年咱老秦人得多少人为了死人而陪葬?
“这些人都是秦人,都是老秦人的血脉,大家不觉得痛心吗?”
秦献公低声反问到。
赢虔看着父亲,说道:
“这些人如果活着,可以派去参军打仗,生产粮食,为什么要让他们去殉葬?用自戕的方式,而强大我们的敌人?
说着,左手半握着剑鞘,走到了公子连身边,给人一种不怒而自威的感觉。
通过提议废除殉葬制度,秦献公迅速掌控了朝堂的话语权,让一些还在观望的官员站好了位置。
当然,最高兴的是那些原本因为秦出公死亡,要去殉葬的官员,此刻他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遇到了秦献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秦献公一上台,彻底废除了秦国实行百年的活人殉葬制度,举国上下为之欢腾,秦国老百姓拍手叫好,也让秦献公在国内的声望直线上升,为古老的秦国注入了新的生机和血液。
只可怜,秦国太后和秦出公,孤儿寡母,倒在了历史的车轮当中,生于王侯家庭,就注定要比一般人,经受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公子连厚葬秦出公,把王侯摆在应该摆的位置上,让王权进一步加强。
此刻无数老秦人正默默看着他,一场风雨正在悄悄袭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