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刘备觉得赵祯性格温和而真诚,故意夸张地表现自己情绪,以打消对方的疑惑。
从赵祯的表现来看,刘备的表演起到了效果,让他开始思考刺杀事件背后的真相——袁绍的警告。
现在刘虞在袁绍手中,不管刘虞主观上怎样想,袁绍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在谈话中,赵祯迅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提醒刘备站队。
再深入分析一点,刘虞明明有直接号令刘备退兵的本领,但他却没用。
这算是刘虞与袁绍关系不佳的证明,亦或是袁绍还打着别的算盘?
刘备脑袋越想越乱,错综复杂的局势令他异常烦躁。
之前袁绍还想拥立刘虞称帝呢,鬼知道刘虞到底对袁绍什么看法。
说到底,刘备对冀州和幽州了解还是太少。
沉吟片刻后,刘备叫来陈群是仪等人,商议如何应对这封信件。
众人听完前因后果,俱陷入沉默。
明明能让刘备直接撤退,却没有这么做,反倒煞有其事地来了一次“警告”。
陈群说道:“这可能是赵王向袁绍的一次示威。他或许担心对袁绍百依百顺的话,最终会被袁绍推进黄袍加身的深渊。”
长孙无忌则道:“赵王以道义处世,兴许主观上有不想冤枉主公的意思。”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最终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
长孙无忌建议道:“事出突然,我们对赵王和袁绍了解太少,因而只能胡乱猜测而不能选择出正确结果。主公不妨派人分别拜访袁绍和赵王,试探一番二者态度。”
“如果是赵王向袁绍示威,那我们便无需担心赵王令主公退兵。主公可暗地与赵王结盟,施压于袁绍,避免袁绍强推赵王称帝。”
“如果袁绍另有打算,亦可探查一二。”
陈群补充道:“赵祯为赵王亲信,二人之后此后必会有书信往来。主公不妨将赵祯留在青州,与其交好,如此亦可试探赵王想法。”
刘备现在处于无计可施的状态,便接受了长孙无忌的建议,派孙乾拜访袁绍,是仪拜访赵王。
做好安排后,刘备忽然意识到一点:自己现在是公孙瓒的盟友,却向他此生大敌刘虞和袁绍遣使,万一有心之人多加利用...
想到这儿,刘备又派简雍出使公孙瓒,向其说明自己的困境。
刘备等人七嘴八舌讨论了半天,张飞大部分内容没有听懂,最后一拍脑袋,问道:“那咱们跟袁绍是打还是不打?国让还在渤海配合公孙威行动呢。”
长孙无忌询问刘备:“主公您觉得可以速胜袁尚,继续扩张地盘吗?”
刘备满面忌惮,缓缓摇头。
长孙无忌于是说:“赵王可以令我们退兵,但将士辛苦作战夺得的土地咱肯定不会还回去。倘若在赵王下令退兵前,我们能继续夺取土地,那也就罢了。可关键我们不能速胜袁尚。”
“继续作战,空耗兵力,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如按兵不动,看看赵王到底做什么打算。”
所以,刘备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为——按兵不动,死守之前夺得的甘陵。
至于田豫,刘备没有安排对方,仍令其随公孙威作战。
常山郡。
“在下常山郡太守袁熙,见过赵王。”袁熙(刘邦)礼数并不周到。
刘虞还没有蠢到在袁绍大本营中呵斥袁熙的地步,相反,他十分感激袁熙的救命之恩:“本王之前拒绝大将军提议,导致大将军现在步入险境。大将军却仍愿派人驰援本王,实乃国之义士。”
袁熙得意大笑:“哈哈哈,民间有言:买卖不成仁义在。大王乃国之栋梁、汉室脊柱,我父焉有不救之理?让大王在孤城中受困一个月,还望大王恕罪。”
刘虞摆手:“无妨。”
袁熙见状,掏出早已准备好的话术,摇头叹息,挤出两滴眼泪:“实不相瞒,我父亲听闻大王被困的第一时间,便打算带兵救援,解幽州百姓倒悬之危。”
“不光我父亲,天下诸侯皆愤懑于大王遭遇。”
“公孙瓒残暴不仁,为一己私利放纵部下烧杀淫掠,异族人怎么了?为政以德,熙相信,只要施舍恩德,异族也会臣服我大汉。”
“异族的百姓就不是百姓吗?能用恩德处理的事情,绝不该用武力解决。公孙瓒就是一个刽子手!”
袁熙的话术十分高明,几句话令刘虞心花怒放,生出与袁熙相见恨晚之意:“贤侄所言甚是。公孙瓒残暴不仁,天下诸侯该并起而伐之。”
袁尚听罢大喜,又是一叹息:“但是,天下诸侯中偏偏有一人,仁义之名远扬,却助纣为虐,着实可恨。”
“若无此人,一个月前熙便能救出大王。”袁熙特意加重仁义二字。
刘虞坐直身子,身体前倾,体现出他的好奇:“可是先前派人刺杀我的安东将军刘备?”
袁熙点头:“是也。刘备的仁义之名,传唱于冀州。我父亲不愿与这等君子为敌,处处忍让,甚至主动将甘陵郡交给他。但他受公孙瓒蛊惑,执意与父亲为敌,成为父亲心头大患。”
在袁熙嘴中,袁绍成了为国为民的君子,刘备成了受人蒙蔽的傻子,公孙瓒则是不恶不作的小人。
刘备刘虞不清楚,那袁绍和公孙瓒啥样刘虞一清二楚。
“大将军会主动让出甘陵?”刘虞一万个不信。
袁熙摊开手:“那渤海还是父亲主动让给公孙瓒的。”
这下刘虞懂了,让郡的真相是袁绍害怕刘备,送出一郡做“礼物”,想跟刘备“交朋友”。
“我父亲主动将甘陵交给他,他也接受了,实在不该继续对冀州动兵啊!”
“熙听闻大王曾将父亲的计划全盘告知刘备,有恩于其人。不知大王可愿出面,令刘备撤退呢?”弯弯绕绕说了一大堆,袁熙总算扯到了正题。
方才一通扯淡,无非是向刘虞灌输“袁绍占据道义,刘备不义”的思想。
刘虞沉吟许久,暗自分析着袁熙的话语,又追问了几个问题,依旧没有找出逻辑漏洞,但始终没有答应袁熙的请求。
袁熙暗骂一句老狐狸,令人带刘虞下去休息,好生看管。
刘虞离开后,陈平进入。
袁熙摆手撇嘴,对他说道:“妈的,这老东西真难缠。我估摸着他还想看看刘备到底什么态度。要不是刘虞这老家伙身份高,郦食其说啥都不来,我才懒得应付他。”
“辛评那蠢货连刘虞的面也没见上,我真服了。让他把消息传给父亲吧,问问他刘虞不配合的话之后该如何行动,或者说如何让刘虞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