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台接到了许新安打的匿名电话,对于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的小学生罢课事件极为好奇,他们迅速派了两名调查记者下来了解情况。
这个时候的调查记者那是真调查。
一点都不玩虚的。
这两位调查记者,一个姓冯,另一个姓袁。
冯记者负责给市里、县里的教育局打电话了解情况,袁记者长得比较淳朴一点,稍微乔装打扮直接赶赴南辛庄村。
一大早出发,来到南辛庄的时候,已经快到傍晚了。
正是不起眼的时候。
他悄悄来到南辛庄小学门口,直接就看到了大门上挂着的“罢课横幅”。
袁记者从自己的农村走亲戚款大黑提包里掏出了照相机,“咔咔”就是两张照片。
他在周边转了转,找了个侃大山人群凑了进去。同时,袁记者按下了自己便携式磁带录音机的录音键。
“我刚才从学校那儿路过,门口怎么还挂着横幅呢?李庆军是谁啊?”
有人问他:“你不是我们村的吧?”
袁记者一边给大家递烟,一边笑道:“不是,我是来走亲戚的。”
“你这口音怎么这样啊?挺时髦啊。”
袁记者笑道:“这不是在外面打了两年工,装装样子嘛,显得我去过城里,见过世面了。”
他装出一副爱慕虚荣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
“你是谁家的亲戚啊?”
“离这儿远着呢,在西南角。我闲着没事在咱们村溜达溜达,没想到就看到这个了。”
有人笑话他:“你这就跟那个笑话说的似的,有个人去城里打工了,回来以后,他家邻居问他,‘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他说,‘我昨儿晚上回来的’,他邻居就说他,‘你怎么昨儿碗上回来,不昨儿锅上回来呢’?”
一群人哈哈大笑,袁记者也笑。
笑够了,大家就跟他说:“李庆军是我们小学三年级的老师,他自己就是个糊涂蛋,当年上小学都没完全毕业,成绩差的哟,没眼看。这种人能当老师吗?不能吧!要我说不能。但人家有个好姐夫啊,人家姐夫是镇教委的,愣是让他当上老师了。
我听说,他啥也不教。因为他也不会。只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背书、自己抄写,他也看不出好坏来,就故意找茬骂学生写的不好,背书太慢,这样才能显得他有水平。
天天有学生挨他骂,有时候还挨打。他骂人可难听了,我听说,骂稍微胖点的学生是肥猪,骂瘦点的是猴子,穿的差点就说人家是要饭的,一辈子没出息……哎呦喂,大家怨言可大了。我们这儿凡是上过他课的学生,就没有一个对他没怨言的。”
袁记者露出一个极为震惊的表情:“天!他这样,竟然没人管?”
“谁管啊?咱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谁敢跟当官的作对啊。”
“当官的?谁?他姐夫啊?不就是镇教委的吗?”
“嚯!小伙子你口气不小啊!‘不就是镇教委的吗’?那就是挺大的官啦!自古民不与官斗!我们老百姓哪敢惹啊?捏着鼻子认了呗。”
“那这回怎么闹起来了呢?”
“那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认。人家有的人就不想受他的气!无缘无故的,凭什么让他骂啊?学生要是真有问题那也就算了,可是人家没问题啊,纯粹是这个老师有问题。”
有人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农村小学,不就这样吗?我们这儿教学质量和城里没法比,就李庆军这样的都能当老师,你就能看出来啦。
我们农民,注定就是要一辈子吃苦受累的。孩子们去学校里认几个字,别做睁眼瞎就行了。上几年学就回家种地。跟着李庆军这样的老师,能考出什么好成绩来?我们农民啊,祖祖辈辈的,就这样了。没指望了。”
袁记者:“……”
有人问他:“你们村的学校教学质量好吗?”
袁记者说:“嗐,都差不多。”
有人说道:“这个姓李的,重点是说话难听,打人还不算狠。北辛庄小学有个老师,刚从初中调过去的,我听说他在初中和人家女生谈对象,被人家家长发现了。家长不干,就闹了出来。最后,教委就想着大事化小,先把他调到小学里去教一段时间,等这事过去了再说。”
袁记者惊讶道:“还有这种事?初中女生才多大,他太过分了。”
那人说道:“谁说不是呢。你接着听啊,这人到了小学,还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心里不痛快,拿学生撒气,考试出题特别难,考不到八十他就打人。全班都挨打了!他拿板子打学生的脸,有的学生脸肿的跟包子一样,往外渗水。”
“那家长没做什么吗?”
“巧了不是,挨打的那个孩子家长,觉得他家孩子成绩不好,活该挨打,还说老师打得好,打重了孩子才能长记性。”
袁记者:“……”
那人又说道:“这个老师有家有室,孩子都好几岁了。最可怜的是那个女学生,这事发生之后,她也没脸在学校待下去了,转学走了。”
“转到哪儿去了?”
“还能去哪儿,去二十二中了呗。咱们镇现在就剩两个中学了,镇上的十五中,还有大王庄的二十二中。二十二中是公社那时候大队办的中学,我们村原来也有一个,后来办不下去了,取消了。但是大王庄那个中学留下来了。
咱们镇教学本就一般,十五中教学质量还算好点,那个学校是需要考的,我们小学每年也就考进去四五个人。那个女生考进十五中,算是不错了。本来有机会上个中专,或者上个好点的高中,结果现在转到二十二中去了,这辈子算完了。二十二中没指望的。”
袁记者:“这么严重,对那个老师的惩罚就是调到小学去?那不是祸害小学生吗?”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调到小学是暂时的,过一阵子还把他调回去呢。那家伙使了钱的。镇教委的人拿了人家的钱,还能不给人家办事吗?”
袁记者:“……”
大家聊起来,也就不管袁记者这个外人了,就当他是个凑热闹的。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讨伐李庆军,讨伐镇教委。
袁记者不动声色,就把事情摸得差不多了。
他又继续在村里闲逛,溜达到大街上,看见了一群正在你追我赶疯跑疯闹疯玩的小朋友。
袁记者脸上不由得露出个笑容,看到活力四射的小孩子们,人总是会很高兴。他信步走进小卖铺买了一包糖,随机搭讪了一个小朋友,问她:“吃糖吗?”
被搭讪的许明明:“……”
她看了袁记者一眼,随即一声大吼:“妈妈,爸爸,奶奶,有人给我糖吃。我不认识他!”
袁记者:“!…”
许聪聪跑过来,把许明明挡在身后,警惕地看着袁记者,问道:“什么人?哪儿来的?敢在我们的地盘上撒野,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袁记者:“……”
一群小孩凑过来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本来就在玩官兵抓强盗,此刻还没出戏,许勇一个演强盗的,很机灵的变身官兵,跺着脚喊“威……武……”,这是要把袁记者当强盗审。
这是最近看《杨乃武与小白菜》学来的词。这个电视剧小孩子不爱看,但是大人们超爱,尤其是邓念英她们这群青年、中年妇女同志,爱得不得了,霸着电视不放,小孩子们多少也听到了一些。
许明明说他:“你是强盗,你不能这么说。”
袁记者:“……”
许念恩站在小卖铺门口看热闹,这时候便插了一句:“糖是好的,刚从我这儿买的。”
许明明跟许聪聪说:“姐,他问我要不要吃糖来着。”
许聪聪伸出手,说道:“吃,给我们吧。”
她嘴馋这事已经没救了。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吃。
袁记者:“……”
他把糖包直接给了许聪聪,说道:“你给大家分一分。”
许聪聪给每个小孩发了一块,最后还剩下三块,想了想,又给了许明明一块,剩下两块都揣自己兜里了。
袁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