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牛的年轻男子拿到银子当即和给司伯言他们一人磕了一个头,他的瞎眼老娘总算是有救了。
她觉得此人面目不俗,以后说不定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于是便好奇地随问了他几句话。
“我看先生并非庄户人家,先生卖牛也是迫于无奈吧?”
“小可卖牛确实并非本意愿,可家中逢祸事,实在也是迫不得已,哪怕散尽家财能救得母亲回来,在小可看来也是心甘情愿。”
“看先生手里还拿着一本杂言,看来先生会识文断字。”
“姑娘好观察,小可原本是西河村王员外家教书先生。”
“..........”
她发现这人满腹经纶,谈起诗词歌赋,包括民生也是头头有道,一问才知道他原本是一个教书先生,可是因为得罪了东家被辞退。
得罪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因为怜悯员外家中下人,不由得为下人多说了几句话惹来员外的恼怒。
因此被员外辞退。
一边丢了活计,一边家里老母亲又生病了,实在是没有法子才把家里的牛给卖了。
司九月突然萌生一个想法,她思考一番后告诉男人如果以后需要帮助可以去巴乃村找她。
但是她也不是白帮助他,如果他需要她的帮助,那就需要用他的学识去换,因为家里娃多缺少一个教书先生,与其把娃们都送到学院。
那不如直接请一个私塾先生回家教书。
男子听完后一脸的感激,但是现在牛卖了这么多银子,暂时应该不会需要别人的帮助,于是他心怀感恩地拒绝了司九月的好意。
临走之前司九月让他一定要把银子藏好,现在世道这么乱,万一被抢了,他就啥都没有了。
男子感动地直点头,他拿着卖完牛的缰绳握在手里说以后有机会他一定报答司九月。
司九月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她看着男子离开的背影,心里觉得好像少了一件事,连忙开口又追了出去,“还未请教先生贵姓?”
“在下姓陈,名庆之!”
男子的眼眸中带着几分读书人的温润。
司九月听到后浑身一震,这不是这本书里的名臣吗?
根据记载他是那种连马都骑不好,并且拉不开弓的文弱书生,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
男主逃难到上思城偶然遇见他卖牛,因为欣赏他的学识高价买回去他的牛,后来又学着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法子请他 出山为军师。
从此以后陈庆之便成了男主的近臣。
书里说他夜袭只带两百 人就击溃了敌军两千人的先头部队。
没想到今天教她遇见这等奇人,这可真是便宜她了。
司九月又面带尊敬地拱手道:
“先生,其实九月也识得药学,如果先生不嫌弃可以把您母亲的病情告诉九月,九月可以赠一副药给先生。”
“当然,这是无偿赠与,请先生不要担心银两的事情。”
“那小可就有劳姑娘。”
他把老母亲的病情仔细道来,声音温言细语,好似后世的国学大师,说完后陈庆之一脸期待地看着她,因为他已经找了许多郎中。
可是那些江湖郎中只一味开方子,却没有一个方子能救得他母亲性命。
司九月认真听完后发现他母亲应该是得了肺炎,所以日夜咳嗽不止,由于古代没有消炎药,一旦炎症入肺就无法医治。
在陈庆之的期待下司九月从衣袖里面掏出一个白色小瓷瓶。
瓷瓶里面装的是头孢。
治疗他娘的病肯定有奇效。
“这药是九月精心用草药炮制而成,对于治疗咳疾有奇效,还请先生不要推辞。”
“每日三粒,连服七日,必定能痊愈。”
“小可多谢九月姑娘,日后若有缘分,小可一定竭尽全力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
“无碍,只要先生记得,有困难就来找九月就成,九月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广交天下好友。”
“九月姑娘胸襟眼界非一般人可比拟,如有机会小可定然会去拜访姑娘。”
“家中老母还望小可早归,小可不可再耽搁,小可先告辞!”
“先生慢走!”
司九月已经知道他的大概情况,她大不了也学着刘备的计策,三顾茅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另一边。
李大 山他们已经把另外一头牛已经买好了。
正打算去吃午饭,但是一看见她和卖牛的书生交谈得十分起劲,于是谁也没打扰她,等她和书生交谈完了才叫她去吃饭。
走在路上司伯言问她为何对刚才买牛的书生另眼相看。
司九月笑着问道:
“爹可曾听说过陈庆之这个名字?”
司伯言闻言颦了颦眉:
“你是说刚才买牛的男子叫陈庆之?”
“正是!”
“此人有几分本事,爹也曾经听说过,他曾是桂州府贡生,写的文章普通人无法理解,为人固执,且不通官道,后面爹就不知道他的情况。
没想到在此地会见到他。”
司九月听完心里有了一个计较。
“爹,以后这人说不定能和我们成为朋友。”
“你要觉得能结交也多条路,爹不反对,走吧我们先去吃点东西。”
.........
买了牛后司伯言带着众人去了一家饭馆,他让小二把好吃的都上上来,不要怕他没有银子结账,因此他单独要了一个二楼的大间。
货郎大爷和韩大柱他们看着满桌的菜都不敢下筷子,这一顿饭下来起码要一贯钱,太奢侈,赵八说伯言兄弟心善,今天带大家出来吃个好的。
如果大家不肯吃反而叫伯言兄弟的一番好意浪费了。
后面司伯言也跟着劝了几句,大家这才一起动筷子吃饭。
货郎大爷和韩大柱看着满桌的饭菜也是百感交集,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己肯定是上辈子修了大功德,这辈子才能和司家人一起上桌吃饭。
吃饭间。
货郎大爷和韩家两兄弟一直不停地举碗感谢司伯言。
司伯言却摇着头说着都是他闺女的功劳,他起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要谢也应该是谢九月才对。
于是乎。
半桌的大老爷们恨不得给司九月磕头感谢。
司九月想来一路的艰辛也忍不住眼眶发红,她一边站起来和大家说话,一边给货郎大爷夹菜,大家有缘分在一起就是一家人。
吃过午饭。
司伯言和众人又继续去市集买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