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尘的悉心辅佐下,朱瞻基将精力投入到国计民生之中,大明在经历南洋贸易危机后,逐渐恢复元气,国内一片蒸蒸日上之景。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粮食产量显着提升,可粮食价格却因供过于求而持续下跌。这让农户们忧心忡忡,辛苦一年的劳作,收入却不如以往。一位名叫李老汉的农户,满脸愁容地来到京城,找到林尘。
“林大人呐,您可得为我们这些种地的想想办法。这粮食丰收了,价钱却越来越低,我们卖了粮食连糊口都难,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哟。”李老汉说着,眼眶泛红,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哽咽。
林尘赶忙扶起李老汉,神色关切地说道:“老人家,您先别急,慢慢说。这粮食价格的事,我已经有所耳闻,朝廷定会想办法解决。您先跟我讲讲,这低价对村里其他农户影响大吗?”
李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影响可大了!大伙都指望着卖粮食换钱,如今这价钱,连买种子和农具的钱都凑不够,明年的地都不知道咋种。”
送走李老汉后,林尘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粮食价格关乎民生,若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农户的生活,还可能动摇国家的根基。于是,他立刻召集户部官员和农业专家商议对策。
“各位,如今粮食丰收本是好事,可价格过低却成了难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林尘目光扫视众人,神色凝重。
一位户部官员率先发言:“林大人,要不朝廷出面,以合理价格收购粮食,存入官仓,既能稳定粮价,又能充实储备。”
林尘微微点头:“这是个办法,但长期来看,还需拓展粮食的用途。农业专家们可有什么建议?”
一位农业专家站起身来,说道:“林大人,我们可以鼓励发展粮食加工业,将多余的粮食制成面粉、酒等产品,这样不仅能消耗多余粮食,还能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户收入。”
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众人达成共识。林尘将方案呈递给朱瞻基,朱瞻基看后,连连称赞:“林大人,此方案甚妙,既能解农户燃眉之急,又能促进产业发展。就按此方案执行,务必尽快落实。”
在林尘的推动下,朝廷开始以合理价格收购粮食,官仓逐渐充实起来。同时,各地纷纷兴起粮食加工业,农户们的粮食有了新的销路,收入也逐渐增加。李老汉得知消息后,特意再次来到京城,找到林尘。
“林大人,真是太感谢您了!朝廷的办法好啊,我们的粮食有地方卖了,价钱也合适,大伙都可高兴了。”李老汉满脸笑容,眼中满是感激。
林尘笑着说:“老人家,这都是陛下英明决策,朝廷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做这些就值得。”
解决了粮食问题,林尘又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贸易的拓展。他深知,大明的繁荣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于是,他建议朱瞻基派遣更多的商船前往欧洲、非洲等地,探索新的贸易路线和市场。
朱瞻基对此表示赞同:“林大人,此计甚妙。我大明的丝绸、瓷器等在海外颇受欢迎,拓展贸易路线,定能让我大明更加繁荣。此事就交由大人负责筹备。”
林尘领命后,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远航事宜。他亲自挑选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组织他们进行航海知识和贸易谈判技巧的培训。在一次培训课上,林尘看着台下充满朝气的船员们,语重心长地说:“此次远航,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你们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大明。在海外,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展现我大明的大国风范。”
一位年轻的水手举手问道:“林大人,我们到了海外,要是遇到麻烦该怎么办?”
林尘微笑着回答:“不用担心,朝廷会为你们提供支持和保障。若遇到问题,先尝试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若对方无理取闹,也不要畏惧,我们大明水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在林尘的精心筹备下,商船队终于扬帆起航。看着远去的商船,林尘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期待着商船队能带回新的贸易机遇和文化交流成果。
然而,远航并非一帆风顺。商船队在途经印度洋时,遭遇了海盗的袭击。海盗们驾驶着快船,手持利刃,气势汹汹地冲向商船。商船船长迅速组织船员抵抗,同时发射信号弹求救。
“弟兄们,不要慌!我们是大明的商船,绝不能让这些海盗得逞!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商船!”船长大声呼喊着,鼓舞着船员们的士气。
船员们纷纷拿起武器,与海盗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就在商船队陷入困境时,大明水师的巡逻舰队及时赶到。水师将领一声令下:“开炮!”顿时,火炮齐鸣,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海盗船上,海盗们纷纷逃窜。
商船队终于化险为夷,继续踏上远航的征程。经过数月的航行,商船队抵达了非洲东海岸。当地的部落首领对大明的商船充满了好奇,热情地接待了船员们。
“你们来自遥远的大明?听说那里非常繁华,真的是这样吗?”部落首领问道。
商船队的领队笑着回答:“是的,首领。大明是一个幅员辽阔、文化灿烂的国家。我们带来了丝绸、瓷器等精美商品,希望能与贵地开展贸易。”
部落首领看着那些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眼中满是惊叹:“这些东西太漂亮了!我们愿意与你们贸易。不过,我们这里有象牙、香料等特产,不知你们是否感兴趣?”
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贸易协议。从此,大明与非洲东海岸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
而在国内,林尘继续为大明的发展出谋划策。他推动教育改革,兴办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他加强城市建设,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他还注重文化传承,组织学者整理和编纂古籍,让大明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