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回到北镇抚司后正准备找周奎的麻烦。
结果军师宋献策先一步来跟沈战汇报情况。
“大都督,保定总兵刘芳亮给吾发来密信。
他的情况不太好,希望得到大都督的帮助。”
“噢!”沈战有点小惊讶。
刘芳亮遇到困难不跟皇帝说却找到了自己,这个行为有点耐人寻味啊。
沈战接过刘芳亮的密信浏览了一遍,大概意思他也看明白了。
刘芳亮认为朝廷搞出那个平南西路军纯属扯犊子。
可是他作为降将在朝廷里没有话语权。
所以只好求助宋献策,让对方在沈战面前说好话、想办法。
如果不想办法,刘芳亮感觉自己很可能死在讨伐张献忠的路上。
“军师,给吾分析一下刘总兵的密信内容。”沈战说道。
“遵命!”宋献策作为农民军的老人,在此事上很有发言权。
“我大明平南西路军有五万八千人。
这支大军收复河南可谓是易如反掌。
目前的河南境内有李自成的余孽,有我大明官军,还有士大夫集团的私兵。
关键是这三方都不强。
我大明主力收复起河南来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在往南打便危机重重。
左良玉的二十二万大军盘踞在湖北。
这一关平南西路军就过不去。
如果左良玉肯让开道路。
那么周遇吉、刘芳亮和唐通三人便要直面盘踞在湖南的张献忠。
张献忠手里有二十万大军。
属下实在想不到周总兵和芳亮他们如何击败对方。
不瞒大都督,属下和芳亮都认为朝廷的决定纯属以卵击石!”
“切!”沈战心说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问题是现在崇祯已经上头了。
击败了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之后崇祯不仅仅是恢复了自信。
而且还自信过了头。
沈战连续多次上演以少胜多的名场面。
这不禁让崇祯感觉以少胜多才是常态。
沈战边思索边自言自语。
“河南省再往南就是湖广了。
面积最大的湖广省左良玉占了一半,张献忠占了一半。
紧挨着湖广的江西省左良玉占了多一半,张献忠占了少一半。
左良玉投了士大夫集团。
士大夫集团跟张献忠是死敌。
二者不存在和解的可能。
如无第三方势力介入,左良玉和张献忠之间必有一战。
以前左良玉为了保存实力、节省钱粮总是放张献忠一马。
这里面明显有养寇自重的嫌疑。
湖广西面是四川。
现在东林党和楚党给左良玉提供了大把的钱粮。
左良玉要是动真格的必然能把张献忠给赶进四川。
双方这场决战没个一年半载的绝对打不完。
多好的机会啊,陛下偏偏要插一脚。
这一脚插下去局势就他娘的全乱了。”
宋献策苦笑道:“乱不乱属下倒不关心。
主要是芳亮此去凶多吉少。
属下不妨跟大都督直说吧,大顺旧臣皆心向大都督。
假设大都督能给芳亮找一条活路。
那么……”
那么以后刘芳亮就是沈战的人!
宋献策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沈战摩挲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刘芳亮乃历史上的名将,其本性也没有坏到骨子里。
这样的人能收服自然是要收服的。
“军师准备一下,本都督口述,你来给芳亮回信!”
“喏!”宋献策立刻开始准备纸笔。
沈战给刘芳亮的回信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平南西路军已成为既定事实,即使是沈战也无力更改。
第二,朝廷要求平南西路军收复河南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鉴于这头一个任务完成起来很容易。
所以沈战要求刘芳亮必须坚决地执行这一步。
第三,至于说收复了河南之后嘛,沈战的态度就很有意思了。
他告诉刘芳亮守住河南就是大功一件。
至于说朝廷奢望的湖广、四川、广西等省。
随便听听就行了,别当真。
谁当真谁是棒槌!
“大都督,这样能行吗?”宋献策都麻了。
沈战这不就是怂恿刘芳亮公然对抗皇命嘛!
沈战严肃地说道:
“你告诉刘芳亮,他若信我便照信中说的做。
只要能保住河南不失。
本都督不但会保他一命,还能保住他的权势和地位。
如若不然……”
如若不然就任其自生自灭吧!
以宋献策的智慧自然能听懂沈战的意思。
至此,刘芳亮的命运便掌握在了他自己的手中。
沈战给了他一条活路。
他若抓住机会帮沈战守好河南便能活。
要是他头铁地扎进湖广战场,估计生还的机会将十分渺茫。
宋献策写完回信后让沈战亲自过目了一遍。
沈战确认无误后宋献策立刻将密信发给了刘芳亮。
刘芳亮的事情激起了沈战的警惕心。
他可以给刘芳亮建议,但是不可以给黄得功建议。
黄得功出身勇卫营,是崇祯的死忠。
在崇祯主意已定的情况下,沈战给黄得功的任何建议都是跟崇祯对着干。
黄得功非但不会听沈战的,还会跟沈战彻底决裂。
你是谁呀,竟然敢质疑陛下的决定!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沈战对返身回来的宋献策说道:
“军师,你主管锦衣卫大军钱粮。
现在本都督有一件天大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大都督尽管吩咐,属下万死不辞!”宋献策兴奋地说道。
他们这些投降之人都格外珍惜表现的机会。
沈战摆摆手,然后说道:
“死倒不至于,主要是抢时间。
假设黄得功完全按照陛下的安排去作战。
吾猜测他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一旦南直隶失陷,大运河交通线不保。
那么整个北方都将陷入粮荒。
所以本都督要军师立刻带人去南直隶。
趁着运河畅通能买多少粮食就买多少!”
“大都督准备给属下多少钱?”宋献策问道。
“一千万两银子,全部花掉!”沈战丝毫不心疼地说道。
“嘶!”宋献策整个人都麻了。
我滴大都督呀,买个粮食花出去一千万两白银,这么豪横的吗?
沈战:银子算个毛,粮食才是关键。
为了提升宋献策的执行力,沈战又不厌其烦地解释了几句。
“京师有百万人口,每天需消耗粮食一万石。
而京师的储备粮很少有超过五十万石的时候。
军师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京杭大运河一旦中断,京师的粮食最多够吃五十天!”宋献策顺着沈战的话说道。
“对!”沈战很满意对方的反应,“现在南直隶的粮食储备充足。
虽然二两银子一石的价钱略贵,但是该买还得买。
一千万两银子花出去可采购五百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够京师百万人口吃上五百天。
若是战事加剧京中无粮,而只有我们手中有粮。
那么……”
“那么你沈战就是所有人的亲爹!”宋献策在心中呐喊道。
至此,宋献策对重金购粮一事再无疑虑。
“大都督放心,属下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把粮食送到通州码头。
只是这通州一线的防务……”
宋献策的意思很明显。
“大都督啊,满清建奴的大军马上就要来了。
不会我这边把粮食给你运回来了。
然后全都让人家满清给抢去吧?
真要是那样的话这个乌龙可就太大了!”
沈战笑了,笑得很开心。
“军师放心好了,吾巴不得建奴来通州抢粮食!”
“阴逼!”宋献策在心中嘀咕道。
很显然,沈战在通州给建奴挖了个大坑!